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马的结构及功能演示课件.ppt

海马的结构及功能演示课件.ppt


精品文档
4
• 基底外侧核群可分为外侧杏仁核 lateral amygdaloid nucleus 、 基 底 杏 仁 核 basal amygdaloid nucleus和副基底杏仁核 accessory basal amygdaloid nucleus三个亚
• 群。
精品文档
5
精品文档
6
精品文档
核。

〈2〉发自杏仁体的纤维经斜角带或终纹
止于隔核。
• 〈3〉发自中脑网状结构,黑质、蓝斑、中 缝核与下丘脑核的纤维终止于内侧隔核。
• 〈4〉前穿质发纤维经内侧嗅纹至隔。
• (5)额叶新皮质和扣带回发纤维至隔。
精品文档
14
• 2.传出纤维
• 〈1〉内侧隔核发纤维经穹窿返回海马。
• 〈2〉自隔核发纤维经内侧前脑束分布 至下丘脑外侧区,有些纤维向尾侧伸展终 于中脑网状结构。
对其他动物的恐吓与骚扰不反击。在人经杏仁
核切除术后会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减退。

剌激杏仁体,可产生呼吸、心血管活动和
肠胃道活动的改变
精品文档
10
• (二) 隔区

隔区septal area:是指大脑半球内侧
面,终板和前连合前方的区域。包括终板旁回
paraterminal gyrus 和 胼 胝 体 下 区
精品文档
16
• (2)内分泌活动的调节:隔区对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的应激分泌有抑制作用。

(3)植物性效应:电剌激麻醉动
物的隔区,一般对植物性神经系统发生抑
制效应,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刺激内侧
隔核引起海马电活动的去同步化和副交
感效应。
精品文档
17
• (4)对痛觉的调制:电剌激隔区有镇痛 作用, 隔区也参与针刺镇痛过程。隔核 内的阿片受体和胆碱能受体在实现针灸 镇痛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在人的隔区存 在酬答中枢,曾在此埋藏电极,治疗恶痛, 获得缓解。
渡区。
精品文档
2
精品文档
3
• 皮质内侧核群位于杏仁体的背内侧份紧 邻壳和尾状核尾,它又可分内侧杏仁核
• medial amygdaloid nucleus、皮质杏仁 核corticoamygloid nucleus、外侧嗅束 核
• nucleus of lateral factory tract 、 和中央核central nucleus四个群。
7
• 2.传入纤维 • 〈1〉来自嗅球与嗅前核的纤维,经外侧嗅纹
终止于皮质内侧核群。基底外 • 〈2〉自下丘脑借道终纹或杏仁腹侧传出投
射到杏仁体各核。 • 〈3〉来自皮质的纤维: • 〈4〉丘脑的背内侧核以及板内核发纤维至
基底外侧核。 • 〈5〉来自脑干网状结构和某些核团:
精品文档
8
• 3.传出纤维:
• ( 4 ) 杏 仁 皮 质 投 射 amygdalo-cortical projection:投射至眶额回、颞上、中、下回。
精品文档
9
• 4.功能
• 电刺激或切除杏仁体,可产生行为、 内脏、躯体与内分泌多种多样的变化。

在人剌激杏仁核可以产生恐俱,知觉搅乱、
记忆缺失。破坏双侧杏仁体后,动物变得驯服,
神经解剖学
康朝胜 主讲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精品文档
1
边缘系统
• (一) 杏仁体
• 杏仁体amygdaloid body:是一个大核团, 形如杏仁,故名,它位于颞叶海马旁回钩, 侧脑室下角尖的前方。

1.分群:
• (l)杏仁体主要分皮质内侧核群 Corticomedial nuclear group与基底外 侧 核 basolaeral nuclear group 二 大 核 群和杏仁前区、皮质杏仁移行区二大过
• (1)终纹stria terminalis:终于隔核, 内侧视前核、下丘脑前核和下丘脑腹内侧核等。
• ( 2 ) 杏 仁 腹 侧 传 出 通 路 ventral amygdalofugal projection:进入外侧视前区 与下丘脑外侧区、隔区和斜角带核等。
• ( 3 ) 杏 仁 被 盖 束 amygdalo-tegmental tract:终止于下丘脑外侧区,黑质、蓝斑等。
精品文档
22
精品文档
23
精品文档
24
精品文档
25
精品文档
26
精品文档
27
精品文档
28
精品文档
29
精品文档
30
• 依据细胞形态,不同皮质区发育的差异以 及 各 种 纤 维 通 路 的 不 同 , Lorente do No{1934}把海马又分成CA1、CA2、CA3、 CA4 四 个 扇 形 区 。 CA4 位 于 齿 状 回 门 内,CA3区内有最大的锥体细胞,CA3区由 大锥体细胞组成, CA1区是邻近下托的部 分,由小锥体细胞组成,CA2区是移行区, 由大和小锥体细胞组成。
• 故名。它位于海马的内侧。

在海马结构较好发育的颞中平面,作一
个大脑半球的冠状切面,海马结构呈双重C环抱
的外形,大C锁住小c。大C代表海马,它开口向
腹内侧。小c代表齿状回,位于海马沟的背内侧, 开口朝向背侧。海马沟的腹侧为下托subculum。
精品文档
21
• 2.海马结构的构筑:海马和齿状回均 属古皮质archipallium,都是由三层细胞 组成:分子层、锥体细胞层(海马)或颗 粒细胞层(齿状回)和多形层。
subcallosal area。隔区指皮质,而隔区的皮
质下核是内侧隔核medial septal nucleus、
外侧隔核lateral septal nucleus以及斜角带
核等。外侧隔核接受大量从海马经穹窿来的传
入纤维。
精品文档
11
精品文档
12
精品文档
13
• 1.传入纤维

〈1〉发自海马的纤维经穹隆止于外侧隔
精品文档
18
• (三)海马结构

海 马 结 构 hippocampal formation
包括海马(安蒙氏角)、下托、齿状回等。

1.外形与位置

海 马 hippocampus : 形 如 中 药 海
马故名。位于侧脑室下角底兼内侧壁。
全长5cm 。
精品文档
19
精品文档
20
• 齿状回dentate gyrus:是一狭条皮质,由于 血管进入被压成许多横沟呈齿状,
• 〈3〉自隔核发纤维至丘脑前腹核与 背内侧核,又经髓纹至缰核。
精品文档
15
• 3.功能
• (1)情绪反应:对隔区的剌激,有时 引起病人高兴和愉缺的反应,有的病人咯 咯发笑,言语增多,显得比平时更为随和。 损毁隔区的动物,立即出现怒反应增加 和 感 情 超 常 的 “ " 隔 综 合 征 ” septal syndrom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