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培优点十古代诗歌鉴赏(词曲鉴赏)一、培优典例分析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小圣乐·绿叶阴浓元好问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①,朵朵簇红罗。
老燕携雏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撒②,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③,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④,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⑤,对芳尊浅酌低歌⑥。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作者简介】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
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
此篇作于元初,正是作者失意落拓之时,所以曲子在下半阙抒发了作者深深的苦闷。
【注】①海榴:即石榴。
②撒:撒落。
③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
④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
⑤命友:邀请朋友。
⑥芳尊:美酒。
尊,即“樽”,酒杯。
1.下则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曲上片写景,渲染盛夏园中一片清新俊雅的美好景象,曲子下片抒怀,宣扬命运早已注定入生何不浅斟低唱,及时行乐的思想。
B.本首诗主调低沉,消极,作者意在抒发自己在失意落拓时内心的苦闷,故而在明艳的盛夏美后,特地写了一阵突来的骤雨。
C.上片景色富有生机,石榴怒放,蝉儿欢唱,更有那春天的乳燕雏莺,声声雅嫩可喜,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给池塘水间添了生趣。
D.从用笔上看,上片大笔着色,细细描绘,可谓浓墨重彩;下片则一洗上片的丹青笔法,直抒胸臆,感慨悲歌,显得沉郁苍凉。
2.请简要赏析上片写景的特色。
二、对点增分集训(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的花卉一般,不同凡响。
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
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2.“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诉衷情晏殊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玉楼春无名氏东风杨柳门前路。
毕竟雕鞍留不住。
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
小楼画幕无重数。
听得楼边车马去。
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面对烂漫春光,主人公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情态异常,“香阁浓睡”,一“恼”字,承上贯下,使词意陡生顿挫。
B.“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
“牵系”既形象地表现了柳丝的特点,同时也是对“眉叶细,舞腰轻”的照应。
C.“柔情胜似岭头云”与“别泪多于花上雨”两句中,情是泪的内源,泪是情的外现,一情一态,两个比喻,对仗工致,且曲尽传神写照之妙。
D.“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上句变实为虚,抽象的感情成了可染可画的形象体。
下句既实又虚,“丹青”既指图画,也喻忠贞不渝之情。
2.两首词在开篇都写到“东风杨柳”,请分别简析其中“柳”的形象、人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怎样的作用?(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宋】贺铸少年侠气,交结五都①雄。
肝胆洞。
毛发耸。
立谈中。
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
矜豪纵。
轻盖拥,联飞鞚②。
斗城③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
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④犬,白羽摘雕弓。
狡穴俄空。
乐匆匆。
似黄粱梦。
辞丹凤。
明月共。
漾孤篷。
官冗从⑤。
怀倥偬⑥。
落尘笼。
簿书丛。
鹖弁⑦如云众。
供粗用。
忽奇功。
笳鼓⑧动。
渔阳⑨弄。
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
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
目送归鸿。
【注】①五都:泛指北宋的各大城市。
②鞚:有嚼口的马络头。
③斗城:汉长安故城,这里借指汴京。
④嗾:指使犬的声音。
⑤冗从:散职侍从官。
⑥倥偬:事多、繁忙。
⑦鹖弁:本义指武将的官帽,指武官。
⑧笳鼓:都是军乐器。
⑨渔阳:安禄山起兵叛乱之地。
此指侵扰北宋的少数民族发动了战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回忆青少年时期在京城的任侠生活。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是对这段生活的总括。
以下分两层来写:“肝胆洞,……矜豪纵”是一层,着重写少年武士们日常行为的“侠”。
“轻盖拥,……狡穴俄空”是又一层,侧重描写少年武士们性格上的“雄”。
B.下片开头“似黄粱梦”过渡自然。
既承接了上片对过去的回忆,又把思绪从过去拉回到今天的现实中来。
过去的生活虽快乐,然过于匆匆,如梦一样短暂。
C.“思悲翁”,一个“思”字,写尽了对自己被迫半生虚度、寸功未立的感慨。
当年交结豪杰、志薄云天的少年武士,如今锐气已销磨许多,然而也成熟许多。
D.全词叙事、抒情结合紧密,笔力雄健劲拔,神采飞扬,而且格律颇为谨严,句短韵密,激越的声情在跳荡的旋律中得到体现,两者臻于完美的统一。
2.本词上、下两片运用何种表现手法突出构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四)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祝英台近·北固亭【南宋】岳珂淡烟横,层雾敛。
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
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
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
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
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
历历数、西州更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全词写景视听结合,鸣榔声、风涛声交汇,淡烟层雾,意境朦胧,烘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B.“频看剑”,与辛词“看吴钩”的心境相似,而一个“频”字,更能看出词人内心情感的浓烈。
C.词人登临北望,此时有美妙的新声传来,词人的情感因此而由悲转乐,构思巧妙。
D.“历历数西州更点”,可见词人深夜未眠,内心的苦闷久久不能排遣,以景结情,但景语亦情语。
2.词中写“关河无限清愁”,词人心中有哪些愁?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刘秉忠【注】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
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
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注】刘秉忠:元代前期政治家。
的一项是(3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A.古诗词中“长短亭”的意象历来是与羁旅漂泊之意连在一起的,本词中作者又进而在前面加了“南北”二字,使这长长的“行路”更显得漫漫不尽令人生愁了。
B.“灯”照明的不仅是羁旅中的孤舍,实际上更有主人公那颗孤寂的心。
有了这“一檠灯”,整个凄寒的词境也顿然增添了几分暖意。
C.本诗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羁旅之感是唐宋词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不过这首小令不同于那类情事虚拟化的作品,词中所写实为作者数十年鞍马劳顿、漂泊天涯的生活感受,自然也就显得格外亲切和感人。
2.“竹”的意象耐人寻味,请赏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明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玉江引·农家苦冯惟敏倒了房宅,堪怜生计蹙。
冲了田园,难将双手杌。
陆地水平铺,秋禾风乱舞。
水旱相仍,农家何日足?墙壁通连,穷年何处补?往常时不似今番苦,万事由天做。
又无糊口粮,那有遮身布,几桩儿不由人不叫苦!1.下列对这首散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散曲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农村水灾图:洪水冲倒了房屋,冲毁了田园,农家生活困窘,实在可怜。
“堪怜”二字直抒胸臆,表达作者感情。
B.散曲“往常时不似今番苦,万事由天做”两句写过去没有今年苦,含蓄地表明往年其实也苦,只不过今年因为天灾更苦,意蕴丰富。
C.散曲最后一句感叹农家人叫苦,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在天灾时亳无作为的愤恨之情,既照应了题目“农家苦”三字,又收束了全篇。
D.散曲运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极为朴素的民间口语、典型的场景描写,从农家吃穿住三个方面写出了农村水灾的严重情况。
2.“水旱相仍,农家何日足?墙壁通连,穷年何处补?”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满庭芳·京口①感怀汤式②残花剩柳,摧垣废屋,新冢荒丘。
海门③天堑还依旧。
滚滚东流,铁瓮城横刺着虎口,金山寺高镇着鳌头。
斜阳候,吟登舵楼,灯火望扬州。
【注】①京口,今镇江,是长江下游的重镇,古都金陵的门户。
②汤式,字舜民,元末明初重要散曲作家。
③海门,长江镇江以下江面开阔,古人称之为海,其地成为海门。
1.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残花”三句展示了元末动乱后一派满目疮痍、凄凉颓败的景象,由自然及人事,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感慨。
B.“滚滚东流”承接“海门天堑”暗寓大浪淘沙之意,与辛弃疾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用意相同。
C.“铁瓮城横刺着虎口,金山寺高镇着鳌头”对仗工整,意境雄浑,音节响亮,“横刺”显其开阔,“高镇”绘其雄峙。
D.最后三句描写作者在夕阳西斜中,登上舵楼放眼眺望对岸扬州灯火,慷慨浩荡之情融于暮霭之景。
2.“海门天堑还依旧”一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曲词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越调】柳营曲·叹世马谦斋手自搓,剑频磨,古来丈夫天下多。
青镜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
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
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
今日个,平地起风波。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首小令叙议结合,风格冷峭。
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人生历程,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B.诗人隐去个人仕途的具体经历,抓住“青镜摩挲”这一细节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C.“忙忙的”“急急的”运用叠词,描写出了一种紧促急切的心情,用语通俗又富有形象感。
D.“风波”一词运用借代交代“逃”“隐”的缘由,含蓄表现出官场的险恶难测,令人深思。
2.这首元曲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元曲句子作简要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各题。
【正宫】塞鸿秋·凌歊台怀古薛昂夫凌歊台①畔黄山铺,是三千歌舞亡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