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比较专题分期世界总体发展状况中国历史发展状况中外比较角度特征表现特征表现16―18世纪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1、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封建主改革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4、对外殖民扩张君主专制加强和封建制度衰弱1、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占主体2、君主专制空前加强3、思想专制及文字狱4、闭关锁国1、西方重商主义与中国“重农抑商”2、中西资本主义萌芽3、中西科技发展4、中西思维特征及原因1840―1870年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及东方民主运动高涨1、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完成2、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3、殖民扩张4、民族主义运动高涨5、自由主义思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深入1、两次鸦片战争2、自然经济解体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农民战争及洋务运动4、新思潮萌发1、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侵华特征2、太平天国与1848年欧洲革命3、亚洲革命风暴中的中国4、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东方民族新觉醒1、第二次科技革命2、垄断资本主义发展3、帝国主义全球扩张4、帝国主义矛盾发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及民主革命发展1、帝国主义侵略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戊戌变法与义和团4、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5、辛亥革命1、帝国主义时代的侵华特点2、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3、亚洲觉醒中的中国1914----19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调整1、第一次世界大战2、十月革命3、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4、苏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折1、北洋军阀统治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3、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4、中国共产党成立5、国民大革命1、一战对中国的影响2、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3、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27―1 945 由相对稳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资本主义经济恢复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4、法西斯势力发展5、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2、工农武装割据及红色政权建立3、日本由局部到全面侵华4、抗日战争1、英法美纵容政策及日本侵华战争2、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1945―7 0年代末两极格局形成和发展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2、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3、战后社会主义发展及改革4、美苏争霸民主革命的胜利及新中国的全面社会主义建设1、内战爆发2、新中国成立3、政权巩固及经济恢复4、向社会主义过渡5、全面社会主义建设6、文化大革命1、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及影响2、中粟社会主义建设比较3、中国与东欧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比较4、美苏争霸中的中国5、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1、帝国主义阵营分化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3、第三世界兴起4、政治经济区域集团化5、第三次科技革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1、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2、国际地位提高及外交战线成就3、科教兴国战略及科技发展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与中国2、第三世界中的中国3、世界多极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4、中国及科技革命一、整体比较——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1. 经济形态上: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且工业革命已有较大进展,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大工业取代手工作坊。
2. 政治上: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到明清时期不断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蓬勃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时代潮流,资产阶级政治体现在一些国家确立,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君主专制。
3. 思想上:中国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反封建民主思想虽然产生但影响不大,传统科技文化依然领先,但近代科学未发展起来。
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精神枷锁,促进了思想解放,使近代自然科学也发展起来。
4. 对外政策上: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西方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拓展对外贸易,大力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二、经济上——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在14—16世纪,中国、西方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二者后来的发展却明显不同。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西方资本主义自产生后发展迅速。
这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1. 中国:A、国家政策——明清时期,中国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设立重重关卡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的生产规模。
B、资金——地主商人将钱财多用来购田置地。
C、市场——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下,自然经济相当顽固,广大农民异常贫困而无力购买商品。
D、思想科技——中国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科技的发展。
2. 西方:A、国家政策——西方各国推行殖民扩张、重商主义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资金——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长期的资本原始积累。
C、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3、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也有所反映,但仅限于东南沿海的一小部分地区和很少一部分行业,缺乏全国的普遍性,而且促进的力度极为有限。
可以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没有促成社会化生产力在我国的形成,更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因尔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无力促动。
而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和经济的进步。
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导致了西欧社会阶级的分化、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三、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与重商主义比较1. 中西方实行不同政策的原因A欧洲:①17—18世纪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日益成为财富的标志,国家重视海外贸易。
②17—18世纪西方已有资本主义国家如荷兰、英国,其外向型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一些封建国家产生了影响。
③一些国家面临统治危机,政权需要得到新兴资本主义的支持,以增加财政收入。
④资产阶级要求消除封建割据状态,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拓展对外贸易,但自身力量不充分,因此要借助封建政权的力量推行重商主义。
⑤新航路的开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另外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中国: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是财富的标志。
中国历来以农业立国。
中国处于落后的亚洲,尚未出现统治危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仅出现在个别地区,发展缓慢。
2. 两种经济政策比较A目的:前者是为了加强农业的绝对支配地位,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后者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内容:前者是政府极力压制工商业的发展,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其国家富裕的标志是土地和粮食的多少;后者政府大力发展工商业,拓展对外贸易,金银是国家富裕的标志。
C影响:前者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后者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扩大了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四、政治上——中西封建专制加强的比较1. 中西方加强封建专制的表现、目的:中国——明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西方——英国反对天主教会,建立英国国教;法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取消国内关卡,严格控制思想文化,对臣民宗教信仰严加控制。
二者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 不同作用及原因:中国封建专制加强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欧洲封建专制加强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其原因如下:(1)二者组织结构不同。
中国的封建专制历经秦汉经过了近2000年的发展,不断走向完善,是一种制度完备、高度统一的政治体制;而西欧封建专制仅存在200多年,且实行采邑制,地方拥有较大的权力。
所以,相比较而言,中国封建专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更大。
(2)二者的阶级基础不同。
中国封建专制的阶级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这使政府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当作是自己的根本任务;而英法等国的封建专制的加强还取得新兴的资产阶级、工商者的支持。
(3)二者采取的措施不同。
中国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而西欧封建国家打击天主教会,实行重商主义,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在中西方社会发生逆转的二、三百年间,同样的封建专制制度,对历史的发展却起了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作用.五、科技上——明清时期中西科技的比较在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未产生近代意义上的科学。
而西方在文艺复兴的推动下,产生近代自然科学,并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科技领域主要是应用科学,科学研究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与中国不同,西方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理论科学,大多数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和实验,以及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
这些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本质差别的具体表现。
这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1. 经济:经济的发展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力。
在西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一方面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基本的科研条件和动力;而当时中国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中国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与狭隘性,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土壤。
不能为科技的发展提供推动力。
2. 政治:政府的正确决策是科技发展的保障。
当时明清封建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另外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也不利于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
3. 对外政策:国家之间正常的文化交流是科技发展的有益补充。
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正常文化交流,使中国失去了吸取外来科技文化成就的条件。
4、文化教育。
西欧早在13世纪就有了大学,教育手段正规、学术气氛浓厚,为科学家的成功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中国的封建教育制度,完全是为了培养为皇帝服务的忠孝奴才,以儒家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教育方式是私塾教育,既不利于学科间的互相融合,也不利于培养大批人才。
5、思想文化状况。
中国历代统治者厉行严厉的封建专制主义,明清时期更登峰造极,突出表现为对知识分子的摧残,把中国的知识分子逼入研究儒家经典的死胡同;而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较自由地去研究和探索自然奥秘六、对中国康乾盛世的理性分析1. 盛世局面出现原因A. 明末农民战争打击了地主阶级,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使社会财富增加。
B. 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
如奖励垦荒,实行更名田、摊丁入亩。
C. 清政府平定边疆的叛乱和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斗争,维护了国内政治秩序的安定。
D. 这一时期的康熙、雍正、乾隆都是有作为的皇帝。
2. 盛世之下,危机四伏A. 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力图夺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紧对外扩张。
而中国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