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
施工准备
安钢筋网
安装模板
固定螺栓
浇制基础
制作试块
基础养护
基础拆模
基础帽浇制
结束
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1)先将需安装模型板的基坑周围地面清理干净、平整; (2)复核坑深和限界; (3)清理坑内杂物及积水等,平整坑底面和坑壁。 5.2 施工工艺 5.2.1 安装钢筋网(根据设计图纸) (1)把加工预制好的钢筋网运至坑位; (2)利用推车和人工(4~5 人)将钢筋网安放在基坑内; (3)与设计图核对钢筋网安装位置使其达标。 5.2.2 安装模板 (1)清理、平整路肩面,保证模板安装水平; (2)根据设计基础型号及测量标记和记录安装模型板; (3)复核限界、标高、型号等是否符合设计并达标; (4)根据坑口设计尺寸事先用木板钉制做木框架或采用钢模架,运至坑口,复核 基础型号,将框架或钢模架摆放在坑口上,根据设计数据调整框架高度及中心线使其达 标,保证侧面限界和标高符合要求; (5)加固木框架或钢模架保证其稳固可靠; (6)安装前将模板清洁干净,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涂刷废机油以方便脱模。
(2)开挖基坑施工中遇到电缆的应急预案:开挖基坑施工中轻挖轻刨,遇到电缆等 地下管线时按设备管理单位要求用φ150mm 波纹管进行防护,7~8 个基础压在同一根光 缆上时应考虑基础移位或电缆移位。确需改移电缆时,必须在设备管理单位配合人员指 导下进行。发生碰坏电缆的情况应设置防护并及时通知就近车站和行车组织部门,应及 时通知设备管理单位进行抢修。 (3)开挖过程中不能污染道床。
支柱埋深施工偏差为±80mm。位于曲线上的支柱计算埋深时,应考虑曲线超高,曲 线外侧支柱以曲外轨测量时应减去 1/2 超高,曲内支柱以曲内轨测量时应加上 1/2 超高。 (4)基坑位置确定:1、确定基坑中心位置:基坑中心=设计侧面限界+1/2 支柱底长度 支柱底长度尺寸: H78、H60、H93 : 705 毫米 H170: 920 毫米 2、以坑中心为准确定 坑口开挖尺寸。3、 开挖时按底板、横卧板来确定坑口大小。4、为确保下部横卧板安 装,基坑开挖时应测量准确,以坑后部尺寸确定基坑开挖大小为最好。5、横卧板、底 板尺寸:(单位:毫米)Ⅱ型横卧板 1000×600 孔距 314 IV 型横卧板 1800×400 孔 距 420 底板 I 型 1200×800 底板 II 型 1300×900; (5)地下管线确认; (6)清理工作面; (7)安设防道碴挡板:选用防护板立于坑口边缘线路侧,在顺线路方向坑口两侧打木 桩两根固定防护板,防护板长度为坑口长+1.5 米,宽度以道碴不高出防护板为准。 5.2 施工工艺 (1)开挖时由前往后或由后往前按层次进行挖掘; (2)安装防护板。基坑每下挖 200mm,便安一层防护板。先安装线路和田野侧的防 护板 a(比坑口长 30~50mm),两侧打入泥土,让防护板紧贴坑壁。再安装垂直线路的 防护板 b,打击至防护板 a 与 b 互相垂直,密贴坑壁,在防护板 a 上安装木档,防止防 护板 b 受力滑出。 (3)开挖过程中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 (4)使用静力触探仪测量承载力,承载力小于 100Kpa 时书面报项目部。 (5)按上述程序挖一层再按照 “防护板安装”程序要求安装一层防护板,直至坑深达 到标准为止。 (6)对于发现的电缆采用φ150 的玻纹管防护,即将玻纹管从中剖开,将电缆放入其中, 再将玻纹管合拢并在其外面用彩条布包好,然后用细铁线将其牢固绑扎;玻纹管的两边
(1)线路因挖坑而下沉的应急预案:开始开挖至支柱未整正回填期间,组织线路工 24 小时检测钢轨高程的变化,次数不少于每 2 小时一次。回填后一天内组织线路工每 4 小时检查一次。发现沉降速率≧2mm/天时,立即停止开挖,采取回填、加强支护等措施, 及时组织线路工处理并向工务部门通报情况。影响行车时,立即在施工区段两端按规定 设置防护并通知车站、工务等部门,组织抢修。其程序如下:1、巡视线路工或其他施 工人员发现影响行车安全时立即停止施工,通知相邻车站和行车组织部门,以及时通知 司机在安全地点停车。2、在事故地段按要求设置防护,显示停车信号。如遇了望困难 应点燃火炬(巡视人员按要求配备信号旗、火炬、报话机等工具,夜间还须配备信号灯)。 3、组织线路工及时抢修,重大险情在必要时应通知工务部门配合处理。4、经工务等设 备管理单位确认达到开通条件时慢行放行列车,并组织线路工继续养护和巡查,直至行 车恢复常速。
0.7 米,底板按 0.1 米)H78、H60、H93: 为 3.80 米 H170 支柱应确保支柱实际埋深不 小于 3.5 米。当腕臂柱道床高度小于 1.04 米(区间)或 0.7 米(站场)时,支柱采用 轨面高度控制埋深进行深埋。当区间腕臂柱道床高度大于 1.04 米小于 1.2 米时采用浅 埋方法并培土砌石。当区间腕臂柱道床高度大于 1.2 米时应书面报告项目部。特别注意 现场道床高度并不能作为施工的直接依据,必须结合工务段起、落道资料,由技术人员 下发施工作业票,控制埋深。
7材料要求
项目 施工负责人
木工 安全防护员
单位 人 人 人
数量 1 2 2
备注 负责人员、机械、材料的组织
负责基坑开挖及模板 负责安全防护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模扳
2
铁钉
3
机油
4
保护套管
5
草袋
Φ40~48
套 10 kg 若干 kg 若干 个 若干 个 若干
根据基础规格 长 140~160 ㎜
8工机具配置
设备、接地装置安装 静态检开挖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厢车站接触网的基础浇筑。包括支柱、拉线、硬横梁支柱基础等。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 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 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 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1)基坑测量定位准确; 3 技术要求 (1)基坑开挖采用人工开挖; (2)开挖好的基坑要做好防护支撑; (3)开挖好的基坑四周做好警戒标识。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开挖→防护措施→填写记录 4.4 工艺流程
每个作业组工机具配置表
序号
名称
1
发电机
2
锤子
3
铁锹
4
钢钎(尖)
5
抬筐
5
抬杠
7
水桶
8
窄竹梯
9
斗车
10
安全帽
11
钢尺
12
水平、丁字尺
13
线坠
9质量控制及检验
规格
4-5m 5m/ 3m
单位 台 把 把 长/短 个 根 个 个 个 顶 把 个 个
数量 1 1 4
2/1 2 2 2 1 1 5 1
各1 1
备注
(1)基础测量定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进行实验设计; (3)选用的砂石料、水泥进行专项试验并提供合格试验报告; (4)基坑开挖完成,基础钢筋网已加工完成。 3技术要求 (1)基坑开挖采用旋挖钻机或人工开挖; (2)基础钢筋采用工场集中预制加工; (3)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或现场机械搅拌; (4)固定基础螺栓框架采用双层结构,保证螺栓位置及垂直度要求; (5)同组硬横梁基础宜成对进行浇筑。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安装钢筋网→安装基础模版→固定基础螺栓→基础浇注→ 制作试块→基础养护→基础拆模→基础帽浇注→结束。 4.2 工艺流程
接触网施工作业 指导书
二○一四年五月
目录
第一节 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 3 第二节 基坑开挖 ........................................................................................ 4 第三节 基础浇筑 ........................................................................................ 9 第四节 混凝土支柱安装及整正 .............................................................. 16 第五节 硬横梁安装—钢柱安装 .............................................................. 25 第六节 硬横梁安装—横梁安装 .............................................................. 29 第七节 硬横梁安装—吊柱安装 .............................................................. 34 第八节 拉线安装 ...................................................................................... 39 第八节 支柱装配—腕臂安装 .................................................................. 44 第九节 补偿下锚—拉线安装 .................................................................. 49 第十节 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展开 ............................................................. 54 第十一节 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归位 ...................................................... 61 第十二节 承力索架设—中心锚结安装 .................................................. 67 第十三节 接触线架设—线索展放 .......................................................... 74 第十四节 定位装置安装 ..........................................................................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