血液检查临床意义ppt课件
• 注意事项:最佳采样条件是固定膳食和稳定体重3周,取血前空腹12小时,禁食不禁水。
.
18
•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 正常参考值:1.0—1.7 mmol/L
• 临床意义: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见于急慢性肝病,急性应急反应(心肌梗塞、外科手术、损 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慢性贫血等。
②慢性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实质细胞受损,常见白蛋白减少和球蛋白 (主要是γ球蛋白)增加,A/G比值下降。随病情加重而出现A/G比值倒置,此时提示肝功 能严重损害。白蛋白持续下降者多预后不良;治疗后白蛋白上升,说明治疗有效;白蛋白减 少到30g/L以下,易产生腹水。
③肝外疾病:总蛋白或白蛋白减少可见于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等; 蛋白质分解过盛,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蛋白质摄入不足,如慢性营养障碍等。 球蛋白增加:可见于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γ球蛋白单克隆增生,如多发性骨 髓瘤;慢性感染,如黑热病、血吸虫病等。
•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血液检查临床意义
.
--康复理疗科
1
白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
2
.
3
.
4
.
5
.
6
红细胞的检测和血红蛋白的测定
•
(1) 红细胞计数(RBC) (单位:10^12/L)
•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
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
骨髓造血功能评价:造血功能抑制时,MPV和PLT呈持续减低趋势,功能抑制严重,MPV越小;造血功 能恢复时,MPV增高先于PLT升高。
MPV增大:巨血小板综合症等。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如感染、手术等,MPV正常。
(3) PCT-血小板比容 凡是PLT和(或)MPV增高,均可导致PCT增大,如原发性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注意:样品采集后尽快分离血清,防止甘油三脂水解。
• 2.总胆固醇(CHOL)
• 正常参考值:2.33—5.69 mmol/L
• 临床意义:胆固醇增加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症、总胆固醇阻塞及黏液性水肿。在恶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清胆固醇含量降低。其他如感染、营养不良等情况下胆固醇总 量常见于降低。
再生之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小于正常值,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全身性溶血性贫血。
•
(4) 红细胞分布宽度 (单位:%)
•
大于正常值,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的分类;小于正常值,
比正常人的红细胞更整齐,临床意义不大。
.
7
• (5) 血红蛋白浓度(HGB) (单位:g/L) :
.
16
脂类代谢功能检测
.
17
• 1.甘油三脂(TG) • 正常参考值:0.3—1.7 mmol/L
• 临床意义:甘油三脂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原发性高脂血症、肥胖症、动脉硬化、阻塞 性黄疸、糖尿病、极度贫血、肾病综合症、胰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饥饿及高脂饮食后均可增 高。饮酒后可使甘油三脂即性升高。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功能严重损 伤等。
(4) 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增大有意义,血小板体积大小越是不均一,PDW越大。临床意义待进一步 研究。
(5) P-LCR-大型血小板比率 血小板可分为小、中、大、巨型四种。大血小板增多主要见于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巨血小板增多见于巨血小板综合症。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软弱无力疲乏、困倦,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 意力不集中、嗜睡症状的人群。
(2) 红细胞压积(HCT) (单位:%)
•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补液的参考值;小于正常值,
贫血,出血。
•
(3)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单位:fL)
•
大于正常值,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
.
13
.
14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值测定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
.
15
• 临床意义:
①急性肝脏损伤早期或局灶性肝脏损伤等轻度肝损害时,自蛋白(A)可正常或轻度下降、球 蛋白(G)可轻度升高、TP和A/G均可正常。亚急性重症肝炎早期多数TP为明显下降,而γ球蛋白增加;晚期发生肝坏死,TP明显下降。
•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
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单位:pg)
•Leabharlann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
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单位:g/L)
•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
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
8
.
9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
10
血小板检测临床意义
.
11
(2) MPV-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脊髓造血功能受损时,MPV和PLT均减低:血小板破坏增多如ITP,MPV可增大; 若脾切除,MPV和PLT均可升高。
.
12
红细胞沉降率
•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它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如血浆中纤维 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加或清蛋白减少;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红细胞减少时血沉加快,球形红细胞增多血沉 减慢。 1. 血沉增快 临床常见于: (1)生理性增快:12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上的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血沉可加快,其 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 (2)病理性增快 1)各种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炎症发生后2~3天即可见血沉增快。风湿热、结核病时,因纤 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 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 3)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属球蛋白)、肿瘤组织坏死、 继发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