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英译:
A mountain has a fame not for its height, but for a deity being in it. A lake has a spirit not for it
s depth, but for a dragon being in it. My room, although simple and humble, is famous for my vir tues. Here, moss kisses the steps, and green grass catches the eyes. Confabbing here are all eru dite men but shallow people. Here I can play my undecorated qin (a Chinese zither), and read dia mond sutra, neither interrupted by such noises as from those silk-string and woodwind instrument s, nor exhausted by official documents. My room, famous for my virtues, like Zhuge Liang's Thatc hed Cottage in Nanyang and Ziyun's Pavilion in western Shu, is just described as Confucius said:" How can such a room be simple and humble?"
解析:
《陋室铭》非诗而是文。
因此,翻译时不能按诗歌格式翻译。
此篇虽短,但文章结构完整。
下面我们用汉语和英语两种篇章思维对其进行分析。
从汉语思维角度看,中国古人写作喜欢使用“赋比兴”手法。
赋: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比喻。
兴:起兴,先言他物,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
其中比兴两种手法更具文学手法。
“起兴”的作用是要引“起”读者的“兴”趣,而不是“赋”陈其事,直来直去,直奔主题。
“起兴”借先言他物,而引出主题。
但这个“他物”并非任意任何“他物”,必须与主题有关,这样才能自然引入到主题上。
《陋室铭》中1-2句以“兴”起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第3句为主题,如果按1-2句式,本应该写为:“室不在(仑)奂,有德则馨”。
但作者在句式上改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为什么要这么改动句式呢?很简单,如果不改而仍用前面相同的句式,就会让读者一直“兴”下去,从而感到疲惫,找不到主题。
这个主题中,“陋室”和“德馨”为中心;“陋室”为次,“德馨”为重。
次则笔墨不应多,重则应大事渲染。
作者只用第四句论述“陋室”;而用了三句从三个方面大事渲染“德馨”:第五句从人际交往论述自己的德馨、第六句从自身修养论述自己的德馨、第七句从世事工作论述
自己的“德馨”。
最后,第八句通过“比”的手法,引用圣人孔子的话“何陋之有?”回到主题上“室不在(仑)奂,有德则馨。
”
从英文思维角度看,英文essay篇章结构可分为宏结构(Macro-structure)和微结构(mirco-structure)。
宏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introduction,body和conclusion。
“Introduction”顾名思义就是要“introducing”,其主要作用是: 1) introduc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main idea(引入主题的背景),其中包括opening sentences。
2)introducing the reader to the main idea or theme (把读者引到主题上)。
“Body”主要围绕theme从加以论述。
“Conclusion”是对主题进行升华,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陋室铭》的宏结构第1-3句为introduction, 其中第1-2句为opening sentence,第3句为主题句。
第1-7句为Body部分。
第8句为Conclusion
微结构主要指句子组句成篇是所使用的手段。
手段有两种。
一是连贯(Coherence);一是衔接(Cohesion)。
Coherence: the relationships which link the meanings of utterances in a discourse or of the sentences in a text(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85:45)。
简单地说就是指句子与句子在意义上的一致性和贯通性。
Cohesion:the grammatical and / or lex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ifferent elements of a text. This may 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sentences or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a sentence(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45)。
简单地说,就是组句成篇时,各个句子或语言单位之间连接在一起时所使用的语言手段。
这种语言手段Halliday总结了四种:reference, ellipsis, conjunction and lexical organization (Halliday:2000:309)。
在连贯上,《陋室铭》各句子都是围绕“室不在奂,有德则馨”。
在衔接上,英语和汉语出现了较大差异。
英语是形合的语言,汉语是意和语言。
形合体现在衔接手段上,意合体现在连贯上。
因此,汉译英时,要充分利用英语的衔接手段使各个英文句子紧密衔接。
汉译英时,除了要注意英语衔接手段,也要考虑各个句子之间的主述位结构的分布。
《陋室铭》围绕“陋室”这个“主位”展开论述。
第1-2句为对仗句,主述位不同,而第3-8句的主位都是“陋室”,但汉语中在第4-8句中都未出现“陋室”,这就是一种意合方式。
翻译成英语时,要考虑第3-8句各句的主位保持一直。
第
3句以“my room”为主位,第4,5,6,7句根据Halliday提出的reference衔接手段,用“Here”提前,前指“my room”。
第8句,重复主位“My 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