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反 比 例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反 比 例 》
答:成反比例关系,因为每天运的质量变化,运货的天数也随着变化,且它们的积一定。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煤的数量一定,使用天数与每天的平均用煤量。(成反比例关系)
(2)全班的人数一定,按各组人数相等的要求分组,组数与每组的人数。(成反比例关系)
(3)在一块菜地上种的黄瓜与西红柿的面积。
如果用字母表示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xy=k
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关系的例子?
如果总价一定,单价与数量成反比例关系。
如果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关系。
三、及时练习:
做一做
每天运的质量/t
300
150
100
75
60
50
运货的天数/天
(2)水的高度市怎样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
杯子的底面积/cm²
10
15
20
30
60
...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
底面积✖高
300
300
300
300
300
...
水得高度和杯子得底面积是两种相关联得量,水得高度是随着杯子得底面积得变化而不断得变化的,而且水的高度与杯子的底面积的乘积总是一定的。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反比例。导入课题——反比例。
先来看一个实验,我们要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杯子的底面积/cm²
10
15
20
30
60
...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
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表中有底面积和高两种量。
板
书
设
计
反比例
两种量(相关联、同时异向变化、乘积一定)
成反比例的量、反比例关系
Xy=k
教
学
反
思
杨老师在复习正比例关系的基础上导入出反比例,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板书设计清晰明了,教师讲解“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的理由”可以帮助学生把理由展示在课件上,还可以再充分一点,“同时异向变化”可以再详细的解释一下,教学效果会更好。
(不成反比例关系)
黄瓜的面积+西红柿的面积=菜地的面积
2.下表中x和y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请把表格填写完整。
x
2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100
40
12
y
5
50
0.1
1/4
5/6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板书规范,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解题步骤如果能更详细一些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2
3
4
5
6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答:每天运的质量和运货的天数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
(2)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并比较积的大小,说一说这个积表示什么。
答:300×1=150×2=100×3=...=300(货物的总质量)
(3)运货的天数与每天运的质量成反比关系吗?为什么?
30×10=20×15=15×20=...=300
底面积×高度=体积
(3)这两个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还是一定的吗?如果不是,那什么是不变的呢?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三要素:相关联同时异向变化乘积一定。
(2)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量和剩下的重量。(不成正比例关系)
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一袋大米的重量
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的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比例关系。
y/x=k
二、讲授新课:
听课记录
时间
2020年3月25日第七周星期三第2节
听课人
XXX
学校
XX学校
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XX
科目
数学
课题
《反比例》
意见
教
学
听
课
记
录
1、复习旧知:
回想一下,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圆柱的高一定,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成正比例关系)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高(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