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漳州一中高一生物网上阶段光合作用测试一.单选题1.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A. 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B. 有利于除去叶绿素C. 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D. 便于用碘液检验【答案】C【解析】【分析】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一个是实验前的处理,二是对照组的设计,三是实验结果的处理。
1.实验前的处理:要先把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到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原有的淀粉除去,以免干扰实验结果的分析;2.对照组的设计及处理:设计对照组用不透光的纸从上下两面遮盖叶片的一部分;把实验材料放在光下照射2-3小时;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3.实验结果的处理:最后一环节是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除去叶中的叶绿素,以免影响观察实验现象;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
【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要检测绿叶在光下是否合成了淀粉,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因变量为是否有淀粉生成,故此需要把盆栽的天竺葵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完,题目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就是要消耗掉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即C正确。
故选C。
2.下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物质中,可以在叶绿体“A”上被消耗的有()A. 水、二氧化碳、ATPB. 氧气、水、ATPC. 水、ADP 、PiD. ADPC 分子、水【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具体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 .水的光解:2H 2O →光能4[H]+O 2b .ATP 的生成:ADP+Pi →酶ATP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 .CO 2的固定:CO 2 +C 5 →酶2C 3b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 3 →酶(CH 2O )+C 5+H 2O题图分析:图中的结构为叶绿体,A 表示类囊体薄膜,其上有色素,是光合作用光反应进行的场所;B 为叶绿体基质,其内有多种酶,是光合作用暗反应进行的场所。
【详解】由分析可知,在A 上进行了光反应,光反应中的物质变化是水的光解以及ATP 的生成,不难看出其上消耗的反应物是水、ADP 与Pi ,即C 正确。
故选C 。
3.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所用试剂和作用不符的是A. 碳酸钙——保护叶肉细胞B. 二氧化硅——研磨充分C. 无水酒精——溶解色素D. 层析液——分离色素【答案】A【解析】【分析】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详解】在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研磨时加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A 错误;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研磨得充分,B正确;加入无水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C正确;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D正确。
故选A。
4.层析结果,滤纸条上最上端的色素名称和颜色是()A. 叶绿素a/蓝绿色B. 叶绿素b/黄绿色C. 叶黄素/黄色D. 胡萝卜素/橙黄色【答案】D【解析】【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由分析可知,层析结果,滤纸条上最上端的色素为胡萝卜素,颜色为橙黄色,即D 正确。
故选D。
5.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中,能进入线粒体并参与有氧呼吸的是A. C6H12O6B. ATPC. [H]D. O2【答案】D 【解析】C6H12O6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有O2存在时进入线粒体并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ATP和[H]在叶绿体基质中用于C3的还原,B、C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O2可进入线粒体并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正确。
6.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①进行纸层析②制取滤液③在滤纸条上画线④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B. ②①③④C. ④③③①D. ④②③①【答案】D【解析】【分析】(1)提取光合色素用天平称取5 g绿色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
向研钵中放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加入10 mL无水乙醇(也可用丙酮),迅速、充分地研磨。
在玻璃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将漏斗插入试管。
将研磨液倒入漏斗,及时用棉塞塞严盛有滤液的试管。
(2)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长与宽的滤纸条,将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在此端距顶端1 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横线。
(3)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细线(也可用玻片较短那一端的边缘沾取滤液后,印在滤纸条上)。
待滤液线干后,重复画线一两次。
② 滤液线要细,要均匀:保证滤液色素在同一起始点上。
②待滤液线干后再重复画线的原因:既保证了滤液线的色素量,也防止滤液线过宽。
画的次数越多,色素量越多,越好跑,色素带也就分得越开,越清楚。
(4)分离光合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分离液)倒入试管,将滤纸条画线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迅速塞紧试管口。
(5)观察、记录待层析液上缘扩散至接近滤纸条顶端时,将滤纸条取出,风干。
观察滤纸条上所出现的色素带及其颜色,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最后滤纸条上将分离出四条色素带,颜色从上往下分别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四种色素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详解】由分析可知,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④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②制取滤液→③在滤纸条上画线→①进行纸层析,即D正确。
7.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给植物以18O 的标记水,过一段时间进行分析,18O 最早可在( )A. 三碳化合物中发现B. ATP 中发现C. 淀粉中发现D. 植物周围的空气中发现【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具体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 .水的光解:2H 2O →光能4[H]+O 2b .ATP 的生成:ADP+Pi →酶ATP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 .CO 2的固定:CO 2 +C 5 →酶2C 3b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 3 →酶(CH 2O )+C 5+H 2O【详解】由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知,水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故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给植物以18O 的标记水,过一段时间进行分析最先出现在光反应的产物氧气中,由于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故氧气首先出现在植物所处的周围空气中,即D 正确。
故选D 。
【点睛】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是本题的关键信息,预示着植物能够正常的生长,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扩散到空气中,即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8.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如果光照突然停止,此时叶肉细胞的ATP 和NADPH 和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的变化情况是( )A. 上升、上升、上升B. 下降、下降、下降C. 上升、上升、下降D. 下降、下降、上升【答案】D【分析】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用于光反应中ATP的生成,因此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一个整体互有联系,光反应影响暗反应,反过来暗反应也制约光反应的进程。
【详解】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如果光照突然停止,则会导致光反应停止,即光反应产物氧气、ATP和NADPH均减少,由于ATP和NADPH减少则会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速度减慢,而二氧化碳的固定还在正常进行,即三碳化合物还在正常的生成,而还原速率减慢,故三碳化合物的量增加,D正确。
故选D。
9.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 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 光、矿质元素和水C. 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 光、矿质元素和空气【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
【详解】黄瓜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合成相关的化合物。
也可以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
植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量,故黄瓜幼苗在光照下增加的质量来自于水、矿质元素、空气。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0.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B. 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C. 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D. 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提供能量【答案】A【解析】【详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离体的叶绿体在自然光下通过光反应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A正确。
叶绿体中的色素既能吸收红光,也能吸收蓝紫光,BC错误。
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不仅不需要ATP提供能量,还能产生ATP,D错误。
【点睛】熟知色素对光的吸收和光合作用过程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11.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将n粒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该过程中没有光照,所以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也不能合成叶绿素,所以幼苗是黄化苗。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所以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增加,而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总量不断减少。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2.某小组进行了低温弱光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对照组:25℃,600μmol•m-2•s-1(光强单位),处理16天;实验组:5℃,60μmol•m-2•s-1,先处理8天,再恢复到对照组条件处理8天。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组植株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负相关B. 实验组植株第16天的光饱和点比第8天的高C. 5℃低温处理番茄幼苗,对其光合作用造成的影响是不可恢复的D. 若在第4天给实验组植株提供对照组条件,则瞬间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含量上升【答案】B【解析】【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