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研究性学习:开题论证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研究性学习:开题论证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研究性学习:开题论证会》教学设计
一、指导目标
(一)核心素养——文化基础
1.能理解和掌握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能够展示本小组创意、想法;
2.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并用来分析开题报告内容;
3.具有问题意识,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课题,科学的提出建议,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二)核心素养——自主发展
1.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开题报告中的信息;
2.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三)核心素养——社会参与
1.热爱家乡并尊重自然,以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活动计划;
2.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他人建议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
3.在于小组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与协作意识。

二、指导重点
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对课题的科学、全面思考。

同时发挥团队的引领作用。

三、指导难点
1.学生展示技巧的培养;
2.对课题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
四、课前准备
1.各小组完成本组开题报告;
2.展示小组将开题报告打印分发给其他小组。

制作展示PPT;
五、指导过程
首先,教师引领学生回顾前一阶段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主要内容——“开题论证”。

随后,进行“目标聚焦”明确本节课任务。

接着进入第一环节:
(一)复习旧知,牢记原则
1.知识回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分类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课题研究、项目(活动)设计两大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类型。

2.实战演练:各小组选题的分类
教师展示本班7个小组的选题,组织学生依据“知识回顾”将各选题进行分类。

3.牢记原则:课题筛选原则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研究性学习课题筛选原则。

目的是为下一步对其他小组开题报告审阅打好理论基础。

分门别类进行课题论证,思维跨度不大、有较强针对性、课堂时间也较为宽松,于是教
师引出本节课主要论证自然探究类活动开题报告。

课堂进入第二环节:
(二)小组汇报,展示课题
在小组汇报之前,教师从“聆听、思考、建议、关注”四个方面强调非展示小组同学会前的准备,特别是两个小组题目为:1组《博山区常见植物的分类与分布的调查研究》、6组《不同植物叶片色素成分的实验研究》。

都与生物学有关,所以教师特别提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以此为尺,衡量两个小组的课题。

随后,小组进行课题展示。

(三)集思广益,思维碰撞
两个小组汇报结束,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其问题,提出建议。

小组发表建议后,教师总结出:1.题目制定要有研究性;2.要注意人身安全;3.要注意环境保护。

(四)组内讨论,修改完善
1,6组听取大家意见后,对本组开题报告进行修改,再次向全班展示修改成果。

其他小组则对本组开题报告再次进行自查。

(五)举手表决、总结提升
1,6组展示修改成过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表决,是否通过两小组开题报告。

随后教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1.开题报告要注意遵守选题原则、发展核心素养、注意安全环保;2.下一步工作包括(1)考虑全面、多查资料、责任到人地细化方案;(2)实施方案要注意紧扣计划、安全环保、充分记录和灵活机动。

再次强调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和实践性。

最后,教师布置下节课任务。

在课后,教师也要随时跟进小组课题,进行及时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开题论证会》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活动,并且完成了多个课题。

所以对研究性学习这一门课来说,学生并不陌生。

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思想深度、科学性、逻辑性、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不同学科学习中积累了知识,发展了核心素养。

其各方面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理论知识,对本组课题讨论也较为充分,并且完成了开题报告。

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在三方面还较弱:1.研究精神很足,但缺乏寻找研究点的能力。

注重数据和信息的搜集,缺乏对数据和信息的分析;2.对实践活动预案准备不足,在课外实践时常常对突发事件应变不及时;3.展示演讲能力有待提高。

高一学生各科学习中不缺乏展示机会,但大多是对一个问题进行展示,而开题报告的介绍,是一个全方位的展示,学生
还需要再提升展示能力。

《研究性学习:开题论证会》效果分析
本节课主要目标已经达成。

两组学生顺利完成开题,并且为其他组开题报告打下良好基础。

开题小组全组人员齐心协作,完成开题报告。

审议同学组内各抒己见,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有进步。

《研究性学习:开题论证会》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题为山东省普通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用书《研究性学习活动·第一册》(泰山出版社)第二单元第一课《确立主题与制定方案》。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介绍、选题指导、研制研究方案等内容。

且初中阶段学生也已进行过研究性学习的相关学习。

为学生准备开题报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题过程课本给出了详细的讲解与注意事项。

并且有案例来给学生值观的参考。

这对学生顺利开题都是由积极意义的。

而下一节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也有一定预习,对开题报告书写也起到参考作用。

第二单元探析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一课确定主题与制定方案(二)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复习旧知
1.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分类
(1)课题研究
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目(活动)设计
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题筛选原则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

【实战演练】
对本班各组课题进行分类
二、开题论证会
《研究性学习:开题论证会》课后反思
本节课较为成功地实现了预期目标,两个小组顺利开题。

整个过程中非展示小组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和意见,展示小组进行反思修正。

双方核心素养都得到了发展。

当然也有几处遗憾:
1.对学生评价有待提高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倡导在对学生研究
性学习中超越传统的评价模式,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

本节课评价时没有重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大多数为就事论事的评价。

且课堂中多围绕开题报告进行评价,而对学生表现,各小组具体组员评价较少,不利于激励全体学生。

2.过程性指导偏少
本次两个组皆为自然探究类研究性学习活动且都与生物学科有关,特别是1组标本制作技术指导较少。

导致学生标本制作有所欠缺。

且两组在展示前没有给与时间进行预演。

导致学生发言时颇为紧张,表达效果不好。

《研究性学习:开题论证会》课标分析
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书中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自主发展、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对于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和管理评价指导纲要》指出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学习目标为: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搜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基于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对本节课内容的把握,据此我制定了适合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文化基础
1.能理解和掌握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能够展示本小组创意、想法;
2.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并用来分析开题报告内容;
3.具有问题意识,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课题,科学的提出建议,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二)核心素养——自主发展
1.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开题报告中的信息;
2.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三)核心素养——社会参与
1.热爱家乡并尊重自然,以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活动计划;
2.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他人建议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
3.在于小组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与协作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