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堡是陆桥经济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
港口的性质、运输线路的便捷和政府部门的定位是确定桥头堡的主要依据;融国际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国际商贸中心,是桥头堡的主要功能定位。
“桥头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1、为控制重要桥梁、渡口而设立的碉堡、地堡或据点。
2、设在大桥桥头的像碉堡的装饰构筑物。
3、泛指作为进攻的据点。
“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此后,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发改委启动编制指导意见,意味着这一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今年昆交会期间,美国联邦快递集团亚太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云南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辐射功能,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航运输网络,联邦快递将积极开拓云南物流市场。
新加坡三德集团更是提前看到“桥头堡”战略带来的投资机会,斥资3000万美元将其中国总部搬到昆明。
与此同时,云南有关部门还在与海内外金融机构、政府高官商讨如何加强泛亚地区财金货币合作大通道建设,如何对构建战略大通道和云南桥头堡建设形成金融支撑,等等。
按两个阶段分步推进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将在8月牵头编制《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专项规划》,并在11月份形成初稿。
在这个专项规划编制之前,国家发改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云南省社科院编制了《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专项规划制定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云南省社科院已完成《指导意见》。
参与《指导意见》编写的云南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齐欢称,《专项规划》将在《指导意见》基础上修订,国家发改委本月的调研,便是对《指导意见》进行系统的考察。
齐欢表示,目前,整个桥头堡的框架已大致清晰,即云南将在国际大通道与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孟中印缅合作机制建设等主要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据《指导意见》,云南桥头堡建设将是一个为期十年的中长期规划,分为两个阶段。
2011---2015年是云南桥头堡战略重点的突破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连通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
2016-2020年则是重点突破,建成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道、航空、水运对内对外运输网络运输体系的建设;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特色农业、矿产加工、生物制药、旅游文化、金融交通运输建设。
在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南北方向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包括泛亚铁路、泛亚公路,从深圳到广州、到南宁到昆明,到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大陆桥,是支撑“桥头堡”的重要骨架。
其中连接云南与缅甸的,主要包括经德宏从瑞丽出境的滇缅陆水联运通道、昆明—仰光高等级公路和泛亚铁路西线。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云南省一直关注直达印度洋国际大通道的构建,即从西南方向形成一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而连接欧洲的新通道。
这条从云南经由缅甸直达印度洋的大通道,要比目前经东南沿海绕道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行程短3000公里左右。
据统计,目前中国出口货物有42%,原油进口的90%均经马六甲。
一旦印度洋大通道贯通,云南将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贫困边陲,而成为开放的前沿。
期待更多优惠政策云南将借助桥头堡战略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八个沿边经济区和四条经济走廊。
其中,滇中城市经济圈是以昆明为核心,统领玉溪、曲靖、楚雄。
八个沿边经济区将建成为加快口岸经济港、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跨境合作区、三头在外的产业聚集区、无障碍跨境旅游区、民族保护及生态保护试验区。
四条经济走廊包括云南-河内、云南—曼谷、云南-皎漂、云南-印度加尔各答等。
点轴面的全方位立体式布局将增强云南在国内国外的市场辐射功能。
齐欢称,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经济,将是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八个经济区及四条经济走廊的建设则是有利于加快沿线开发、承担向西南开放,增强市场的辐射功能。
《指导意见》指出,云南在利用其区位优势的同时,应鼓励多种贸易方式的发展,促进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
如,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启动,老东盟6国对我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至0.6%,到2015年,新东盟4国对我国90%产品实施零关税。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外贸总额为61.2亿美元,增幅列居全国第二,对东盟的贸易额则同比增长54.2% 。
但云南主要商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机电、生活用品的出口,进口的主要是原材料,贸易结构和贸易量和其具有的区位优势不相符。
在《指点意见》中,除发展云南六大支柱产业外,云南将作为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以促进其产业结构调整。
据了解,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深加工制造业为重点、进出口加工贸易业、进出口商品区、资源性精加工、现代物流业、承接两头在外的产业。
另据知情者透露,国家发改委已表示,在规划的云南桥头堡重要产业中,将对云南现代物流产业加大支持力度。
齐欢透露,云南向中央申请外向型的优惠政策,“政策的优惠远点要向深圳珠海看齐,近点要看齐广西、海南、两江新区、新疆喀什等政策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
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
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
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意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
关注世界。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
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
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
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喻顶成(云南省旅游局局长)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对云南旅游产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我们将乘势而谋,加快推进云南旅游国际化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指示,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云南旅游产业将乘势而谋,借机推进国际化发展。
近年来,我省依托国内外旅游快速发展的大背景推进“二次创业”,特别是去年以来全面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的《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为云南旅游发展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我们将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加大力度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早日把云南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首先,实现旅游产品国际化。
以建设“五个一批”(一批国家公园、一批休闲度假基地、一批旅游小镇和旅游特色村、一批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和一批会展商务旅游基地)为抓手,构建以现有旅游线路为基础,以主题产品、特色产品、特种产品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
预计到2015年,累计将增加1000亿元左右的各类投资用于产品开发建设,同时引进有国际视野、国际水准的投资企业和开发商,开发适应国际客源市场需要的产品,尤其是要实现旅游产品在创意、内容、功能、业态、文化表现和管理上的国际化,大幅提高云南旅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实现旅游营销国际化。
从“宣传云南”转向“营销云南”,在继续营销“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基础上,加强对国际旅游细分市场的研究和分析,实施区域旅游品牌战略和国际分区营销策略,推出“休闲度假云南”、“健康旅游云南”、“宜居云南”、“文化云南”、“生态云南”等更多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品牌产品,丰富云南旅游品牌的内容。
开辟和利用与周边国家、东南亚其他国家、南亚、中东、欧美等空中通道和旅游客源市场渠道,开展联合营销和直航目的地的互动营销,同时积极利用国外举办的节庆会展等国际营销平台,加大对云南旅游的国际营销力度,切实提高云南旅游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第三,实现旅游服务国际化。
一是推动服务标准化,以标准化建设确保服务质量提升,同时培育一批为不同旅游市场服务的特色个性化企业。
二是实现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服务国际化,建立全方位、系统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在旅游购物上营造国际化的购物环境,推动免税购物。
三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国际化,积极推进旅游国际通道基础设施、旅游城镇、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集散地交通功能。
四是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国际化,在全省主要旅游城镇建设100个游客服务中心,在旅游交通干线、主要旅游景区沿线规划建设200个旅游休息站和30个自驾车营地,在旅游城镇和旅游交通干线、主要旅游环线及旅游景区规划改造和建设2000座旅游厕所及一批中英文旅游标识牌。
五是引入国际品牌,力争在未来5年内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签约落户云南,管理50家度假酒店及相关企业,为云南旅游转型升级引入新动力。
第四,实现旅游合作国际化。
建立和完善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继续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推进“孟中印缅旅游圈”建设;依托昆曼公路、泛亚铁路和昆明四大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加大跨境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打造云南面向中南半岛和连接南亚、中东跨国跨境旅游精品线路,不断提升云南作为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的功能;创建面向西南开放的旅游产业论坛,使其成为旅游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交流思想、密切机制、增进合作、扩大影响的平台,进一步将云南打造成为面向西南开放,连接东南亚、南亚、中东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推进我国陆上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突出了云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前沿性、重要性和带动性的作用,给云南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