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名词解释儿科学·名词解释附:以下名解均来自试题,下划线表示该名解考过不下于3次;页码对应人卫第八版一、新生儿及之前:1.骨龄:指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时间、数目和形态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

2.乳铁蛋白P55:是乳汁中一种重要的非血红素铁结合糖蛋白,中性粒细胞颗粒中具有杀菌活性的单体糖蛋白。

其分子量为80 kDa,主要由乳腺上皮细胞表达和分泌。

不仅参与铁的转运,而且具有广谱抗菌、抗氧化、抗癌、调节免疫系统等强大生物功能。

3.s hort stature:矮身材,指该儿童的身高低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

4.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aundice)p121: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3个月内仍有黄疸,表现为非溶血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其诊断需排除其他病理因素。

其原因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较高,增加肝肠循环有关。

一般不需治疗,停喂母乳24~48小时可明显减轻。

5.中性温度(neutral temperature)p97:是指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时环境温度。

6.儿童单纯性肥胖(obesity)P66:是由于长期能量摄人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当儿童的BMI超过P95或身高(身长)>P97为肥胖。

7.颅骨软化P76:长期严重维生素D缺乏造成肠道吸收钙、磷减少和低血钙症,以致甲状旁腺功能代偿性亢进,PTH分泌增加继发机体严重10.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早产儿较早)红细胞数降至3.0X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11.低渗性脱水P41: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血清钠低于130mmol/L。

12.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age,SGA)p94:指出生体重(BW)在相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个百分位以下的婴儿。

在我国将胎龄已足月,但体重在2500g以下的婴儿称足月小样儿,是小于胎龄儿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

13.计划免疫(planed immunization)P26:是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14.生长迟缓: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的均值减2SD以下而身高别体重正常的为生长迟缓。

15.早产儿呼吸暂停P96: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每分钟及发绀。

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16.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 PEM)p61: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特征为体重不增、体重下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常伴全身各组织脏器不同程度的功能低下及新陈代谢失常。

17.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p94 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常见因素有母亲患病、母亲孕龄过小或过大、分娩史不顺利、新生儿自身问题等。

18.佝偻病串珠Rachitic rasary p77: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的活动期(激期),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

19.病理性黄疸(pathology jaundice)p120:其特点为:a:生后24h内出现黄疸;b:血清总胆红素值已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或每日上升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c: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d:黄疸退而复现;e:血清结合胆红素>2mg。

具备以上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20.低出生体重儿P93:BW(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其中BW<1500g的称为极低出生体重(VLBW)儿,BW<1000g称为超低出生体重(ELBW)儿。

21.生理性体重下降P98:婴儿出生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体重下降,约1周末降至最低点(小于出生体重的10%,早产儿为12%~20%),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22.人工喂养:是当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等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这些统称为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需要适量而定,否则不利于婴儿发育。

缺点:最大的不利之处是可能由于消毒不严格引起婴儿的腹泻、胃部不适;需要购买很器具以及奶粉,没有母乳喂养经济;需要掌握一系列的调配制奶、消毒等技术(不过这很简单),没有母乳喂养那么便利。

优点:减轻妈妈的劳累,让宝宝和更多的家人亲密接触;便于掌握喂奶的量。

23.方颅:指小儿头颅额部前凸,颞部向两侧凸出,头顶部扁平呈方形。

常见于佝偻病、先天性梅毒等患儿。

24.初乳:初乳一般指产后5~7天内的乳汁,质略稠而带黄色,含脂肪较少而球蛋白较多,微量元素锌、白细胞、SIgA等免疫物质及生长因子、牛磺酸等都比较多,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抗感染十分重要。

25.新生儿期:只从脐带结扎开始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26.主动免疫: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使体内主动产生免疫抗体,称主动免疫。

27.头围:是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28.ORS :经口补液盐。

ORS是WHO推荐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各种电解质浓度为Na+90mmol/L,K十20mmo[/L,Cl——30mmol/L;可用NaCl 3.5g,80mmol/L,HCO3NaHC032.5g,枸橼酸钾1.5g,葡萄糖20.0g,加水到1000mL配成;其电解质的渗透压为220retool/L(2/3张)。

29.原发性呼吸暂停(primary apnea):胎儿或新生儿缺氧初期,呼吸代偿性加深加快,如缺氧未及时纠正,随及转为呼吸停止、心律减慢,及原发性呼吸暂停。

此时患儿肌张力存在,血压稍升高,伴有紫绀;此阶段若病因解除,经清理呼吸道和物理刺激即可恢复自主呼吸。

30.体重:是最易获得的反应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体液为主要成分。

二、感染性疾病31.麻疹粘膜斑p195(Koplik's spot):是麻疹早期的特异性体征,常在出疹前1~2天出现。

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为直径0.5~1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及唇部粘膜,部分可融合。

32.幼儿急疹(exanthema subitum/ES):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以高热、皮疹为特点的疾病,多发生于春秋季,无性别差异,发病多在2岁以内,尤以1岁以内最多,潜伏期一般5~15天。

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是引起幼儿急疹的病因。

临床特征为高热3~5天,然后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即“热退疹出”。

本病预后良好,均能自愈。

33.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39℃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

高热惊厥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和复杂性高热惊厥两种。

各年龄期(除新生儿期)小儿均可发生,以6个月至4岁多见,单纯性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复杂性高热惊厥预后则较差。

三、消化系统:34.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

好发于夏秋季。

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腭垂的黏膜上可见多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

35.生理性腹泻p257: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它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36.轮状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 rotavirus )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

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

37.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

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病原可由病毒(主要为人类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寄生虫、真菌等引起。

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

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38.迁延性腹泻: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

病因复杂,感染、食物过敏、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等均可引起。

以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最常见。

四、呼吸、泌尿系统:39.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p220:原发性肺结核时,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40.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fever)p267:由腺病毒引起,常发生于春夏季,散发或发生小流行。

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

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

41.重症肺病P278:一种严重的肺炎类型,除呼吸系统出现呼吸衰竭外,其他系统亦严重受累,可有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危及生命。

42.杵状指(趾)p3901:又叫槌状指。

患儿长期处于缺氧环境中,可使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也增生肥大,表现为指(趾)端膨大如鼓槌状。

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某些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营养障碍性疾病。

43.无症状性急性肾炎P325:为亚临床病例,患儿仅有显微镜下血尿或仅有血清C3降低而无其他临床表现。

44.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 p327: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有以下四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②低白蛋白血症;③高血脂症;④明显水肿。

以上前两项为必须条件。

45.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p269: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由呼吸合胞病毒(RSV)引起,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息、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