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学案3(无答案)(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学案3(无答案)(新版)沪教版

物质的溶解性
【学习目标】 1、认识什么是结晶,知道常用的结晶方法。

2、学会蒸发结晶的操作要领,知道其作用。

3、针对具体物质的溶液能够选择恰当的结晶方法。

【学习重点】 1、学会蒸发结晶的操作要领。

2、针对具体物质的溶液能够选择恰当的结晶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结晶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
导学过程
【活动一】联系生活,结合实验认识“结晶”
1.思考:夏天出过汗的衣服如果没及时洗涤,衣服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若将一份80℃时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会看到什么现象?
2.观察老师演示P21上“活动与探究”中的两个实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归纳结论;整理蒸发操作的要领。

3.阅读课本P22,了解结晶的定义,归纳结晶常用的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常采用法结晶。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常采用法结晶。

【巩固训练】
1.蒸发操作中,蒸发皿里液体的量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蒸发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3.蒸发操作中什么时候停止加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析出晶体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不能析出晶体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5.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
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
C.利用日晒,使海水分解
D.利用日晒,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6.如图所示,mgKNO3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

在此变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正确的图示
()
【活动二】探究用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及方案设计
1.将90ºC 溶剂是100g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30ºC,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析出晶体___ g。

2.要从硝酸钾这类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常采用的是
法;而要从氯化钠这类物质的
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常采用的是法。

3. 设计方案:若169g硝酸钾固体中混入了30g氯化钠固体,
怎样能从该混合物中得到纯净的硝酸钾晶体?
【课堂检测】
1.结晶的方法有;。

(1)蒸发溶剂的方法,适用于,
如:;
(2)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
如:。

2.分离或提纯某物质时,常用到①溶解;②蒸发结晶;③冷却结晶;④过滤等操作方法,选择恰当的操作序号并按操作顺序填空。

(1)除去石灰水中的碳酸钙;
(2)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水;
(3)除去硝酸钾固体中的氯化钠;
(4)粗盐提纯。

3. .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甲、乙所示。

请回答:
甲乙丙
(1)由图甲可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____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
(2)欲对含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固体进行提纯,可以使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20 ℃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水中
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放热),石灰水变浑浊,结合图乙分析其原因是氯化钠硝酸钾
_____ 。

本节课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