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文科综合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解析】1.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能增加城市居民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方式,减少城市道路交通负担,故主要目的是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故选A。
2.采取高架方式修建轻轨,可有效保障行车安全,故选B。
3.8月份我国雨带主要位于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故选C。
4.西太副高势力较弱时,夏季风势力较弱而位置偏南,导致南涝北旱,故选A。
5.渭河谷地一带晴旱少雨是因为处于秦岭北侧,为夏季风背风坡,冬季风迎风坡,故选A。
6.水稻、茶树、柑橘为湿热环境下的亚热带及热带地区主要农作物,温带及较为干燥的渭河谷地适宜于小麦与棉花的种植。
故选D。
7.根据降水量水平可判定该地区大致位于我国西北一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聚落与人口稠密区大多逐水源条件而去,故连接聚落的交通线也呈现出沿水源分布的特点,故选B。
8.湿润系数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比值,据图可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多是在2月份,故湿润系数最大的一天应在2月份,故选A。
9.风浪的大小取决于风力大小与风向,受半岛地形及海岸走向的影响,夏季烟台位于背风地带,风浪频率较小,故选A。
10.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夏旱雨分明,地下水位季节变化大,导致原生盐碱化现象严重。
故选C。
11.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地表事物的观察,反映地理事物的现状,而无法表现出隐形及动态的信息。
故选B。
12.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①错误;在国民经济中起控制力的是国有经济,故③错误;②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13.“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增加财政收入”、“追求效率,增加财富积累,增强综合国力”等做法都侧重强调提高效率,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分配公平无必然联系,故排除③④。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14.针对海外代购偷税逃税等行为,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严惩偷税行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失信惩戒,①④主体是政府,符合题意;②的主体是经营者;③虽然是政府该做的,但题干是针对跨境消费者的走私行为,因此该选项与材料无关。
故选C。
15.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此应该完善市场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推动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故②③说法正确。
①表述错误,坚持速度优先不符合稳中求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一要求。
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有利于提高效率,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无必然联系,排除④。
故选B。
16.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涉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与中国共产党无关,而“以人为本,密切党群血肉联系”涉及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行为,故排除。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主要涉及国家权力机关,与题干无关,排除B。
村委会不属于基层政权,排除C。
题中村委会换届选举,说明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故选D。
17.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②③说法错误。
故选B。
18.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②符合题意。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①错误。
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增强战略互信、务实合作的原因,③正确。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错误,故选C。
19.①②两项是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
“消除公民价值观的多元化”表述是错误的。
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文化,④表述错误。
故选A。
20.材料中关于高考改革先行先试,2017年全面推开的做法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先行先试是矛盾的特殊性,全面推进是矛盾的普遍性,体现了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③④符合题意。
①说法错误。
②说法错误,正确的说法是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排除。
故选C。
21.之所以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本上说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D符合题意。
C是D的方法论,不选C。
群众路线不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A说法错误。
创造社会历史源泉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活动,B说法错误,故选D。
22.本题考查“改革红利”的实质。
以唯物辩证法为视角,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信息,③属于认识论角度,排除。
②选项否定原有的体制,说法错误,排除。
另外,从材料可知,改革需要制度创新和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即要求运用批判创新意识和系统优化的方法,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设问角度,故选B。
2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排除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强调珍惜光阴,注重量的积累,②正确。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事物的两面性,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③正确。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强调实践是获取认识的重要来源,排除④。
故选C。
24.该材料主要表明宗族内部嫡长子、庶子、大宗、小宗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反映了宗法制所建立的宗法关系对政权的作用。
A项不是材料主旨,C、D两项错误。
25.“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反映了统一趋势的加强;“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反映了中央集权强化;“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金属铸币向纸币的演变”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择B项。
26.材料可知“器”在“道”先,反映的是“无其器则无其道”的唯物主义道器观,选择C。
A、B两人的思想均是主观唯心主义。
27.从材料可知,中国近代原料生产和出口贸易受到国际市场的深刻影响,基本形成半殖民地型的对外贸易模式。
A、B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C项与19世纪70年代的时间不符。
28.“中兴”和“洋务”成为社会流行语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后,以“中体西用”思想作为指导,以振兴清王朝为主要出发点;“变法”成为社会流行语主要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科学”成为流行语是在新文化运动开始之后。
故选择A项。
29.由材料可知“变化”主要指“士”作为独立的职业已经消失,故选择C项。
A、B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30.由材料可知这些言论主要强调“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世界和平不可分割”,故选B。
A、C、D均与材料无关。
31.由材料可知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指标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现实国情,且过于强调工业发展,导致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
32.解题关键是准确分析图片信息。
图片中没有出现美国国旗,故排除B、C两项;D项明显错误。
33.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选择D项。
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
34.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制,故排除A项;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B。
考点:启蒙思想。
35.1850~2000年由于多次世界性战争和战后的两极对峙,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才成为潮流。
考点:经济全球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一)必考题(共6小题,共135分)36.(26分)(1)(8分)蓄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为内陆咸水湖;有结冰期。
(每点2分)(2)(8分)资源丰富,且纯度高;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易脱水;受人类活动影响小;青藏铁路的修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利于国防安全(战略储备)。
(每点2分,任答其中四点即可)(3)(4分)草地(2分)退耕还林还草(2分)(4)(6分)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爱鸟、护鸟意识强。
(每点2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37.(20分)(1)(6分)东部地区比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变化不大。
(2分)东部地区能源排放总量大;(2分)矿物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大。
(2分)(2)(8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每点2分,任答其中四点即可)(3)(6分)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威胁人类生命及财产安全,引发大规模环境难民;导致旱涝等灾害增加,危害农业生产。
(每点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8.(26分)(1)(12分)①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树立宗旨意识是拧紧“总开关”的必然要求。
②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广大党员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
③是党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的必然要求。
把握从严治党规律,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需要。
⑤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每点3分,任答四点即可,若从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需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12分)(2)(14分)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增强市场经济的活力。
(3分)②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用好国家财政、货币等政策,为稳增长、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分)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开拓新思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分)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提质增效,为调整结构补短板、添后劲。
(3分)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善生态,提质增效。
(2分)(若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14分)【解析】(1)从本问的设问来看,要求学生运用《政治生活》中党的有关知识来说明为什么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拧紧“总开关”,才能增强从严治党的实效性,解答本题,首先弄清它考查的是原因类的题目;其次认真解读材料,挖掘关键词句,找出材料中蕴含的党的相关知识,如党的宗旨、地位、执政方式等等,从而锁定答题范围;最后将材料与党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逐一进行分析即可。
(2)结合本问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设问角度和材料二提供的有关信息,只要有效抓住“增强市场活力”、“保持宏调稳定性”、“开拓新思路”、“提质增效”、“改善生态”等关键信息,就可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大力推动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强能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来回答。
39.(26分)(1)(10分)①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节约意识。
②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厉行节约的社会氛围。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厉行节约的时代风貌。
④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宣传,传播正能量。
⑤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发挥教育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提高境界,自觉反对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