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体育过程

第四章 体育过程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类型
• 二、竞技运动过程 • (一)、本质:育人夺标的训练理念,体现育 人与授技同等重要。 • (二)、竞技运动过程内容 • 包括:选材、教学、训练、竞赛、恢复和 评价6阶段。 • 1、选材: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从事的运动 项目要求,测得运动员身心素质数据,预测其 运动潜力,从而确定培养对象的过程。选材主 要对象:少年儿童。
• 1. 体育过程具有实践性 • 以身体的运动来实现体育过程的,是参与主体的实 践过程。 • 2. 体育过程具有直观性 • 以人体运动形式来实现的,具有很强直观性 • 3. 体育过程具有多层次性 • 体育过程是复杂的、多层次的过程。包括体育教育 、竞技运动、健身休闲三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学 习、应用、恢复三个阶段构成。三者共同构成体育过 程,实现体育功能。 • 体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过程。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类型
• • • • • • • • (三)竞技运动过程特点 1、目标的专一性 2、内容的专一性 3、负荷的超越性 4、过程的个体性 5、过程的连续性 6、过程的适应性 7、过程的综合性
• (三)、体育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体育教育过程包括:运动技能及体育基础知识两大类。 • 运动技能类教学内容:有健身性、娱乐性、非阶梯性特点 • 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增进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 1、运动技能学习规律 • 三阶段:粗略掌握动作技能阶段、改进与提高运动阶段 、动作定型阶段 • 2、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 • 3、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 • 4、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
• 3. 体育媒介 • 指体育活动中支持体育参与者与体育指导 者相互作用的内容与形式的总称。 • 3.1内容包括:体育内容、体育材料或教科书 、体育设施与器材(体育活动媒介) • 3.1形式包括:体育手段、体育方法、体育组 织形式。(也是体育活动的重要媒介) 影响体 育内容被体育学习者接受的程度,影响体育效 果。 • 三者关系: • 体育参与者 、体育媒介、体育指导者这3者 之间有密切关系,相辅相成以相互制约,共同 构成一个完整的体育实践活动系统。
• 3. 体育教学、体育锻炼、恢复养护三阶段结构观 • • 体育过程包括体育教学、体育锻炼、恢复三 阶段。 • 认识到恢复是在主观意识支配下的积极主动 的过程,并不是运动实践结束。提出生物、心理 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恢复观
• 生物恢复是基础,是“有形”的物能恢复,心理 与社会恢复是潜在“无形”恢复。 • 心理恢复:以心理调节促进部分心理能量补偿的 恢复。 • 社会恢复:以信息交换为手段促进身心恢复的特 殊性恢复。
2. 体育过程控制的原则
• 2.1 身心协调发展的原则 •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且与德育、智育、美育相配 合的整个教育组成部分。 • 2.2 同化优势原则 • (1)同化作用:从体外摄取物质作为身体的建筑材 料来充实体质。 • (2)异化作用:把身体组织中的物质变力电能、热 能、力能及其他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 • (3)同化优势原则:利用异化作用去诱导同化作用的 优势。
四、 体育过程的发展阶段
• 体育过程发展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 1. 体育教学单一结构观(体育教学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 代) • 认为体育教学与身体锻炼为同一过程,“体育教学过程是 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过程”。 • 这一观点形成受体育自然体育思想观的影响较深。导致 体育与健身等概念的混淆,也导致人们放松对体育过程的科 学性、教育性的研究 • 2. 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双阶段结构观(20世纪80年代中期) • 认为体育过程不只是学会运动(运动技艺传习),还包 含学会运动后如何运用运动去进行身体锻炼和增强体质、增 进健康的运动实践为主的真实体育。
三、体育过程的结构要素
• 2.体育指导者(体育指导员) • 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 组织管理工作人员。 • 体育活动性质的不同分三类: • 2.1 社会体育指导员 • 群众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 员。 • 按技术等级分为: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 • 2.2教练员 • 运动训练中直接负责培养和训练运动员的人员 • 2.3体育教师 • 受过专门的体育教育和训练,学校中向学生传授体育文化知识、技 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 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的专门教育工作者
5. 体育过程控制的方法

• • • • • •
对体育过程的控制一方面要按照体育过程的控制原则办事; 另一方面,要对影响体育过程的因素进行控制 5.1 要选择符合目的的体育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 5.2 在遵循同化作用优势原则时要注意控制的几个方面: (1)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2)足够的营养供给。 (3)控制一定的体力消耗。避免过度疲劳,才能保持同化优 势。 (4)必要的休息,是保证同化优势的重要条件。同化优势主 要在休息中出现,没有休息,就没有同化的优势。真正增强体 质的过程是在休息中实现的,而运动只是引起同化优势的诱因 。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类型
• 二、竞技运动过程 • 4、竞赛阶段 • 以比赛项目为内容、以运动规则为尺度、以夺 标为目的的两个人以上的竞争活动。运动竞赛具 有:公平、竞争、社会、综合、市场调节性的特 点。 • 教练员运用:心理激活、表象演练、心理认可、 过度兴奋调节、协作和比赛育人等方法培养运动 员。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类型
• 二、竞技运动过程 • 选材原则:专项性、定量性、综合性 • 选材方法:经验选材法、遗传选材法、定量选材 法、综合选材法。 • 2、教学阶段 • 运动员在教练员指导下,掌握运动知识技能、 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本质:授技育人。 • 包括:基本理论与运动技术教学。 • 坚持智体合一、直观性、适宜负荷与个体实际 结合,运用语言法、直观法、纠误法、范例法和 多媒体教学法。
第四章 体育过程
第一节 体育过程概述
• 一、体育过程的本质 • 1. 过程的概念 • 是指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或活动产生、发展 、变化的连续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辩证统一, 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态和发展的必然联系的体 现。 • 2. 体育过程的概念 • 通过身体运动手段促进身心和和谐发展的 实践过程。
二、体育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类型
• (二)、体育教育过程的基本任务 • 1、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 向学生讲授体育锻炼运动生理、解剖、心理知识,增 强体质。 • 2、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3、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 4、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形成 • 5、促进师生之间和谐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类型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类型
• 二、竞技运动过程 • 3、训练阶段 • 本 质:提高运动成绩,促进人的发展。 • 基本要素:身体、心理、技术、战术训练和人格 修炼 • 原则:自积极、全面训练、周期性、不间断性、 适宜负荷、练赛结合、个体性 • 方法:持续、重复、间歇、变换、循环、竞赛、 高原、心理等训练法
2. 体育过程控制的原则
• 2.3 适量运动负荷原则 • 运动负荷: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 • 组成运动负荷主要因素:“量”和“强度”。适量的 运动负荷:为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 量的目的,必须保证大小适中的运动负荷。 • 生理学、训练学、心理学、社会学三角度看运动负荷 。 • 超量恢复:在体育锻炼时,承担适当的负荷强度和负 荷量,会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并出现超量恢复。而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 ,主要是由超量恢复决定的。
二、体育过程控制
• 1. 体育过程控制概述
• 1.1 体育过程的控制:由体育参与者或体育管理人对体 育活动实施是否符合预定的目标,进行测定并采取措 施确保目标实现的过程
• 1.2 体育过程目标控制的主要内容:确定标准、衡量进 程和纠正偏差

对体育过程控制首先要了解控制原则,其次确定过 程控制途径和方法,最后确定一些具体操作性的标准 ,这样才能对体育过程控制,纠正过程中发生的偏差 ,最终实现体育总目标。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类型
(一)、体育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包括: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体育媒介。 体育教师: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体育教学对象,也是学习主体,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 • 体育教材:体育课上课内容。 • 体育媒介:教学手段与方法,它将教师生之间的活动有机 联系在一起(如:体育手段、方法、场地器材等) • • • •
5. 体育过程控制的方法
• 5.3 在适量的运动符合方面,要用符合量的大小来调控 体育过程
常用心率和活动时间来衡量运动负荷的大小。心率在 110-150次/分钟是体育运动取得良好效果的最佳范围 。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类型
• 一、体育教育过程 • 体育教育过程指体育过程中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体 育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 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接受体育行为和体育道德的教学活 动过程。 • 1、体育游戏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 2、体育教育过程特点:具有组织形式多样,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情境多变等。 • 3、体育教育过程组成:由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 内容、身体反复练习、反馈调节与评价环节。 •
三、体育过程的要素
三、体育过程的结构要素
• 1. 体育参与者 • 指从事体育传播活动和体育运动的人的总称。 • 参与者分类(根据参与动机) • 1.1体育锻炼者(以健身为动机):以生理、心理、社会 性的需要为根本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 促进人们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人。 • 1.2运动员(以提高竞技成绩为动面)以创造优异运动成 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清楚在体育运动中的需要和 所要达到的目标。 • 1.3体育学习者(以学习体育知识为动机)以在校学生为主 体,各年龄学生表现不同的体育需求。学生体育基本技术、 知识。
4. 体育过程控制的类型
• 4.1 按时间分类 • (1) 预先控制:体育过程开始之前进行控制 ,情况预计。 • ( 2 )现场控制:体育过程进行时控制,对活 动中的人、事监督和指导。 • ( 3 )事后控制:过程结束后,对结果进行测 量、分析、比较和总结后再采取措施。 • 4.2 按活动的主客体分类 • 自我控制、他人控制、社会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