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采后生理

3采后生理


5
低O2和CO2不但可以较低呼吸强度,还能推迟果 实呼吸高峰的到来,甚至使其不发生呼吸跃变。 提高环境的CO2浓度对呼吸有抑制作用,大多数 果蔬适宜的CO2浓度为1~5%,过高会造成生理 伤害。 当O2和CO2浓度都较高时,对呼吸仍有明显的抑 制作用;
不同氧气、二氧化碳浓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第三章 果蔬采后生理
Question: 为什么要了解果蔬采后生理?其对果蔬 贮藏有什么关联性?
采收后的新鲜果蔬食品与屠宰后的动物 性食品在生理上的不同之处: 动物性食品---失去生命,完全靠人为的方法 贮藏; 果蔬食品------采收后成为利用自身已有贮藏 物质进行生命活动的独立个体。
果蔬采后败坏的两个主要原因
3、呼吸热(Heat evolved in respiration) 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并释放出来的热量。贮藏 中常常因呼吸热而使环境温度升高。 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每释放1mgCO2, 相应释放10.68J的热量。 计算呼吸热的目的在于确定冷库的容量及设备 的制冷能力。 计算式:呼吸热=呼吸强度×2.55 (kcal/t/h) ( mg/kg/h )
量,维持产品的其它生命活动有序的进行,保持 贮藏性和抗病性;
● 通过呼吸作用还可防止有害中间产物的积累,将
使其能够正常发挥贮藏性、抗病性的作用;
● 维持缓慢的代谢,延缓其贮藏性和抗病性的衰
变,延长产品寿命。
其氧化或水解为最终产物,进行自身平衡保护, 防止新陈代谢失调造成的生理障碍。
6
第三节 乙烯对果蔬成熟和衰老的影响 一、乙烯研究的发展史 二、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 1、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 蛋氨酸 (Met) → S-腺氨酸(SAM)→ 1-氨基环丙烷-1羧酸 (ACC)→ 乙烯 ※ Met与ATP通过腺苷基转移酶催化形成SAM; ※ SAM →ACC 是乙烯合成的关键步骤,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ACC合成酶;
(二)乙烯的作用特性
7
乙烯作用特性
对果蔬呼吸变化的影响 对果蔬成熟的影响 未成熟前乙烯含量低,进入 成熟期后乙烯浓度增大,出 现乙烯高峰; 与此同时果蔬内部化学成分 发生相应变化。
内源乙烯和外源乙烯的作用特性
内源乙烯 外源乙烯 跃 未成熟果蔬中含量 使呼吸高峰提前出 变 低, 呼吸高峰出现 现,引发呼吸跃变型 型 之前浓度增加,使果 果实的完熟。 蔬出现呼吸高峰。 非 浓度很低,对呼吸变 可引起呼吸高峰出现 但与成熟无直接关系。 跃 化无明显作用。 变 型
指果蔬呼吸过程释放CO2和吸入 O2的容积或摩尔数比。 RQ=CO2 /O2 RQ 的大小与呼吸底物及呼吸状态有关: RQ =1 以糖为底物有氧呼吸; RQ > 1 以有机酸为底物的有氧呼吸; RQ <1 以脂肪酸为底物的有氧呼吸; RQ >1.33 以无氧呼吸为主导。 根据测得的RQ值,可推测呼吸所消耗的主要成 分及呼吸类型。
2、气体成分
为抑制果实采后的呼吸作用,一般采用低温 的办法,所用温度依种类和品种不同而不同, 以不发生冷害为原则。要尽量避免温度波动, 以免刺激呼吸强度上升。
空气组成:O2 :21%
CO2:0.03%
N2:78%
贮藏环境中影响果蔬呼吸的气体主要有O2、CO2和 乙烯。 O2浓度对呼吸的影响: O2 > 16% < 空气含量 O2 < 10% O2 < 5~7% O2 < 2% 对呼吸无抑制作用 呼吸受到明显抑制 呼吸受到大幅度抑制 出现无氧呼吸
果实内乙烯浓度
相 对 变 化
(ppm)
果肉硬、风味香气缺乏; 糖、Vc等增加,酸、淀粉、叶绿素等减少; 苹果果实成长、成熟的模式图 果实的形成、成长过程 在此阶段采收的果实,比较适合于运输、贮藏。
2、完熟(Ripening)
• 果实完全表现出本品种具有的特性(颜色、香味、 口感等),达到最佳食用品质,又称为食用成熟 度; • 此阶段采收的果实比较适用于鲜食或制果汁、水 果罐头等;完熟是成熟的终了,可发生在采收之 前,也可发生在采收之后; • 采后的完熟过程称为后熟,后熟可以是自然进 行,也可采用人工的办法(催熟)。
(1kcal=4.184kJ)
跃变性果实: 苹果、桃、杏、李、柿、甜瓜、萼梨、猕猴桃、 香蕉、番木瓜、芒果、番石榴、番荔枝、榴莲等
果实内乙烯浓度
相 对 变 化
(ppm)
无花果 红毛丹 油桃 西番莲
苹果果实成长、成熟的模式图
番荔枝
蓝莓
面包果
非跃变性果实 杨桃、葡萄、枇杷、菠萝、草莓、枣、橄榄、西瓜、 柑橘类、荔枝、龙眼、茄子、黄瓜、豌豆、辣椒、
跃 变 型
促进未成熟果实的呼吸高 峰提早到来,且只有一 次; 乙烯浓度对呼吸峰值无明 显影响;
非 跃 变 型
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必须是 在果实呼吸高峰出现之前。 浓度与呼吸强度呈正比; 果蔬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乙烯 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可重复 含量几乎无变化; 出现,每施加一次乙烯, 成熟缓慢进行 都会有相应的呼吸高峰出 现。
三、乙烯的生理作用及特性 (一)生理作用 1、植物生长控制; 2、加速果实的成熟、衰老及花的老化等; 3、促进淀粉转化为糖分、出现香味等; 4、种子发芽; 5、加快叶绿素分解; 6、促进植物器官的脱落(落叶、落果); 7、加速果胶酶的活性,引起果蔬质地变化。
正作用:促进后熟 副作用:促进植物器官的脱落,促进果实衰老和品质下降
四、影响乙烯合成和作用的因素 乙烯的合成能力及其作用受自身种类和品种特性、发育阶 段、外界贮藏环境条件的影响。 1、果实的成熟度 跃变前的果蔬对乙烯作用不敏感; 非跃变型果蔬在整个成熟过程中只有系统1活动。 2、伤害 伤害可激发乙烯的生成,刺激成熟度低、组织完好的 果蔬加快成熟。 3、贮藏温度 乙烯在0℃左右的生成很弱,随温度上升,乙烯合成加 速;10~25℃的合成最快。
(二)外在因素 2、成熟度 ● 幼嫩组织处于细胞分裂和生长阶段,新陈代谢旺 盛,呼吸强度较高; ● 随着生长发育,呼吸逐渐下降; ● 成熟产品表皮组织形成完善,新陈代谢缓慢,呼 吸较弱; ● 呼吸跃变型果实在成熟时呼吸升高。 0℃左右 酶活性极低,呼吸很弱,跃变型果实的呼吸 高峰推迟或不出现; 0~35℃ 随温度的升高,呼吸强度增大; 高于35℃ 呼吸经初期上升后大幅度下降。 1、温度 呼吸作用是一系列酶促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在一 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3
三、果蔬进入成熟期后的呼吸变化模式
几种果蔬呼吸热发生量估计值 (kcal/1000kg·24hr)
品 名 0℃ 100~250 80~380 230~35 - 150 250 温度 4.5℃ 330~400 150~680 350~500 - 280 330 15.5℃ 930~1300 580~2000 1,800~2,300 2,100~2,300(2℃) 1,600 1,400
3、衰老(Senesence) • 果实个体发育的最后阶段。 • 果实变化特征:

果实松软; 化学成分趋向分解,风味变淡,品质下降; 种子成分充分形成。
二、成熟、衰老中的化学成份变化
1、色泽变化 水果由绿变黄或由绿变红等;
2、香气变化 随着成熟的进行,香气逐渐突出,显现出 该果实特有的香味; 3、味感的变化 一般柑橘糖酸比达8:1时为达到成熟; (酸含量为0.63%~0.95%、糖含量为 7.8 %~8.0%) 有涩味的水果表现为涩味消失。
在一定温度下,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果蔬释 放二氧化碳的量或吸收氧气的量。 单位: mg(ml)/ kg. hr 呼吸强度常作为衡量呼吸作用强弱的指标。 呼吸强度高,说明果蔬新陈代谢旺盛,不易贮藏。 呼吸强度的测定方法: 化学法、气相色谱法等,通 常以测CO2生成量为多。
2、呼吸商( 呼吸系数 Respiratory Quotient, RQ)
三、果蔬呼吸中的气体交换机理 动物--肺 植物--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吸进O2 放出CO2 ,在气体分压差下通过细胞 间隙及果蔬表面的气孔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樱桃
刺梨
秋葵
4
四、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1、种类与品种 果蔬产品种类繁多,被食用部分各不相同,在组织结构和 生理方面有很大的差异,采后的呼吸作用有很大不同。 各种器官的呼吸强度: 生殖器官 > 营养器官 > 贮藏器官 蔬菜各部分的呼吸强度:花 > 叶 > 块根、块茎 各类果实的呼吸强度: 浆果 > 核果 > 仁果 同一类产品,品种之间的呼吸强度也有差异。 早生种 > 晚生种 夏季成熟 > 秋季成熟 南方生长 > 北方生长
C6H12O6+6O2 ---- 6CO2 + 6H2O + 能量 (28.2×105J)
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C6H12O6 ---- 2C2H5OH + 2CO2 + 能量(1.0×105J)
两者区别:产生的能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二、与呼吸有关的几个概念
1、呼吸强度( Respiratory rate)
如香蕉在RH <80%时,无呼吸跃变,不能正常后熟 (一般认为是气孔开闭的结果)。
采后果蔬的呼吸所具有的主要作用:
● 呼吸作用是采后新陈代谢的主导; ● 正常的呼吸作用能为一切生理活动提供必需的能
呼吸作用同时也是造成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控制采后果蔬呼吸作用的原则:
● 保持该产品的正常生命活动,不发生生理障碍,
荔枝(三月红)成熟过程中果皮的颜色变化
2
第二节 果蔬的呼吸代谢
一、呼吸(Respiration) 1、 基本概念 呼吸是呼吸底物在酶的参与下经生物氧 化,分解为简单物质,并释放出化学键能的过 程。 果蔬在采后的贮藏过程中,由于呼吸作 用,消耗营养成分,是贮藏后果蔬品质下降 的根本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