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为三角坐标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A、B、C分别表示某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①国最可能为()A.中国B.美国C.朝鲜D.埃塞俄比亚2.若A、B、C分别表示某国65岁以上、0——14岁、15——64岁三个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则①国最可能为()A.中国B.印度C.德国D.澳大利亚图2为世界四个海峡分布略图。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四海峡不是大洲分界线的是()A.甲海峡B.乙海峡C.丙海峡D.丁海峡4.乙海峡附近地区地带性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针阔叶混交林5.2016年9月15日22:04,我国“天宫二号”成功发射。

发射当天最接近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海峡是()A.甲海峡B.乙海峡C.丙海峡D.丁海峡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

图3为焚风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焚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能带来丰富的降水,引发洪涝灾害B.可能会使树木的叶片焦枯、土地龟裂,造成严重旱灾C.可能会使农作物的成熟期后退D.可能带来大风降温的天气7.下列可能会出现焚风现象的地区是()A.太行山西麓B. 三江平原C.珠江三角洲D.藏北平原图4示意世界某区域等年降水量线分布图(单位:mm)。

读图,完成8——9题。

8.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 高山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B. 甲等值线的数值可能为400C.图示地区大部分为湿润半湿润区D.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北多南少图5为某岛屿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大坝建成后,对于水库下游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岸侵蚀加剧B.泥沙淤积较重C.土壤肥力提高D.年径流量增加11.矿床甲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A.石灰岩B.岩浆岩C.大理岩D.板岩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注意事项: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必考题(共6小题,共35分)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拐角处(丙附近),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可达4500——10070mm,生物物种丰富。

图7为雅鲁藏布江水系分布图,图8为甲至丙段7月水温和海拔变化图。

图9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1)简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8分)(2)指出图8中乙至丙河段7月水温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4分)(3)分析图9中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比北坡自然带丰富的自然原因。

(4分)(4)当地政府拟在乙至丙河段修建一座水电站,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6分)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0示意的国家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输出国。

图中甲、乙两地区是著名的农业区,该国也是世界主要蔗糖生产和出口国之一,甘蔗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多雨的平原和河谷地带,所产蔗糖的75%以上销往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

下表为甲地气候资料。

(1)简述甲地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8分)(2)指出甲、乙两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

说明与甲区相比,乙区农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6分)(3)推测该国蔗糖加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简述其优势区位因素。

(8分)(二)选考题(共7小题,共25分)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对应题号涂黑。

42.(10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香格里拉地区的主要部分位于青藏高原向川西台地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处四川、云南、西藏三省的交界地区,为藏族聚居地。

2003年,以香格里拉为核心的“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以举世无双的自然风光、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今,这里接待中外游客近千万人次。

指出在香格里拉旅游时应注意的事项。

(10分)43.(10分)【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新华网北京时间2012年11月12日电:近日,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普降大雪,大雪造成多地雪灾。

图13示意东北平原位置。

简述我国东北地区多雪灾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0分)44.(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石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到喀斯特发育作用及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呈现无土、无水、无林、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图14所示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石漠化以惊人的速度在吞噬这里的土地。

根据图文信息并结合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分析当地石漠化严重的原因。

(10分)参考答案1.A轴起点0与C轴相交,则A轴与C轴构成一个两轴坐标系,过①点作与C 轴的平行线,其与A轴的交点就是该点在A轴的数值(5%),同理可以读出①点在B轴上的值为20%,在C轴上的值为75%;另外,①点三个数值的总和必然是100%。

因此,该国第三产业比重非常高,应为发达国家,故B选项正确。

2.根据上题的读图方法,结合题意,该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低,四个选项中除印度外,其他三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均高。

故B选项正确。

3.根据经纬网及海岸线轮廓可知:甲是直布罗陀海峡,为欧、非两洲的分界;乙是土耳其海峡,为欧、亚两洲的分界;丙是曼德海峡,为亚、非两洲的分界;丁是霍尔木兹海峡,属于亚洲。

故D选项符合题意。

4.乙是土耳其海峡,附近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其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故B选项正确。

5.根据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规律,4天大约移动1°,9月15日太阳直射点大约在2°N左右。

由图可知,丙海峡的纬度与之最近。

故C选项正确。

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地背风坡的空气为干热气流,可能会给当地带来干旱灾害,使树木的叶片焦枯、土地龟裂。

故B选项正确。

7.太行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当太行山东侧的气流越过太行山下降到西侧时,位于太行山西侧的地区可能会出现焚风现象。

故A选项正确。

8.图示地区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距海较远,年降水量较小,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故C选项正确。

9.根据等值线的数值特征可知,该地区北部降水多于南部;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和半干旱区;甲等值线的数值可能为200或300。

故D选项正确。

10.大坝建成后,河流含沙量减少,下游地区海岸侵蚀加剧;泥沙沉积在水库,淤积量减轻;不能提高下游地区的土壤肥力;年径流量无明显变化。

故A 选项正确。

1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处矿床位于花岗岩和石灰岩之间,则最可能是石灰岩受到高温高压后变质形成的大理岩。

故C选项正确。

36.(26分)(1)(8分)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相对高度大;(2分)雅鲁藏布江流域支流多,水系发达;(2分)冰雪融水和降水多,河流水量大;(2分)河水下蚀作用强烈,形成大峡谷(河流切穿山地,形成巨大的落差)。

(2分)(2)(6分)特点:水温不断降低。

(2分)原因:该河段支流增多;(2分)冰雪融水汇入量大,使水温降低。

(2分)(3)(4分)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水热资源比北坡丰富;(2分)南坡的相对高度比北坡大,故自然带比北坡丰富。

(2分)(4)(6分)赞同。

理由:该河段落差大;河流水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

(任答三点即可)反对。

理由: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质灾害;本地区技术力量薄弱;人口稀少,市场狭小;破坏生物多样性。

(任答三点即可)(任选一种观点作答即可,只答观点不写理由不得分)37.(22分)(1)(8分)特点:夏季(1月)高温少雨,(2分)冬季(7月)温和多雨。

(2分)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2分)冬季受西风控制。

(2分)(2)(6分)农业地域类型:甲、乙两区同为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或小麦—牧羊带)。

(2分)不利条件:乙区没有河流灌溉(水资源不丰富);(2分)地势较高且比较崎岖。

(2分)(3)(8分)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甘蔗种植区)。

(2分)优势:接近原料地;(2分)交通便利(靠近港口);(2分)市场广阔。

(2分)42.(10分)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昼夜温差大,注意防寒保暖;太阳辐射强,注意防晒;尊重藏族风俗习惯;保护好少数民族文化景观;不能乱扔垃圾,避免污染旅游环境。

(任答五点即可)43.(10分)原因: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地处两山区的风口和山地迎风坡地带;冬季水汽含量大的偏北风强劲。

(4分,任答两点即可)措施: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做好防寒准备,包括室内取暖设备及衣物;食品准备充足;汽车减速慢行,路人当心滑倒;必要时封闭道路交通;有关部门做好融雪、道路积雪清扫工作。

(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44.(10分)喀斯特地貌、土层瘠薄,不易留存;降水集中,多暴雨,加上山体起伏大,植被差;流水侵蚀作用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口增长过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