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取样观察法备课讲稿

第四章-取样观察法备课讲稿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第四章
取样观察法
行为的操作定义
“行为”是事先设定的
操作性定义: 对必须观察或测定的行为或现象给予具体
详细的说明、规定,确定一个行为或现象的 测量与观察记录的客观标准,即观测指标。
【例如】
婴幼儿吮吸手指行为: 是指两岁以上婴幼儿经常有吸吮手指、衣
角、或是被角等行为。 幼儿同伴交往:
事件取样的操作步骤
(1)确定目标行为 婴幼儿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外显
的行为。
【例如】 幼儿任性行为
事件取样的操作步骤
(2)对目标行为进行操作性定义 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婴幼儿
行为进行描述,将抽象的行为转换成较为直 观的、可观测行为描述。 【例如】 任性行为:是指婴幼儿经常表现出的以自我 为中心,不顾客观条件、社会行为规范和周 围人的正当要求,非要达到自己目的的不加 约束的行为。
采用“间歇——观察——记录”的方式 例如:
每一名儿童观察6分钟,1分钟观察,一分钟记录, 一分钟间歇,重复上述过程。
(5)行为分析
整理观察记录资料; 撰写观察分析报告。
(5)行为分析
【操作练习】
1.操作下定义 很新概念 分类定义 2.观察表格设计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操作性定义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婴幼儿对其他人大喊 大叫,表现出愤怒的情绪,并伴随拍、推、 踢、戳及用东西打人的行为,以及破坏物 品的行为。
时间取样观察法
时间取样法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 间隔由两种: 规律性间隔, 随机性间隔。
时间间隔:事先确定观察时间,选定具体时段, 用一定的时间间隔来观察。 例如:
每周一、三、五下午3~4点,对大班10名幼儿 每名观察6分钟,持续6周。
使用条件
只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 只适用于外显行为,不宜于观察内在行为; 必须确定观察目的、被试的数量、观察的范围
指幼儿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 的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 信息,沟通情感并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例如】
【练习】
社会性游戏操作性定义
时间取样观察法
1. 含义
时间取样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 标准来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 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
【案例】幼儿攻击性行为
【例如】 幼儿规则意识:
幼儿按照老师或同伴一起制定好的规则做出相应 的行为,对他人没做到或破坏规则表示不满。
2.时间取样的操作步骤
【例如】
表1 幼儿规则意识操作性定义
(3)制定观察记录表
表2 幼儿信息记录表
(3)制定观察记录表
社会性游戏观察记录表
(4)进行观察记录
记录形式:
查核记号,打钩记录行为是否出现; 记录记号,划”正“等,记录在限定的时间间隔 内,行为出现的次数或频率。
达维的观察结果
经过三个多月的观察,共记录200例争执 事件。其中68例发生在室外,132例发生在室 内;每小时发生3-4次;持续1分钟以上的13 例,平均时间不到24秒,室内比室外长;男 童争执多于女童,攻击水平也高于女童;随年 龄增长争执事件减少,但侵犯性质增强;所有 争执都伴有冲击、推拉等动作,偶有喊叫和哭 泣;争执原因往往是对占有物品的不同意见; 大多出于被迫服从年长儿童而停息;平息后恢 复常态。
刘老师准备从上午9:30到11:00之间,观察自 己班上15名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发生的频率,一 共观察的时间是90分钟。 她将这90分钟平均分配在15名幼儿身上,即每名 幼儿将被观察6分钟。
另外,为了取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刘老师准 备在一个星期内,反复这个过程3次。观察结束后, 每名幼儿共有3次、每次6分钟的行为记录。
和时间等; 必须对观察的行为与事件给以明确的操作定义; 应当制定时间取样观察记录表。
2.时间取样的操作步骤 (1)确定目标行为
婴幼儿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外显的 行为。
【例如】 幼儿规则意识
2.时间取样的操作步骤
(2)对目标行为进行操作性定义
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婴幼儿行为 进行描述,将抽象的行为转换成较为直观的、可 观测行为描述。
行为的具体内容,行为过程及性质。 不能保留行为发生的顺序,难以揭示行为
的因果关系。 将贯穿行为分解为若干成分,破坏了行为
的完整性,难以识别行为的相互关系。 行为类型的建构,容易带有主观偏见。
第二节 事件取样观察法
1.事件取样法的概念
从被试多种行为中,选出一种有代表性的 行为进行观察,在自然的情境中,等待所要 观察的行为出现,然后记录这一行为的全貌。
【案例1】达维的幼儿争执事件
对幼儿园儿童在自由活动时间内发生的争执 事件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对象为40名2-5岁 的儿童,其中男孩19人,女孩21人。观察 过程是等待争执事件的发生,直至行为停止, 全程记录。具体包括:
争执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争执持续时间; 争执发生的背景、起因;争执什么(玩具、 领导权);争执者所扮演的角色;争执时的 特殊言语或动作;结局如何;后果与影响。
行为分析:
翔宇属于挫折容忍力低的任性行为。根据婴幼儿任 性行为划分的四种类型,婴幼儿的学习、生活较为平 顺,始终在顺境中成长,一旦碰到困难或挫折则心理 承受力低,以哭闹、发脾气或拒绝参与活动来宣泄情 绪。此外,根据婴幼儿注意发展评估来看,婴幼儿不 仅能注意到周围不变的事物,而且对事物的变化也很 敏感。翔宇不仅关注自己手中的事物,也关注到周围 同伴的,所以会着急,引发了情绪的变化,导致了手 中力道的加重,恐龙蛋的破碎。而生活在顺境当中的 翔宇,无法忍受这种突如而来的挫折,尤其当老师拒 绝了他的请求,更让他无法忍受,甩门而去。
任性类型分类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观察记录
人物介绍(主角与背景人物) 情境背景(发生地点、因何发生) 持续时间(开始——结束) 事件内容(人物交流谈话内容) 后续事件(要观察的行为出现后又发生了什么)
叙事描述记录法(完整性)
幼儿任性行为记录表(纵向表)
幼儿任性行为记录表(横向表)
(4)行为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记录表
时间取样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 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较多的局偶代表性的
资料,省时省力。 可以确定行为、事件发生的频率,借此探
讨教育的作用。 可以取得量化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从
而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缺点
只适用出现频率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 只能获得行为出现频率的资料,不能保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