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作业的探索(部编版)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作业的探索(部编版)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作
业的探索(部编版)
摘要: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这样
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

所以,老师在深入开展初中《道德
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时,就需要进一步考虑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道
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的侧重点,并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来为学生设计一
系列高效率、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

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
的作业设计布置现状,深入开展调查分析,由此进一步认知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程的作业设计布置的内涵,并且全面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
布置存在的相关问题,由此针对性提出可行性、系统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道德法治;有效作业探索
一、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指的是由教师深入开展设计并设计布置,用于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的内容活动,优良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
计可以帮助学生高效的巩固上课学习的内容,并掌握知识的灵活应用,提升学生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要想充分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的
积极作用,就需要学科教师深入开展有效的设计,本文主要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目的、组织方式等角度,进一步探讨了哪类教学模式更适合
初中学生,以达到培养初中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
任意识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探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作业设计的运用形式,结合初中生的接受水平,来全面把控作业的设计。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的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的运用
部分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度不够,更加忽视了初中《道德与
法治》作业设计的运用,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素质教育抛诸脑后。

很多
初中生对于基本的法治知识都不了解,甚至也不关注时政知识,除了成绩好看之外,其他方面的如道德品质及价值观的培养却不尽人意。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成长
黄金期,所以道德与法治教育十分重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的运用方式单一
由于现今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部分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抽象,故而部分学生
没有养成关注时政知识的习惯,因此在《道德与法治》中需要充分加入作业设计
知识,由此进一步让初中生养成关注时政、了解时政的习惯,并且在初中时期也
能够形成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价值观、道德观。

但就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
教学情况来看,其作业设计的运用相对较为单一,所以这需要老师进行创新思考。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运用的策略
(一)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的运用意识
想要改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的运用的现状,首当其冲的就是
要改变老师对于作业设计运用的态度。

首先,老师要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程作业设计的运用,需要分配足够的作业设计时间,以此满足作业设计运用的教
授要求。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凝聚法治共识中》“厉行法治”知识点的学习中,由于我国正式进入民法典时代,从出生至死亡,对公民的行为
权利和规范,几乎都浓缩在民法典内,每一个民事行为都与民法典息息相关,笔
者针对本校个别学生有随意向楼下扔垃圾等的行为,挑选的是民法典对高空抛物
案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学习。

选择正确合理的案例,对生活化的教学的开展、情景的创设、探索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的拓展等都有积极促进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作用。

并且,
老师在进行课程内容的计划安排的时候,需要为时政知识的教学安排相对合理、
充分的时间,因为时政知识的教学不仅仅是对其新闻信息的罗列总结,同时也能
够在时政知识教学运用过程中,穿插更多的《道德与法治》内容,从而达到融合
教学的优势,并且结合相关的实践案例来辅助讲解,这样也能够让学生更易理解
认知。

(二)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的运用方式
明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内容的运用模式,从而进一步丰富初
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的运用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道德与法治》
课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丰富整个课程的状态,让学生能够集
中注意力,并且快速接收更多的时政知识、道德与法治知识等,从而达到事半功
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合作互利共赢》中“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点学习中,在展示案例的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在抗“疫”中,我国对世界所做的贡献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意义?(国家角度),用直观的数据和我国疫情的现实对比告诉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事不避难勇于担当。

由于不同的初中生对于时政知识的关注度不同,所以不同的初中生可能适合
不同的教育方式,所以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来多样化调整其时政
知识教学结构及目标,有效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运用方式,以图
文结合、希沃白板、可视化教学等多种形式来全面展现其重要知识,从而进一步
强化其作业设计运用的效果。

(三)合理调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量及难度
作业设计“量”的高效性十分关键。

过多的作业量会让学生苦不堪言,使学
生对学习产生排斥、厌烦。

所以,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而言,结合
实际上课情况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要进一步合理调整作业设计的“量”,避免
造成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

老师从新课标入手,分单篇精读、拓展设计板块来展
开设计教学,由此合理调整作业设计的“量”,让学生们能够循序渐进地开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学习。

此外,结合实际来看,教师在设计布置初中《道
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作业的时候,作业类型如果不够丰富,学生们就得不到全
面的练习,学生们可能仍旧会对部分的知识点存在不熟悉、不理解的情况。

所以
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当适当的增加作业的种类,让学生们每天都能
够得到全面的练习,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们对知识全面的理解和运用。

另外,教师
还要让学生们自己主动去寻找学习资料,这样不但可以弥补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
中的不足,还可以调动学生不断丰富自己课外知识的积极性。

现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强,老师给学生设计的作业也日渐增多。

因此,老师一定要端正自己对于作业设计以及批改的态度,避免产生过多的消极
情绪,从而在课程中影响到学生。

新课标要求,综合性学习应是基于本体的综合,老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合理调整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
的数量。

如,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低年级的学生不予以布置家庭作业,中高
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这就要求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精心设计实施书面作业并与所有学科教师统筹作业布置。

其次,我们也
要明确作业要求,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的管理实施方案,对各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检查提出了更
规范的要求。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的运用中,教师应当引导初中生改变自身
对时政知识的学习观念,并且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直接影响初中生对于作业
设计运用的兴趣、理解和学习,由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充分融入作业设
计内容,这些对初中生积极、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都有十分大
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春梅.立足学生本位,强化学科素养—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J].课
程教育研究,2019(16):74
[2]龚北海.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81-8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