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成语复习教案(教师版)

高考成语复习教案(教师版)

正确使用熟语教学过程:一、高考试题示例1(2010年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可以附庸风雅....。

”【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D、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答案】B2.(2010年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解析: A项弱不胜衣:胜,禁得起。

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C项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D项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三项都使用正确。

B 项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

故选B。

3.(2010年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 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解析:A项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

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C项信马由缰:信、由,听任。

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移动。

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

比喻随便走走。

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

D项殊途同归:殊,不同,差异。

途,道路。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此三项使用都正确。

B项无第四句中的“茹毛饮血”,茹,吃。

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

,比喻处在未开化状态。

本句话是说历史上有很多残酷的流血冲突事件,此处犯了曲解此意的错误第五句中的“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此句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如:例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1999年高考题第4题B项) 例2: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2000年高考题第4题A项)例3。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的两鬓白发,他不由地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

例4.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的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

我的问题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此处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和对象。

例1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例2句中“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例3句中“行云流水”形容文章、唱歌等就像飘着的云和流着的水那样自然流畅例4的“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中出来,也形容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只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类似的,还有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

“年富力强”“崭露头角”多指青年人-------3、误用褒贬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例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1998年高考题第5题B项)例2: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2000年全国高考题C项)例3: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同学们无不弹冠相庆....。

例4:这个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吃饭了。

[这几例,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

“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2,洗心革面,是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

比喻彻底悔改。

“弹冠相庆”这一成语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这是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写照,可见它是一个贬义成语。

小王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学校的其他同学为其高兴庆贺,并非人人皆可当官,不能用这一成语贬损他们。

有口皆碑:“口碑”比喻群众口头上的称颂(称颂的文字有很多是刻在碑上的),“有口皆碑”这一成语比喻人人称赞,是一个褒义成语。

作者批评饭店服务质量差是绝不能用这个成语的。

如果是用以讽刺,也需要用引号标明出来。

]4、颠倒尊卑,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如:例1: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2: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这点涉及语言得体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尤显重要。

不耻下问,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常见的谦辞有: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

敬辞有: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例3: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洗耳恭听”,谦辞,指恭敬而认真地听,用于听别人讲话,不能用于要别人听自己讲话。

】例4: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

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这里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例5: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力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前赴后继,褒义词}5、自相矛盾例1: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1997年高考题第4题A项) [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

“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

]例2: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豆蔻年华是.....之少女十三四岁到时候,这与句中的所说的大学生相矛盾】例3: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因人成事”这一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曰:‘公等录录,此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意思是: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此成语用在句中,明显与后面的“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相矛盾。

】例4: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这一成语出自《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意思是:像水里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

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此成语用在句中,明显与前面的“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相矛盾】6、语义重复语义重复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自身的含义重复。

例1: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

前面不能再用“还”。

】例2: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遍体鳞伤”意为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

“遍体”与前面的“全身”意思重复。

】例3: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 意为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生灵”与前面的“人民”意思重复。

】例4: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言之隐” 意为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

“隐”与后面的“苦衷”意思重复。

例5:把这样的诗歌拿给中文系讲授现代文学史和文艺理论的教授去分析,不见得一定就能讲出更多到位的真知灼见....。

真知灼见意即正确透彻的认识,用“到位”来修饰它,亦显重复例6:只有那个突然不期而遇的另一个郁霆,依旧留在心里,成为永远活在心里的梦想,关于爱情,关于生活。

不期而遇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的相逢,含有意外的意思;突然指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也含有意外的意思。

例7:他乐不可支,笑醒了,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

因为成语本身含有个“一”字,故它的前面不能再加上数量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