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动漫产业对比分析

中日动漫产业对比分析

• 之所以说日本动漫产业模式完整,是指上述产业链衔接良好, 形成了效益递进的良性循环模式。日本动漫具备了4个产业特点 :一是规模形成。动画播出、漫画销售、衍生品销售、动漫广告 在日本随处可见,已影响到日本整个社会生活。 • 二是复制效果明显。动漫出版物和衍生品是最典型的复制产品 ,具备产业化基本特征。 • 三是商业模式确立。日本动漫各环节都具备了投入产出良性模 式,形成有现金流支撑的产业链模式。 • 四是持续经营。20%至30%作品的成功率,保证了创作热情和 成功产品的深度开发,动漫产业形成了持续发展势头。
• 深圳光彩动画公司 • 2003年7月投资进入动漫业;2004年7月花了1800万元制作完成了60集动画 片《一万一绝对拯救》,却因在后续的节目发行与产品开发两个环节中资金 链断裂,200余名员工先后被解散;到了2005年,光彩动画就轰然倒塌。
• (二)日本动画片的制作模式 • --多方投资,共同分摊风险
• (二)日本
• 日本政府大力支持本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 为了扩大本国动漫产品在国际上的销路,加大日本文化在海外传播和影响的 范围、力度,日本政府不但将动漫产品作为一项重要的出口产品,而且还将 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来培养,在政策、资金和组织上都给予极大帮助。
• 日本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表现是做的很到位的。 • 以《铁臂阿童木》为例,“阿童木”出来这么多年,在日本没一点盗版,阿 童木成就了漫画图书、杂志和相关商品的一条产业链,也因此诞生了一揽子 的版权保护合同。此外,在政府的支持下,日本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财团 法人,专门保护日本动画片及其衍生产品的知识产权。
• 2、漫画(产业链的基石)
• 整个漫画出版市场上有好几百种漫画周刊、月刊、季刊、单行本等,其中也 包括诸如科技农林出版社出版的相关内容的漫画书,这些漫画刊物都是按照 幼儿、少年、少女、青年、中年乃至老年等类别进行细分的。显然,众多的 分类漫画杂志为漫画家提供了巨大的投稿空间和生存空间,也使漫画成为了 日本动漫产业链的基石。
• 在因资金匮乏而倒下的案例中
• 2013年10月 渔夫动漫老板余洛屹自杀的消息。 • 公司的第一部动画片《西域传奇》,投入了1000多万元,票房只有300多万 元),公映前宣传方面也花了300多万元。 • 片子上映效果不理想,后续开发也基本没做,导致无法收回成本。而第二部 作品《白狐的故事》,已经投入了几百万,却迟迟完不成,一直在投入没有 产出。 • 渔夫动漫的遭遇,虽然只是个案,却折射出国内原创动漫的坚守和困局。我 们该提高审美能力和政策水平,给动漫业多一份宽容,多一点时间。
三是产品定位广泛而有针对性。到目前为止,《喜羊羊》授权的衍生产品已 有200多种,被授权的产品基本上涵盖了生活之中的大部分产品,包括吃、 穿、用、通信和娱乐等。其中既有针对儿童开发的食品、玩具、书籍、服装、 学习用品等;也有专门用于成人的各类情侣用品,包括毛巾、手机挂饰、杯 子、服装、玩偶等。
•(二)日本产业链
动漫产业介绍
动漫影视片的创作生产 电视台和电影院等媒体的播出和放映
动漫图书出版发行
音像制品的发行
形成版权与商标权的授权代理
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
• 按照动漫产业链的划分,动漫产业按产品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动漫 影视作品,包括电视、电影、广播等,二是动漫图文和音像作品;三是动 漫相关衍生品。
动漫衍生品
• 吉川明伸补充说,这样的模式有两个好处:一是多方投资,降低了各自投资 风险;二是可以在制作前期,各投资主体互相协调配合,制订出一个完整的 运营计划,例如约定在特定时间段电视台播放某个电视动画片,从而也可使 某个衍生产品在相应的时间及时向市场推出。
•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六一说,这种做法能够保证 投资取得回报,因为电视台、音像发行商、出版社和衍生产品制造商,甚至 分销商一般都是在确保投资能够回收70%的情况下才参与投资。
3、中国内地的动漫产业主要还处于以销售国外动漫产品为主的阶段,中国授权 市场的利润基本上集中在授权产业的下游,即“中国制造”。中国动漫市场 80%以上的盈利流向海外。其中,史努比、米老鼠、hellokitty、皮卡丘和哆 啦a梦,每年可从中国卡通市场获得至少6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 奇葩:
• 喜洋洋在衍生产品开发上的成功是有目 共睹的,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 一是基于价值链考虑对衍生品进行了早 期开发。 二是在衍生品开发上均选择了与名牌企业。 如漫画图书的授权商是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它是迪斯尼的授权商;玩具的授 权商是日本Hello Kitty(凯蒂猫)和BANDAI(万代)的代理商。 强强联合,使得《喜羊羊》的衍生品一开始就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动漫产业介绍
在这些环节中,创意为核心,市场化为导 向,动漫制作是龙头,衍生品开发和营销 是收入的保障。
两种动漫产业链模式
由于各国动漫行业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导致目前形成了两种 不同的动漫产业链流程。各个单元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完整的产业 链,越往顶端商业空间越大、利润越大.
两种动漫产业链模式


二、加大动漫产业资金投入,实行贴息贷款政策
• 1、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不仅对动漫企业提供播出奖励,同时也设立专项 资金对播出画片加以适当的扶植,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播出价格。 • 2、优惠土地政策,对进行动漫基地开发的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对 于入住基地的公司企业实行房租补贴、房租减免等优惠政策。 • 3、对优秀原创作品给予播出和获奖奖励。大部分地区就制定了动画片 在中央级和省市级媒体播出后由当地政府提供每分钟数额不等的播出 奖励的政策。 • 4、对于动漫企业用于项目开发的银行贷款,政府给予贴息补助。 • 5、制定中外联合制片的相关法律和严密的监管体制。 • 6、鼓励国内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联合制片,学习和借鉴其创作、管理 和市场运营的方法。这样也有利于联合制作的动画片享受对方国家的 优惠政策,从而打入国际市场通道。
美国模式
日韩模式
• 目前,日本的动漫影片的票房收入占到日本电影业票房 收入的1/3,而日本的出口影片中,动画片数量也大大 超过一般影片数量。如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的统计 年度中,日本的动漫市场销售额(动漫电影票房、动漫 电影以及动漫电视录像带、电视专门频道等的营业收入 总额)达4500亿日元,比上一统计年度增长了1604亿日 元,而日本电影业同年的收入只有2000多亿日元。日 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国内与动漫有关 的直接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2万亿日元。
• 受国内青少年欢迎的动漫形象分布比例
而在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包括港台 地区在内的中国原创动漫只占11%。
• 3、杂志
• 日本三大漫画杂志:《周刊少年SUNDAY》、《周刊少年JUMP》、《周刊少 年MAGAZINE》,雄踞日本漫画杂志出版的三巨头,无数经典漫画皆诞生于 此。
一、创意及形象故事设定
• (一)中国
• 大体上来讲,中国的动漫只能给18岁以下的孩子们观看,一直把动漫定位在 青少年阶段,其实动漫应该是老少皆宜的。 • 所以中国动漫作品定位的普遍低龄化,限制了行业的发展空间。 • 中国动漫在内容制作上由于人才和技术的限制,缺少幻想,缺少鲜活的人物 造型和充满悬疑、精彩的故事情节,过分强调传统道德思想理念,存在“说 教”嫌疑,缺乏娱乐性。 • 中国动漫企业有几千家,进行影视动画原创的企业或机构也很多,但普遍原 创能力不足。2004 年,全国有7 家动画制作公司共14 部电视动画片获得广电 总局核发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2004 年、2005 年和2006 年分 别上升到15 家、34 家和69 家制作公司,虽然上升的速度很快,但能进行动 漫原创制作的公司依然不多。
• (二)日本
• 1、题材类型(多)
• 战争、机器人/动力铠甲、外挂人形装置、战斗冒险、青春、偶像、美少女、 美少年、宠物、刀剑、魔法、超能力、神话传说、历史、情感、生活、校园 、反派角色、孤儿、心理学、悬疑推理、不死小强、永生之人、完美、破坏 、穿越时空、喜剧、悲剧、双重人格、英雄、妖怪/妖魔/怪物、理想、残酷 、种要物件、后宫、治愈、恶搞、内涵
两种动漫产业链模式
• 中国动漫产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链,产业链没有形成,发展 合力还没有形成。我们知道成功的动漫产业链基本上应当包括: 漫画->动画->周遍产品,拥有这个完整产业链的动漫产业才真正算 的上产业,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的话,中国动漫业的发展还不
能称之为产业。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不足 --与日本动漫产业对比
三、产业链延伸
从国外动漫产业价值链的利益分配来看,动画产品播出环节与衍生品环节的利润 之比是3:7到1:9,可见衍生开发是动漫产业赢利的主要环节。
(一)中国动漫产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链
1、动漫产业链基本上应当包括:漫画->动画->周遍产品
2、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的话,中国动漫业的发展还不能称之为产业。
• 日本三大漫画杂志:
• 《周刊少年SUNDAY》 《周刊少年JUMP》 《周刊少年MAGAZINE》
二、资金投入
• (一)中国动漫产业面临着资金匮乏的尴尬局面
• 缺钱,却成了中国动漫这一新兴朝阳产业的心头之痛。资金不足问题的源头 主要表在缺乏商业化运营模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融资渠道不畅等方面, 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造成了动漫企业“速生速死”。 • 电视台买动画片的钱平均下来每分钟不到10元,实际成交价格大约在每分钟 几百元,而业内质量稍高的电脑动画制作成本每分钟要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 —“有些动画片甚至是倒贴钱给电视台播出的,而业内质量稍高的电脑动画制 作成本每分钟要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而基本上所有资金都是由制作公司独 立出资。
• 据大岛景宏介绍,赞助商一般都会与广告代理商年订立度广告计划。 • 广告代理商拿出赞助资金总额的80%给电视台
• 电视台将所得的40%拨给企划公司
• 企划公司再将所得的76%交给制作公司,用于制作动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