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作文论文:“快乐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摘要]本课题组提出“快乐作文教学”这一课题,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怕作文”、“抄作文”、“背作文”的陋习,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良好的作文情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作文课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
[关键词]快乐作文教学方法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教改以来,新课程教材呼唤教师和学生必须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
小学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是广大师生的“老大难” 问题。
一方面,由于地域环境局限,学生阅读面狭窄,内心认知世界并不丰富,特别是文字的表达,是目前写作中的一种缺失。
写不出,写不好,渐渐退化成不愿写,不写。
另一方面,大部分老师的作文教学与指导写作也存在很大的误区,他们强调精心设计好作文题材和框架,如同众多的填空题,等待学生来补白,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创造性,扼杀了个性,学生写作的真实性、积极性、生动性和独特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和摧残。
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教师也对作文教
学失去了信心,直接造成了“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的双向尴尬局面。
本课题组提出“快乐作文教学”这一课题,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怕作文”、“抄作文”、“背作文”的陋习,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良好的作文情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作文课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快乐作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写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引发对生活的快乐感悟。
一是学生心理的需要,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语言文字倾注于纸上,这就是快乐作文。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深入生活,在感悟生活中热爱生活,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有话可说可写,为其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其乐说乐写。
对于小学生来说,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写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综观国外作文教学着重于发展学生个性的培养,着重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着重于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使写作教学形成全新的格局。
在我国,
教育界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探索,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关于写作教学的理论或经验。
影响比较大的如王寿山的“主体性作文教学”实验,主张作文以学生为主体,:杨初春提出的“快速作文”观,大胆地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式作文教学的做法。
目前来说,“快乐作文”在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应用很普遍,当然,近年来,许多地方也开展了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创新作文教学的尝试,都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作文教学中以鼓励、表扬、评价、竞赛等教育手段和方法为刺激诱因,满足学生对成功的需求。
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发表欲,让学生体会写作的愉悦。
教改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合学生的实际。
不能因为别人的研究成果优秀,我们就盲目照搬。
五、课题理论依据
作文是学生情感、思想、精神的集中表现形式,通过文字叙述出来。
所以,作文教学,要尽可能挖掘一个人内在的
“真、善、美”,克服心理障碍,寻求心灵沟通,培养学生把写作当作一种精神世界的需要、内心交流的需要、学习生活的需要。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
教师应该使课堂回归生活,通过一定的诱因把形成的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激活状态,充分调动其内部因素——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快乐的境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这一点出发,“快乐作文教学”力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写作成为一种内心表白的需要、一种心理的满足。
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
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科学的系列训练方法,以作文为契机,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全人格,提高教学质量。
六、研究目标
(1)全面提高写作兴趣,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以及人文修养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让作文课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逐步健全人格。
(2)激发学生作文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写好”为“好写”,达到“乐写”的境界。
(3)建立快乐作文教学体系,探研出一条持之有效的快乐作文教学途径,编写《小学生快乐作文作品集》和《小学快乐作文教学教案》。
(4)以作文教学改革为契机,改变作文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等综合素质。
七、研究内容
(1)建立小学阶段快乐作文训练系统:
“趣写”阶段。
兴趣入门阶段[三年级] 鼓励写作:“没有写不出的,只有想不到的。
” ①游戏系列训练
②写事系列训练
“好写”阶段。
巩固练习阶段[四年级] 倡导写作:“允许个性存在,不许任性胡来。
” ①描写系列训练
②说写人系列训练
“乐写”阶段。
创作提高阶段[五六年级] 激发写作:“给我一片天空,我就要飞翔。
”①想象系列训练
②话题系列训练
③创作系列训练
(2)优化课堂结构,向40分钟要质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向40分钟要质量。
课堂上教师少指导,多引导;少抱怨,多激励;轻模式,重实践;从学生实际出发,推出系列“快乐作文教学”教改课。
(3)群策群力编写《小学作文教学教案》。
建立一套快乐作文教学的训练模式——《小学作文教学教案》。
既可以全套运作,也可以单独套用某一阶段;既能循序
渐进,又能取长补短。
八、研究假设
通过引导和激发,培养学生深入认知生活,把课堂扩大到生活中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写作训练,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带动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积极性,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发展,逐步健全人格。
九、创新之处
快乐作文教学研究,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让学生的作文影响学生,让老师的教法去教会其它的老师。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教学相长。
1.研究思路。
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普通小学作为实验区域,设置对照组,在不影响其他学科的前提下,以作文教学为契机,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有创意地写作,进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2.研究方法。
研究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整体综合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普遍性原则。
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积累训练法;建立“书本——生活——作文”互动模
式。
导写训练法;教师的导写与学生的训练相结合综合训练。
活动训练法;通过系列生活中的活动经验来为写作提供素材的训练。
平台展示法;建立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加强交流和沟通。
3.技术路线。
(1)创改“作文”成为“作品”,诱发学生人文个性的追求,体会欢愉的成就感;
(2)采取课堂快乐教学,促使学生乐于动笔,达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a、直观演示,丰富生活认知。
b、利用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c、嘉宾作秀,挖掘写作潜能。
(3)展开精彩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鉴赏能力。
a、两项评估:写作快枪手、推荐小作家;
b、精心组织“责任编辑”参加作文的评改。
(4)广泛关注社会实践,组织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探求写作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a、每个学生置备《快乐采集》,每周布置,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素材,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读书写作习惯,而且在班会时间进行交流,相互交流。
b、创办文学社团和作品期刊。
做到一所学校一份文学期刊,一个广播室,班班设有创作园地,邀请名师或作家来校,定期开展文学讲座。
c、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报刊投稿,征文活动,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写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4.实施步骤。
第一步,积累阅读,不断积累生活的“活水”;第二步,丰富认知,返回到生活本身世界中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并学会把生活上升为文字的表述;第三步,创作提高,通过“多读、多写、多思”的训练模式,提炼其精华,把生活中的内容上升到“作品”中;第四步,分享快乐,建立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征文参赛活动,体会成功的快乐。
5.实施时间。
一个学期一总结。
两个学期相对照。
三四五六年级四年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让我们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快乐作文,快乐学习。
“快乐作文” 教学研究课题组
负责人:罗丽琴
研究成员:龚月花赵香于新菊陈凤英吴丽丽武智华邢小雁朱秀菊(山西省矿区新平旺一小共九位);
贺仙平(山西省大同市矿区平泉一小一位)
实施地点:山西省大同市矿区新平旺一小
实施年级:三——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