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掌握课后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理解诗意,感悟是诗歌的含义。

(2)通过背诵积累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在人生路上要不怕艰难,勇于开拓进取。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出示教学挂图:说说图上景物。

师:今天我们学一首对我们人生有启示的古诗《游山西村》。

板书诗题。

二、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找出生字。

2.检查生字(1)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进行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组词莫(莫非)腊(腊月)浑(浑身)疑(怀疑)(3)出示整首诗进行测试。

三、学习诗歌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看注解,自由了解诗意。

(1)了解词语意思。

腊酒浑:腊月里自家酿的酒很浑浊。

足鸡豚:鸡和猪很充足。

山重水复: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

柳暗花明:柳色葱郁鲜花明媚。

(2)了解诗句意思。

(出示课件)不要笑农家腊酒浑浊,丰收之年,他们以丰盛的菜肴招待留下来的客人。

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突然看见柳色葱郁鲜花明媚,又是一个村庄。

(3)交流:这首诗的1、2句与3、4句各写了什么?1、2句:写了淳朴的村民习俗。

3、4句:写了秀丽的山村风光。

3、欣赏诗句,朗读诗句。

(1)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读一读,并说说从中感悟到什么?一生读“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用课件出示) 谈感悟:这两句诗写出了主人的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的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铺垫。

(师总结)喜欢这两句的一起来读一读。

师:喝着农家的酒,吃着农家的美味,此时,你若是诗人会说什么?吟一吟。

诗人吃好喝好之后又干什么去了?(游历去了)师:请读出相应的诗句。

(多媒体出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喜欢这两句的站起来读一读。

师:这两句诗,大家欣赏什么,从中悟出了什么?“疑”字用得好,一个“疑”字把陆游游山村时四周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惑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

“又”字用得好,一个“又”字把乡村处处繁花似锦的美景,描绘的宛然在目。

谈感悟:只要不惧困难、艰险,勇于开拓进取,就一定会达到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师:你平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举例说一说。

(2)朗读诗句。

师:这么纯朴的民风,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心中会油然而生什么之情?(向往)师:请大家带着这份向往一起朗读《游山西村》(3)齐读古诗四、背诵古诗《游山西村》五、课堂小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名句,常用来比喻遇到困难,勇于克服不畏艰险,就一定会达到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六、布置作业背、默写古诗。

《秋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读”为主线,通过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四个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思乡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人的思乡情,今人的思乡情。

教学重点:以“读”为主线,读出层次,读出效果。

教学难点: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背后蕴藏的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你能听出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吗?(思乡之情是古代诗人常常会抒写的一种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题,简介作者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2、“秋思”怎么讲?作者思什么?三、自读古诗,了解大意1、观察诗中插图,想象图中画的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指名试读,指名评价,全班齐读。

4、再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5、班级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情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

2、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4、感情朗读。

五、拓展延伸1、把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课外搜集、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青松》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教学重难点: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青松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化”是什么意思?(融化)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

(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不畏严寒情纯洁高尚)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五、背诵再升华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六、作业:背诵《红梅》和《秋菊》。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由《夏日绝句》的赏析方法,延伸到其他的赏析方法,使学生能融会贯通。

二、教学重点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通过赏析诗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课前准备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1、范诵“月满西楼”,学生谈感受。

2、导入:刚才我们欣赏的“月满西楼”柔美、清幽,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

你对她有哪些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吗?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

今天,我们共同赏析她的一首诗:夏日绝句(板书课题)是否也是这种风格呢?二、初读,感知古诗1、出示古诗朗读,生谈与《月满西楼》的区别。

2、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3、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

三、再读,了解诗意。

要求:结合注释进行自学,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有问题的可以标出。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出示: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现在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是因为他不肯回到江东。

3、学生质疑,可能会问“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四、品读,悟情入境1、师: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诗的大意,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生自由谈感受并说明理由。

2、小结: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慨,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赞颂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读)这两句诗千百年来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共同赏析,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吧!3、从修辞入手,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思考:从字面上看,你有什么发现?(1)生:“生”与“死”是一组反义词。

“人杰”和“鬼雄”……(2)小结:“生”与“死”、“人杰”与“鬼雄”,就是这样的对比,构成了对偶句,让我们感受到诗句工整,富有音乐感。

在我们学过的诗句中,有很多这样的句子,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3)生再读这两句诗,体会其语言美。

4、从思想入手,理解诗人的感情。

过渡: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直接的关系,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当时情景?(1)生自由谈,师补充“靖康之耻”资料。

(2)国破家亡,风雨飘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不思恢复中原。

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她大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面对金兵,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祖国的大好河山已失,百姓的美好家园已毁,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像项羽那样……”(师生接读进行语言训练)(3)小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

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情怀吧!(4)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五、研读,融会贯通1、你还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人,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生自由谈。

2、共同欣赏名言警句,古诗。

六、总结全诗,感情升华1、你想用哪句名言或诗句来激励自己?2、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有气节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同学们只有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别人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七、知识链接屏幕出示,诗歌赏析方法,推荐给大家。

板书:夏日绝句李清照生人杰有骨气死鬼雄有气节《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

2、注意诗中的用词。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教学重难点:诗歌的境界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与背景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

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