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男性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的队列研究•脑卒中是目前人类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一起共同构成人类三大主要死因。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全人群防治策略的制订和实施。
•国内既往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中年人群的发病及危险因素分析,本研究以西安市军队退休干部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根据对该队列13年的随访结果,前瞻性探讨军队男性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的特点及其主要危险因素。
1.研究对象:1987年居住西安市的22个部队中全部的离退休人员均列为调查对象,共计1331人。
实际完成基线调查1292人,应答率97.1%。
因女性人数较少,本研究实际分析为1268名男性。
2.调查内容:①人口统计及社会经济文化特征②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病史,家族心血管病史,烟酒嗜好,体育锻炼情况,负性生活事件③身高,体重,血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体检项目④参照WHO MONICA计划执行手册的相关表格及项目设计调查表⑤吸烟和高血压参照WHO(1984年和1978年)标准执行⑥调查员为干休所的专职医生并经集中培训⑦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并填写统一的调查表每两年进行一次随访,以脑卒中发病和死亡为终点,共随访13年。
随访内容包括:①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吸烟、饮酒、血压及血脂等②发病情况③死亡情况④随访时间4.统计学分析:①资料建立Foxbase数据库,自编程序对比查错②计算总观察人年及人年死亡率并按1997年全国死亡统计资料进行标准化③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多因素作用。
④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11.0完成0.3~8.31.5±0.7甘油三酯(mmol/L)1.2~12.15.1±1.1总胆固醇(mmol/L)50.0~130.080.0±11.0DBP(mmHg)90.0~200.0129.1±18.3SBP(mmHg)15.6~35.024.3±3.0BMI(kg/m 2)51.3~82.862.9±5.2年龄(岁)最大值~最小值±s危险因素X2.队列随访的结果¾随访终止时间为2001年6月30日。
共观察15545.58人年,平均随访12.26年。
¾截止随访终点,共有新发脑卒中病例113例,发病密度为727/10万人年,其中缺血性脑卒中88例,出血性脑卒中25例。
¾全队列共死亡359例,其中脑卒中死亡105例2934.672309.34100.00359全死因904.65675.4329.24105心脑血管病637.88289.4712.5345脑卒中全国水平(/10万人年)死亡率(/10万人年)构成比(%)人数死因0.4570.37~1.570.761.02脑卒中家族史0.6500.66~1.961.131.93既往高血压史0.0491.00~2.381.551.79既往冠心病史0.2120.99~1.031.011.03DBP(mmHg)0.0161.00~1.031.011.02SBP(mmHg)0.0141.02~1.171.091.12BMI(kg/m 2)P 值RR 的95%CI 调整RR 值粗RR 值缺血性脑卒中(n=88)项目0.0221.16~6.892.833.56脑卒中家族史0.2340.67~5.211.874.18既往高血压史0.2970.66~3.951.612.71既往冠心病史0.0011.03~1.091.061.06DBP(mmHg)0.0281.00~1.051.031.04SBP(mmHg)0.4720.92~1.201.051.13BMI(kg/L)P 值RR 的95%CI 调整RR 值粗RR 值出血性脑卒中(n=25)项目0.3031.01~1.041.001.004甘油三酯(mmol/L)0.0011.04~1.151.091.09年龄(岁)0.0331.06~4.462.182.58脑卒中家族史0.0012.16~12.585.214.64高血脂既往史0.1590.81~3.571.702.79高血压既往史0.2760.99~1.051.021.03DBP(mmHg)0.0061.01~1.041.021.03SBP(mmHg)P 值RR 的95%CI 调整RR 值粗RR 值项目•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 SID –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儿童的大脑对身体的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一名9岁女孩,上课时,总不能集中注意力,写作业,常把字写成一条斜线。
•为此,老师批评,家长斥责,可改不过来。
•去儿童医院就诊,医生告知是因患了“感觉统合失调症”•采用跳羊角球、钻迷宫等方法,刺激、调整、强化其精细运动能力,使之恢复了正常。
•专家提醒说:“不能简单地看做是淘气捣蛋,应该请医生看看,是否有什么原因。
”•“感觉统合失调症”是美国科学家Araya在1956年提出来的,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不能在孩子的中枢神经进行有效组合,从而使孩子各种动作不能协调进行,造成各种各样心理障碍和病症。
①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
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等。
②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③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④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⑤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者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⑥本体感失调:–方向感差,容易迷路;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过分怕黑。
⑦动作协调不良:–常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⑧精细动作不良:–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脚笨拙,动手能力差。
•“感觉统合失调症”不是少数孩子的问题•国外报道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患病率为10~30%•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96年对北京1994名小学生进行检查,发现50%的小学生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南京曾对2486名6~11岁学龄儿童测试显示,34.4%的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症“•湖南长沙第一人民医院1998年调查2000名学生,从协调运动(跑与跳)、触觉、平衡觉、协调能力到粗细运动(写字)等5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发现有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症"的达50%,中度、重度也有发现。
良,在一般儿童中为14%•任桂英等报道北京市城区智力正常学龄儿童感觉统合轻、重度失调率分别为35.9%和10.3%•黄悦勤等报道了北京市城区3~6岁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9.4%,轻、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率分别为28.5%和8.9%。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历史队列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北京市某高校幼儿园310名幼儿从3~6岁至9~12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历史队列研究•研究工具:–儿童生活环境调查表:自行设计,包括儿童父母、幼儿养育、家庭生活环境、母孕期及儿童出生后发育情况等–感觉统合诊断表:为SID筛查问卷,在北京市儿童中的应用的效度和信度均达到使用标准–父母养育方式问卷:瑞典Umea大学Perris等设计的自我感知评价的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为儿童父母自填•调查方法:–于1993年对北京市某幼儿园310名3~6岁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将上述问卷发给儿童家长自填后收回。
于1999年对原调查儿童再次进行调查,即追踪6年至调查儿童9~12岁,以同样方法进行调查•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经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有:父亲年龄、父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对孩子投入、父母管教一致性、家庭支持系统、听音乐故事看电影电视、居住玩乐环境、住地社会风气、妊娠水肿、母亲骨盆狭窄、胎位、婴幼儿期疾病、表堂兄妹多动。
•历史性队列研究–通过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建立生活环境、母孕期及遗传等危险因素对SID影响的病因假设–将6年前感觉统合功能正常的学龄前儿童根据有无该可疑因子划定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通过历史性队列研究资料分析方法比较6年后两组SID的发病情况31.0258187头位16.481.5347.501940非头位胎位不正25.4727106<34岁15.851.6241.3250121≥34岁父亲年龄26.4337140无18.511.7044.944089有婴幼疾病30.9966213无37.762.2268.751116有妊娠水肿Io c Ie a AR RR 发病率发病数例数n 暴露分级暴露因素影响因素的随访研究•1999年9~12月在1991年全国高血压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当时参与调查的年龄≥40周岁的人群进行冠心病、脑卒中发病及死亡影响因素的随访调查。
1.1991年9月广西高血压调查人数为31352人,当时年龄≥40周岁者共11818人。
•1999年12月随访生存者9987人,死亡1539人,失访292人,实际随访11526人,共随访89466.76人年。
•应答率97.5%•其中与被调查对象见面6057人,见面率为52.6%,其余通过家属、邻居、同事提供资料,或通过电话、信访取得。
2. 随访的11526人中,死亡1539人。
•共发生冠心病事件179人次,致死性冠心病事件92人,年冠心病事件发生率为194.13/10万•脑血管事件550人次,致死性脑卒中266人,年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96.48/10万•原因不明的猝死80人3. 以冠心病事件发作时的年龄为时间变量,以总的冠心病事件选入生存状态变量•将收缩压(每10mmHg)、舒张压(每10mmHg)、体重指数、性别、15秒脉率。
是否吸烟或饮酒、汉族或少数民族、是否有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史、是否有高血压家族史作为协变量•作Cox回归分析1.080.380.640.093性别(男=1,女=2) 3.480.341.100.878脑卒中史48.449.0620.950.000心梗史1.000.880.940.06515秒脉率1.140.871.000.972饮酒1.451.051.230.011吸烟1.130.600.820.226民族2.430.390.970.953高血压家族史1.051.011.030.005体重指数1.281.051.130.032舒张压1.221.021.180.049收缩压高限低限RR95%可信区间RR P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