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皇岛港煤炭运输基本情况

秦皇岛港煤炭运输基本情况

秦皇岛港煤炭运输基本情况
秦皇岛港分为东港区和西港区。

东部港区主要为原油、成油品码头、煤一、二期码头,大型现代化煤炭运输码头——煤三期、煤四期码头、煤五期码头。

西部港区主要为港口杂货、集装箱码头及港口配属设施等。

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大楼及港口综合业务大厅位于西港区。

港口现有生产泊位4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42个,最大可接卸15万吨级船舶,年设计通过能力2.23亿吨,拥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煤炭码头和装备先进的集装箱、杂货码头,进出口货类主要为煤炭、集装箱、石油、矿石、钢材、化肥、粮食、水泥、饲料等。

秦皇岛港2011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8亿吨,超过年度计划2298万吨,同比增长8.9%。

其中,煤炭完成2.53亿吨,同比多完成2876万吨,增长12.8%。

秦皇岛交通便捷,通讯发达。

秦沈高速铁路、京哈、京秦、大秦四条铁路干线和京秦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102、205国道贯穿全境。

从北京、沈阳到秦皇岛只需两个多小时。

以煤炭、石油等能源输出为主,兼营杂货和集装箱运输,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

2010年货物吞吐量突破2.5亿吨,跻身世界大港之列,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秦皇岛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世界纪录,是我国“北煤南运”大
通道的主枢纽港,担负着我国南方“八省一市”的煤炭供应,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的50%。

目前比例正逐年下降,因为周边港口的发展和竞争。

自然条件:
港口自然条件优良,港阔水深,风平浪小,一年四季不冻不淤。

港口共有11.59 公里海岸线,水域面积226.9 平方公里。

交通环境:港口有着便利的集疏港条件。

京山、沈山、京秦、大秦四条铁路干线直达港口,京沈高速公路、102 、205 国道、秦承公路与疏港路相连。

港口建有170 多公里的自有铁路,有国内较先进的机车和编组场。

先后修建了 5 座立交桥,改建扩建了港区公路,形成铁路、公路、管道、船载、空运等循环合理的港口集疏运网络。

港口有10 万吨级航道和先进的通信导航系统,利用GPRS 技术,保证超大型船舶在狭长航道安全通行。

港口经济腹地辽阔,是中国华东、华南经济发达地区主要能源供给港,也是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域的大型商贸港。

港口进出口货类主要为煤炭、石油、矿石、化肥、粮食、水泥、饲料等。

港口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自动化煤炭装卸码头和设备较为先进的原油、杂货与集装箱码头。

共有生产泊位45 个,港口设计年通过能力
2.23 亿吨,其中,煤炭设计年通过能力 1.93 亿吨。

下水煤炭、出口煤炭均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总量的40 %以上,
周边港口竞争情况:
近一两年,秦皇岛港市场份额将有所下降,煤炭运输呈现多元化格局。

秦皇岛港是我国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对缓解南方地区煤炭供应紧张,推进区域间战略资源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港煤炭运量随着北方港口海运煤炭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长,秦皇岛港从2001年煤炭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以后,通过扩能建设和科学管理,煤炭运量呈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秦港煤炭吞吐量首次突破2亿吨,2010年完成煤炭吞吐量达2.24亿吨。

目前,由于无新增煤炭通过能力,使该港煤炭运量的发展受限,只能通过挖潜增效来提高运输数量,预计煤炭吞吐量能够在2.1-2.2亿吨之间徘徊。

与此同时,由于周边港口的相继崛起,同质化竞争的加剧,秦皇岛港煤运市场份额会有所降低,90年代初,秦皇岛港煤炭运输市场份额达70%,而到了2000年,秦港海运市场份额降低到50%,而
2010年,该港市场占有份额只有41.6%。

随着唐山煤炭港口群的崛起,以及天津港和黄骅港的煤码头的扩能增量,秦皇岛港煤炭运输市场份额会进一步降低。

若无新增能力投产,预计3年后,秦皇岛港煤炭海运市场份额会降低到31%左右。

目前,秦皇岛港上马新煤码头的可能性很小,而煤五期两个待泊泊位靠船仍然受到海事部门的限制,整个秦皇岛港煤炭运输能力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如果受天气因素影响小、封航次数较少的话,估计秦皇岛港煤炭运量最多能够达到2.4亿吨/年左右,(2011年底,突破2,5亿吨),依靠现有条件大幅增加秦港煤炭运量的可能性很低。

随着唐山港几大港区的建设和逐步达产,天津港和黄骅港的扩能工程相继建设和投产,秦皇岛港在煤炭海运中的主导作用被削弱。

3-5年后,唐山港也将成为继秦皇岛港后的又一个两亿吨运煤港,而黄骅港、天津港煤炭运量也将双双达到1亿吨以上(预计黄骅港年煤炭吞吐量能够达到1.3亿吨,天津港将达到1亿吨),以上四大发煤港煤炭运量总共将达到 6.54亿吨,占北煤南运总量的86%以上。

能够更好的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满足东南沿海地区电力、冶金、化工等企业用煤
需求,也促使沿海煤炭运输格局趋向多元化。

近两年,秦皇岛港进一步完善效率考核机制,使考核指标量化到各个生产环节和岗位。

煤炭调度指挥中心充分发挥铁路、港口、海事部门合署办公的优势,实现调进效率最大化,增加了有效作业时间。

秦皇岛港加强与大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保障车船货有序衔接,形成了集煤炭现货交易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及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市场体系。

重视发展环保仓储运输:
秦港集团坚持“构筑绿色枢纽、共享碧海蓝天”的环
保理念,追求绿色增长模式,截至目前,企业环保投入资金累计3亿元以上。

2006—2007年,港口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分别为296天和334天。

为保证奥运期间的城市空气质量,今年年初,秦港集团投资6500万元,修建龙源大道煤三期防风网,工程将于6月底全部完工。

届时,防风网将通过改变风向、降低风速达到抑尘、控尘功效,对进一步改善秦皇岛市大气环境质量。

秦港集团开创全国港口企业利用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入海水解决工业大量用水的先河,目前煤炭除尘、港区绿化、道路洒水、消防灭火主要利用中水和汤河入海水,为城市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

秦港集团投资3600万元,建设秦皇岛港中水处理厂,回收利用二级处理后的城市污水作为水源,经过深化处理达到城市再生水水质标准后回用,日供水能力为3万吨,中水的大量使用,使港口洒水除尘系统的环境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中水回用工程成为港口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工程,收到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007年—2015年,秦港集团将投资1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使港城人民共享碧海蓝天。

通过持续深入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将把秦港集团打造成为公司制度完善、竞争优势强劲、经济效益领先的码头运营商和综合物流服
务提供商。

附:大秦铁路
大秦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是中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之一。

大秦铁路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1992年底全线通车,2002年运量达到一亿吨设计能力。

为最大限度发挥大秦铁路作用,有效缓解煤炭运输紧张状况,自2004年起,铁道部对大秦铁路实施持续扩能技术改造,大量开行一万吨和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全线运量逐年大幅度
提高,2008年运量突破3.4亿吨,成为世界上年运量最大的铁路线。

2010年12月26日,大秦铁路提前完成年运量4亿吨的目标,为原设计能力的4倍。

2012年七月六日,秦皇岛港煤炭日均吞吐量62.53万吨,比上上周下降6万吨,下降幅度达8.77%。

“这些数据说明,大秦铁路运能利用率也相应下降。

”昨日有分析师表示。

而且,数据还没有反转的迹象。

上述分析师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周秦皇岛港煤价继续下挫,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较上周下降高达50元,至615至625元/吨。

煤炭市场供过于求局面一时难改善,目前秦皇岛港库存以稳为主,或有小幅回落。

截至7月6日,秦港库存为872.9万吨,较上上周下降2.5万吨,降幅0.29%。

全国发电燃料主要来自煤炭,经济放缓,电力需求下滑,整个煤炭需求市场衰退,预计后期秦港动力煤价格下行仍将延续。

对大秦铁路来说,运能利用率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11年,大秦线运输了4.4亿吨,而根据大秦铁路2012年的经营目标,公司将通过扩能改造,争取达到4.5亿吨的运量。

运量多少是根据实际需求状况
预测的,公司的经营目标本身也反映了其对运能利用率的“保守”态度。

(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