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世博会影响力建模

上海世博会影响力建模

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一:摘 要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第三世界国家举办。

本文研究有关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问题。

从不同的出发点,分别建立了如下两个模型。

模型一,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模型的核心思想,以年份与GDP 的对数值的二次相关关系和上海市社会固定资产总投入与GDP 的对数值的线性关系,利用上海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分别建立无世博
影响的表达式i i i x x x e Q 21210001.00862.00032.02314.81-++=,与有世博影响的表达式
i i i x x x e Q 21210003.00291.00019.01911.82+-+=,两式的预测误差均在3%以内。

模型二,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综合考虑。

运用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插值拟合,加权赋值等方法,模拟出世博会影响力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影响关系。

二、关键词:投入——产出模型、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影响力系数
三、问题重述:问题背景, 涉及材料背,问题提出
四、问题分析:对“影响力”的定性及定量
五、符号假设
i :为1表示上海,为2表示大阪
i a :表示i 世博会直接收入占全国GDP 总额百分比;
i b :表示i 世博会对拉动全国GDP 的百分比;
i c :表示i 世博会所引起的相关收入占全国GDP 的百分比;
j i d :表示第j 个影响社会效益的指标;
1
i e :表示i 国国内游客占全国人口的百分比;
2i e :表示i 国国际游客占全球人口百分比;
i y :表示i 世博会在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影响力;
j
λ:表示影响经济效益的指标调节系数; j α:表示国内外旅游吸引力指标调节系数;
j :表示社会效益指标调节系数;
n x 1:表示从1997年起第n 年
n x 2:为从1997年起第n 年的上海市固定投入总量
Q :从1997年起第n 年的上海市GDP 总量;
六、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模型一:模型建立与求解
模型二: 经济效益对比模型,世博园内直接收入,世博经济对国内经济的拉动效果,世博经济对周边产业带动效果, 模型求解,世博会的直接收入系数(A),世博会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系数(B) ,世博相关产业的收入系数
(C),申办国的国内外号召力,世博会对就业的拉动,社会效益对比模型,申办地市场投资前景吸引力。

模型求解,世博会对就业拉动作用系数,国内、国际吸引力系数,市场投资吸引力系数,综合影响力考量模型,模型二的灵敏度分析,模型二稳定性性检验。

七、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八、模型的评价:
模型一的优点:
1)、模型一重点考虑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从世博申办前上海经济发展状况与申办之后上海经济发展状况的角度,采用层层递进以及图像拟合的方法,最终找出了上海市GDP 的对数值与年份和社会固定投资的二元二次关系。

2)、我们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2009年上海市经济进行预测,发现误差率为3%,可以说明模型是可以用来预测2010年上海市GDP 的。

3)、上海市自从2003年申办到世博会举办权,经济开始突增,所以建立两个表达式,用表达式一模拟2003年到2010年GDP ,来和实际GDP 进行比较,凸显世博会所带来的前期经济效益。

思路清晰明了,简单易行。

模型二的优点:
1)、考虑因素全面而且深刻,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找出对经济贡献率较大的三大因素。

另外我们在讨论经济的同时,也考虑到社会效益,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2)、对模型二进行灵敏度分析以及稳定性分析,另外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刻画影响力的程度,方法科学严谨。

模型的不足:
模型一缺点:
以经济为第一突破口,只考虑时间与社会固定投资与GDP 的关系,考虑因素过于狭隘,容易产生误差。

另外,由于影响经济的因素千变万化,我们无法对其利用此模型进行长远预测,只能大致看出未来世博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模型二缺点:
我们无法对世博的各个因素进行长远分析,只能看出短期内上海世博的影响力。

同时世博会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说,世博会结束后,场馆以及周边设施回收利用问题,这些是无法进行量化处理的,只能定性进行分析。

模型的推广
考虑到上海世博会同样是一项投资,投资即有风险。

可以预测一下上海世博会投资失误或者遭遇会后“低谷效应”的几率,乘以其所可能带负面影响的减分系数,最后加入到影响力综合评估中,使得结果更为完善。

神经网络模型也是进行数据预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并且,神经网络模型对于严格单调递增的数据,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因此在模型一中,也可使用该方法进行预测。

如果利用灰色预测来预测GDP,灰色预测不能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不能分析两个乃至三个相关因素的相关关系,常数的选择对数据修匀影响较大,不宜取得太小,只适合短期预测。

通过对工业上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引入生产效率、人力投入、资本和劳力的产出弹性等众多因素与上海市GDP的相关关系,具有可行性。

读者有兴趣可以进行讨论。

九、参考文献
十、总结:此文无附录与改进方法,但是一篇成功的论文。

并且从中获益匪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