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皇岛港在煤炭物流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秦皇岛港在煤炭物流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秦皇岛港在煤炭物流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介绍了秦皇岛的基本情况,并研究了秦皇岛自开埠以来煤炭物流的发展及其与周边煤炭业的互动,从而总结了秦皇岛在此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我国重点建设的能源输出港,并提出其能得以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秦皇岛、煤炭、物流现代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枢纽,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节点,并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

其必须提高服务化和信息化水平,提供高效,便捷的产品增值服务,积极地探索能够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式。

秦皇岛港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我国重点建设的能源输出港,北煤南运的最重要港口,必须适应现代港的发展要求,努力发展现代物流。

而不管从我国目前的战略定位,能源消费需求还是秦皇岛港自身的发展来说,秦皇岛港的精炭物流都是该港短期内最重要的目标。

1 秦皇岛港简况1.1 自然条件常风向西南西,强风向为东北东,实测年平均风速3.9米/秒,最大风速23.9米/秒。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656.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221.21毫米,年最小降水量419.5毫米。

据统计能见度小于1000米影响港口作业的天数年平均为9.2天。

多年平均气温10.3℃。

冰期平均为105天,最长可达124天。

潮汐类型是以日潮为主的相对不规则的混合潮型。

涨潮流向为西南西,落潮流向为东北东,属往复流。

以风浪(含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为主,约占75%,常浪象是南向,频率为39%。

实测最大波高3.3米,波向南东。

1.2 港口位置及交通秦皇岛港位于渤海辽东湾西侧,河北省滨海平原的东北侧,靠近万里长城的东端,地处山海关内外要冲,属秦皇岛市辖境。

港口对外交通发达,集疏运条件优越。

铁路有沈山、津山、京哈和大秦4条铁路干线直达港口。

公路通过城市集疏港道路与102、205国道相联,可直达北京、天津、沈阳等地。

航空方面目前已开辟有到北京、广州等地的多条航线,每月有定期航班。

铁(岭)-秦(皇岛)输油管线直通港口。

海上运输可到达中国沿海各港及长江中下游港口,并开通了至山东龙口的海上客运航线。

秦皇岛港目前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通航,先后开通了至香港、日本、韩国等4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

先后与日本的苫小牧港、澳大利亚的纽卡斯尔港结为友好港。

1.3 港口现状秦皇岛港分东、西两个港区。

东部港区主要为原油、成油品码头、煤一、二期码头,大型现代化煤炭运输码头——煤三期、煤四期码头、煤五期码头。

西部港区主要为港口杂货、集装箱码头及港口配属设施——煤炭装卸设施、集装箱运输设施、油品液化运输设施及杂货运输设施。

全港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自动化煤炭装卸码头和设备较为先进的原油、杂货与集装箱码头,共有泊位58个,其中生产性泊位37个。

2 秦皇岛港与煤炭物流的发展2.1 秦皇岛港与轮船用煤19世纪中叶,轮船燃料消费的低效率意味着轮船装运的大部分容积必须用于装载燃料煤,用煤的体积任何减少则可用于搬运更多的货物。

可见,煤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开滦煤炭是品质优良的烟煤,开平的第一任经理预期开平煤矿的煤能够在沿海市场上与外煤成功地进行竞争,而且可供应中国轮船招商局的轮船以燃料煤。

秦皇岛原本本身并不是一个重要港口,但它作为开滦煤的出口港,每年出售的轮船用煤大约20万吨左右。

(详见表l)可见,秦皇岛港为轮船便利海运提供了重要燃料,也吸引了更多的轮船到港加煤。

表1 秦皇岛港历年输出船用开滦煤吨数表*仅为开平船用煤据秦王岛海关贸易册(1913—1919年),茅家琦主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京华出版社,2001年)整理。

2.2 秦皇岛港与船舶海运1898年开港,开港不久即成为开滦煤矿的主要出海口。

从1904年开始,秦皇岛港放弃其限制外来轮船运输的保守政策,逐渐对其开放。

这样,除开滦自备或租船外运销售煤炭以外,还有到港船只添煤、载客、载运邮件、运输货物等,如定期往返于秦皇岛港口的“中国海运公司”、日本的“大阪海运公司”,“汉堡美洲船队”等公司的船只不断增加,这无疑是秦皇岛日益繁荣的表现。

这一时期,秦皇岛港对外贸易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从进出港船只的数量和吨位上可见一斑。

(详见表2)1960年8月,秦皇岛港自己建设的八、九号码头竣工投产,这是港口解放后建设的第一座煤炭码头。

1983年7月,与京秦铁路相配套的秦皇岛港煤码头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形成了晋煤外运、北煤南运的一条水上大通道。

1985年,建成了年吞吐量为2000万吨的煤二期码头。

1989年,又建成了年吞吐量为3000万吨的煤三期码头,使秦港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中转码头,1997年,年吞吐量3000万吨的煤四期码头建成投产。

与此同时,国家先后投资60多亿元,建成了秦皇岛至“煤都”大同的运煤铁路专线。

这样,就形成了以秦皇岛港为枢纽和龙头的、我国北煤南运系统工程。

2006年4月,设计能力达5000万吨的煤五期工程顺利投产,该码头工艺流程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堪称世界一流。

表2 往来于秦皇岛港之外洋和国内船只、吨数表据交通部秦皇岛港管理局海港史编写组编《秦皇岛港海港史资料汇编》,第4辑,第1一4、118页和黄景海主编《秦皇岛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第231页整理。

3 秦皇岛港的煤炭物流3.1秦皇岛港的煤炭管理水平2002年9月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秦港集团公司”)成立,其前身为秦皇岛港务局。

秦港集团公司是获得授权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为国有独资公司。

以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为母公司,以集团公司全资控股企业为成员单位,组建秦皇岛港务集团(简称“秦港集团”)。

企业现行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缺乏足够的活力,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和国民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港口的需求,突出表现在:一是企业内部核算体制不健全、不配套,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单位普遍缺乏自主经营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多数辅助和后勤服务单位效益、效率偏低;二是企业内部辅业人员偏多,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三是薪酬分配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完善。

此外,受客观环境制约,企业办社会负担仍未得到彻底解脱。

在内部管理方面,集团公司考核体系尚待完善。

集团公司在管理考核方面先后出台了承包考核、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和综合管理考核等一系列办法。

但由于各种考核办法既相互联系,更相互独立,尚未形成统一的、完整的有机整体,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各种考核的权威和效果。

综合管理职能有待加强。

目前,集团公司人、财、物管理分散于各职能部室,缺少综合管理与平衡,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经营机制有待健全完善。

组织结构方面:生产区域制,机构设置小而全,不利于资源的优化和利用;机构偏多,承担了部分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有的岗位设置不合理,没有达到按工作量配备人员;对各单位组织机构设置,由于成立时间不一,存在不平衡问题;部分单位职责分工交叉、个别业务工作分工不清;集团公司新老议事机构并存,职责交叉。

3.2秦皇岛港的物流人力资源秦皇岛港几乎没有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整个集团公司经过物流培训的人员比例相当少。

这对秦皇岛港发展现代物流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秦皇岛港必须加大吸引物流专业人才的力度,加快对现有人员的物流知识培训,提高全体职员的物流服务认识。

使秦皇岛港真正实现第一代港口向第三代港口的转变。

3.3秦皇岛港的煤炭增值服务秦皇岛港还处于第一代港口的单一的装卸发展模式,其已经注意到了向第三代港口的转变。

但是目前而言,秦皇岛港的煤炭物流增值服务还比较单一。

秦皇岛港主要提供的煤炭物流增值服务是煤炭的煤质检测和配煤业务。

港口配煤即根据用户对煤炭质量的要求,以两种既可优势互补、又能扬长避短的煤炭为原料,用2台取料机按照一定比例均匀取料,经掺配加工后得到对锅炉燃烧状态最佳的煤炭。

配煤业务不仅给秦港带来新的盈利点,还对稳定客户有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用户节约开支、降低购煤成本;二是有利于矿方拓宽市场、打开销路;三是有利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做到物尽其用;四是港口配煤比矿方和用户配煤更加便利。

并且配煤还在一定程度对煤炭期货的煤标准化合约有一定的作用。

对整个煤炭市场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由于生产场地等方面的限制,秦皇岛港的配煤业务对秦皇岛港的煤炭装卸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对秦皇岛港的煤炭物流发展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现在其面临一个如何合理规划、良性发展的问题。

秦皇岛港的其他煤炭增值服务几乎没有。

秦皇岛港应积极探索,发展煤炭相关产业,推进其港口煤炭物流产业市场的形成,对稳定和获取煤炭物流利润带来帮助。

4 秦皇岛港的煤运地位秦皇岛港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中转港口,根据国家能源政策、产业政策和能源运输布局,秦皇岛港被确定为国家级煤炭主枢纽港,是“三西”煤炭基地的重要出海口岸。

年煤炭吞吐量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46%。

曾被李鹏同志称为“国民经济的一颗重要棋子”,也被温家宝总理称为“国家经济的晴雨表”。

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港不断发展壮大,吞吐量逐年攀升。

2001年,该港煤炭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经过几年努力,于2006年,煤炭吞吐量突破2亿吨,2009年完成煤炭吞吐量2.06亿吨。

预计秦皇岛港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煤炭运输主枢纽港地位不会动摇,在西煤东调和北煤南运两项工程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秦皇岛港长期的运煤历程使其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和煤炭运输经验,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这些都为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相对于海上承运人而言,全天候的通航和作业条件,加之秦皇岛港的高效率、提高了船舶营运的经济性。

两条主航道处于免维护状态,作业基本不受自然气候的影响。

秦皇岛港还具有无可比拟的煤炭集港优势,大秦线是我国煤炭主产区——大同直达秦皇岛港的煤炭铁路运输专用通道,万吨和2万吨煤炭专用重载单元列车在此区间往复运行。

秦皇岛港与大秦铁路的同步扩能,将使这一优势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秦港与上下游企业联系的加强,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

珠海10万吨级煤炭码头建成后,将成为珠三角地区的煤炭中转、仓储和配发中心,每年通过大船从北方港口和国外将1000多万吨的煤炭运抵珠海,再由小船或铁路运往珠三角各个地方,成为珠三角重要的“工业粮仓”。

项目建设对缓解华南煤炭供需紧张矛盾,扩大河北集团发展空间有着重大意义。

大秦线运能的提高,市场份额的稳定,使秦皇岛港在我国动力煤市场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被业内人士称为“煤炭市场的晴雨表”和“煤炭价格的风向标”,其煤炭运输主枢纽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

而正在建设中的、由山西与河南、山东、铁道部共同出资建设的“大秦二线”是炼焦煤的大通道,即:由山西南部的炼焦煤生产基地吕梁所在的河东煤田, 经河南至山东日照港出海的铁路。

该铁路全长1200公里,铁路部分投资约700亿元,配套港口投资约300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