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公共财政学》大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效率问题
答;效率通常指的是帕累托效率。
如果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那么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有效或帕累托最优.
2、公平问题
答;
机会公平包含在效率准则的“规则公平”的逻辑之中,但社会成员所关心的乃是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
于是,经济学家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等分析工具,描述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状态,并进而对公平程度进行衡量。
3、产品组合效率
产品组合效率是指在给定条件下能使社会的满意程度达到最大化的产品组合状态。
4、税收
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5、“税收中性”原则
税收中性原则是一种税收原则,意指国家征收税收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不要干扰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
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除此之外,不能让纳税人或社会遭到其他经济栖柞或额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小气踪屯对,厅场经济运行的不良影响,特别是不能超越市场而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决策的力量,而使经济资源脱离其最有效的使用途径。
6、选择关税
选择关税是对同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规定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征税时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课征的关税。
一般情况下,在两种税率中,选择税额较大的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