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过程

翻译过程

(E. Jones: The Song of the Wage-Slaves)
【译文】“他们读书,我付学费; 他们享受,我却劳累。”
18
返回章重点
再如:
Talent Professor Smith has. Money Professor Smith has not.
【译文】才能,史密斯教授有。钱,史密斯教授没有。
综合练习1 综合练习2
课堂互动1 课堂互动2
----end
2
第一章
翻译概述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3
返回章重点
1. 1 翻译的定义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 用一种等值的语言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
小点结束
1.7. 2 翻译课的教学任务
翻译课的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翻 译基础理论、常用的翻译方法、技巧;并 通过大量翻译练习实践扎实语言基础,其 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他 们的实际翻译技能,使其能在一定的时间 内译出所规定的文字语码,达到相应的翻 译水平。
小点结束
34
返回章重点
1.8 翻译课的重要性
30
返回章重点
形象点说,译者就是一个为读者 传达作者思想的“传话人”,两种语 言文化间的“使者”,出入于两种文 化之间的“双文化人”、“双语人”、 “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
小点结束
31
返回章重点
1. 6. 2 对译者的要求
称职的译者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 扎实的语言基础
● 丰富的语言知识
【译文】她们有的长着漂亮的眼睛,有的生着俏丽 的鼻子,有的有着妩媚的嘴巴、婀娜的身段; 但是,这样样都美的,虽然不能说是人间少 有,却也是画里难寻。
29
返回章重点
1. 6 译者的作用和要求
(Roles and Requirements for a Translator) 1. 6. 1. 译者的作用 翻译牵涉到诸多的领域,翻译者不仅要 了解翻译活动本身的各个方面,而且还要掌 握有关翻译活动的各种不同的知识、理论和 观点,起到“作者”和“译者”的双重作用。
取向,而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
价值取向,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23
返回章重点
异化译法能把一种文化和语言中的信息 以近乎保持其本来面目的方式贡献给另一种 文化及语言,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 相互交流、渗透和融合。
24
返回章重点
归化译法 把一种文化中的异质成分转
化为另一种文化中人们所熟知的内容,使读
第一章
翻译概述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第一章重点
第一章 翻译概述
1.4.1 直译和意译 1.4.2 翻译史简介 1. 3 关于翻译标准的争议 1. 4 关于翻译方法的争议 1. 5 对翻译本质的认知 1. 6 翻译者的作用和要求 1. 7 翻译课的教学要求和任务 1. 8 翻译课的重要性 第一章综合练习及参考译文
Tucker: Fear of Death)
【译文】我们人人都有自己的压力和动力。就我而 言,这压力就是我日趋衰弱的身体状况,两 年前还是我手下败将的网球对手,现在却打 不过了。我的动力就是想赢球。
26
返回章重点
再如:
The first time I saw her, half of my life ago, she nearly took my breath away.
法,新的字眼,新的句法。
刘重德提出了“信达切”的标准。
谭载喜提出了翻译的“东张西望”法和译学内容 的“瞻前顾后”法。
许渊冲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和 “三化”原 则。
15
返回章重点
我们主张“忠实、正确、流畅” 的翻译标准,尤 其是对本科学生来讲,这个标准是切合实际的。
所谓忠实是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原作的风格完 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所谓正确,是指把原作的语言内容、立场观点、 思想感情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增减地表达 出来; 所谓流畅,是指译文的语言一定要明白晓畅、通 顺自然、逻辑清楚、符合规范。
小点结束
12
返回章重点
1. 3 关于翻译标准的争议
(Controversy on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关于翻译的标准的不同看法和定义:
我国大翻译家严复提出了著名的 “信达雅”
的翻译标准,在我国翻译史上独具意义,给后代的
译界以有益的启发,在翻译界最具影响力、典范性,
甚至成了中国人翻译西方语言文字的准绳。
辉煌的一页。
11
返回章重点
解放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可谓第四次 翻译高潮,这是全球信息化时代来临的结果。
翻译界面临两大挑战:
● 在运用新思维改进翻译理念、翻译方法,注
重段落语篇的技能翻译;
● 在努力探索利用计算机、语料库、网络工具
进行快速、精确有效的语码智能翻译,挑战必将会 给翻译带来一个崭新的未来。
原作者→ 读者=译者→ 读者
28
返回章重点
例:Some had beautiful eyes, others a beautiful
nose, others a beautiful mouth and figure: few, if any, had all.
(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副会长。主要译作:英国奥斯汀的《爱玛》; 美国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和盖斯特的 《寻常人家》;2008年去世)
“ Translation is a science. Translation is an art. Translation is a craft. Translation is a skill. Translation is an operation. Translation is a language activity. Translation is communicating. ”
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特别在19世纪后半
期)的西学翻译,带来了翻译的繁荣,出版了
大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学术图书。
10
返回章重点
“五四”以后,我国翻译事业的重点开始
转向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
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历史的发端时期。形成了不
同的翻译流派和风格。在翻译作风上,大多数译
者严谨求实、独具风格,在翻译史上留下了灿烂
意译则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 不注意细节,译文自然流畅即可。意译不注重原作形 式,包括句法结构、用词、比喻以及其他修辞手段。 但意译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内容随意删改,或添枝加叶。 很多人称直译和意译为传统的翻译方法。
22
返回章重点
1. 4. 2 异化和归化
●异化和归化可以被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 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
19
返回章重点
说到底翻译问题还是忠实与通顺的 关系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英汉翻
译标准就是英汉翻译实践的规矩。当然,
忠实与通顺是相辅相成的。忠实而不通 顺,读者看不懂,也就谈不上忠实;通 顺而不忠实,脱离了原作的内容与风格, 通顺也就失去了意义。
小点结束
20
返回章重点
1. 4 关于翻译方法的争议
(Controversy on Approaches of Translation)
翻译方法问题争论的焦点:
● 形式与内容
● 忠实与创造
● 直译与意译
● 异化与归化
21
返回章重点
1. 4. 1 直译和意译 直译指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 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同时要求语言流畅 易懂,直译并非一定是“字对字”,一个不多,一个 也不少。
【译文】那还是半辈子前的事,我第一 次看见她,她差点把我的魂都勾走了。
27
返回章重点
1.5 对翻译本质的认知
( Cognitive View on Translation )
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具有体验性。译者的
思维具有创造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
同译者对同一语篇必然会有不同的理解。
对翻译本质的认知:
13
返回章重点
傅雷以效果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
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鲁迅主张“宁信而毋顺”,译作“力求其易解”
并“保持着原作的丰姿” 。
茅盾喜欢忠实地传达原作的信息内容,忠实地 传达原作的内容和风格,译文明白畅达。
钱钟书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14
返回章重点
瞿秋白主张在翻译中大胆地运用新的表现方式方
16
返回章重点
搞翻译,至少或者起码要理解原作,这 是关键,也是基础,是翻译最为重要的一步, 即阅读——理解。在此基础上 “以最小的加 工努力去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 ,正确、流
畅、得体地把原文表达出来,投合新的读者
或听众的趣味,便是理想的译文。
17
返回章重点
例如:
“I pay for all their learning I toil for all their ease.”
( Importance of Translation Course)
翻译是科学。科学力求严谨,不能似是而 非,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字之差,轻则造
成笑话,重则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 宽广的知识面
● 坚实的汉语功底
小点结束
32
返回章重点
1. 7 翻译课的教学要求和任务
(Requirements & Tasks of Translation Cours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