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点,则AM=__M__B__= 1 AB. 2
图1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3. 线段的和与差 如图2,点B是线段AC上的一点,则有: AB=AC___-_____BC; BC=AC___-_____AB; AC=AB__+______BC.
返回目录
返回思维导图
图2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返回目录
考点 2 角及角平分线
返回思维导图
余角 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为__9_0_°____,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余角和
性质:同角(等角)的余角__相__等____
补角
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为__1_8_0_°____,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补角
性质:同角(等角)的补角_相__等_____
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_相__等_____ 角平分
返回目录
提分必练
返回思维导图
1. 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 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_两__点__确__定__一__条__直__线___. 2. 如图,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C是线段AD的中点,若CD=1,则AB= ____4____.
第2题图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面对面“过”考点
【对接教材】人教:七上P125~P141,七下P1~P27, 八上P48~P52、P60~P61;
北师:七上P105~P121,七下P38~P54, 八上P162~P177,八下P22~P32;
华师:七上P138~P184,八上P54~P55、P92~P99.
返回目录
思维导图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个基 本事实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线段的和与差 直线与
线段的中点 线段
两点的距离
度分秒的换算
余角 余角、
补角 补角 角及角
性质
平分线
线段、角、相 交线与平行线
性质 逆定理
角平分线
相交线
平行线 的性质 及判定
返回目录
对顶角 对顶角 和邻补角 邻补角
三线 八角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第5题图
第6题图
6. 如图,OC为∠AOB的平分线,CM⊥OB,OC=5,OM=4,则点C到射线OA
的距离为__、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7. (人教七上P8习题第2题)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1)∠AOD的对顶角是__∠__C_O__B___;
∠EOC的对顶角是___∠___D_O_F_____;
线 逆定理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返回目录
度、分、秒转换
返回思维导图
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1周角=360°,1平角=180°,1°=60′,1′
=60″.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提分必练 3. 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余角的是( B )
返回目录
考点 3 相交线
1. 三线八角 如图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则(1)同位角有:∠1与__∠__5____,∠2与∠6, ∠4与_∠___8____,∠3与__∠__7____. (2)内错角有:∠2与__∠__8____,∠3与∠5. (3)同旁内角有:∠3与∠8,∠2与__∠__5____. (4)对顶角有:∠1与∠3,∠2与∠4,∠5与∠7,∠6与∠8.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_相__等_____.
返回目录
返回思维导图
4. 已知∠α=34°56′,则∠α的余角为_5_5_°__4_′__,补角为_1_4_5_°__4_′_.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返回目录
5. (人教七上P136习题第3题改编)如图,点O是直线AB上一点,OD是∠AOC的平 分线,∠COD=35°,则∠BOD的度数为___1_4_5_°__.
返回思维导图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返回目录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返回思维导图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__相__等____.如图4,若l⊥AB, OA=OB,则AP=BP; 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__相__等____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图4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返回目录
提分必练
返回思维导图
8. 已知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4,则PB=___4_____.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返回目录
考点 4 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
返回思维导图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一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平__行____
垂线的性质 线段垂 性质 直平分线 逆定理
命题
命题 真命题 假命题 互逆命题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返回目录
考点 1 直线与线段
返回思维导图
1. 两个基本事实
(1)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 线段的中点及性质
如图1,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
推论
性质 (1)两直线平行性质
判定 平行线的性
质和判定 (2)两直线平行性质 性质 判定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返回目录
返回思维导图 图3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5)邻补角有:∠1与∠4,∠2与∠3,∠5与∠8,∠6与∠7等. 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之和等于__1_8_0____.
°
返回目录
返回思维导图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返回目录
2. 垂线及性质 (1)垂线段: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该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 (2)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3)垂线的基本性质: ①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__最__短____.
(2)∠AOC的邻补角是_∠__A_O__D_或__∠__C_O__B_;
∠EOB的邻补角是__∠__A_O__E_或__∠__B_O__F_____;
(3)若∠AOC=50°,则∠BOD=_5_0_°_, ∠COB=_1_3_0_°_.
第7题图
返回目录
返回思维导图
第一节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