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联盟
德业联盟是1907年至1934年间以及1950年之后很 活跃的一个协会组织 ,成立于1907年10月6日,兴起 是源于20世纪初德国关于应用美术的目的的激烈争论, 在吸取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在 穆特修斯的倡导下,由一些富有进取心的工业家、建 筑师、艺术家、著作家组成的联合体。联盟内荟萃了 当时德国一些知名人士,如亨利·凡·德·威尔德、瑙姆、 彼得·贝伦斯、布鲁诺·陶特,以及奥地利“分离派”的 霍夫曼和奥别列切等。
1950年,一个国家性的工业联盟重新组建。新建的工 业联盟的目标已经超越了原来对于优秀工业设计的推 广,而采用了更为直接的政治立场,开始关注城市和 国家的未来形式。
1957年在柏林举办的展览给予联盟的许多建筑师以机
会建造现代大规模住宅。
德国工业联盟的宣言
明确提出艺术、工业、手工艺应该结合; 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德国设计艺术水平,提高艺术家、
1904年他出版了颇具影响的著作《英格兰的住宅》,
提出要反对自18世纪以来一直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形式 的自然式园林。
1907年在柏林建造的自用住宅及办公室是穆特修斯闻 名的作品,担任《周刊》评委。
与一批当时艺术与设计精英建立了德意志制造联盟, 形成了当时欧洲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设计力量。
1920-1923之间持续恶化的通货膨胀使得任何行动都 无法实施。表现派希望通过手工艺运动达到重建目的 的愿望也落空了。
1923年开始,工业联盟重新找到一个积极的新方向。 这期间三个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选定魏玛作为年会 召开地点,在包豪斯举办了第一次重要展览;在此次 会议上发表演说,呼吁新的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工业 联盟正式与手工业派脱离关系。
1924-1929年是工业联盟的鼎盛时期。第一次与某个 风格有着强烈的联系,并且开始注重建筑设计和城市 规划。通过工业联盟的期刊、住宅、平面传播他们的 思想。
1932年底,工业联盟无法解决它的理性与艺术目标和 大众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工业联盟基本已接近死亡。
1947年,原工业联盟签署了一份宣言,号召通过简单 现代的设计而非按照历史原样来重建被战争毁坏的城 市和乡镇。
德国工业联盟产生的背景
英国和法国在艺术运动中的领先位子对 德国的刺激;
工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环境的改善; 艺术家和设计家的觉醒等待。
德国工业联盟的发展
在1914年工业联盟的科隆会议上,提出应该提倡以工 业生产为目的的标准化设计,但遭到部分设计师的怀 疑。
1919年斯图加特的会议上提出与战后的反工业与反资 本的情绪相一致,支持手工艺而反对工业制造,受到 了激进的表现派的支持 。
工业设计师、手工艺匠的合作水平; 联盟走非官方路线,是设计艺术界的行业组织; 在德国设计艺术界宣传和力主功能主义和接受现代工
业; 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 主张标准化和批量生产,以此为设计艺术的基本要求。
德国工业联盟的影响及弊端
德国工业联盟的成立和发展使德国工业设计进入了崭 新阶段,奠定了德国现代设计的基础,为德国现代设 计教育体系包豪斯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前提。培 养和影响了一代新人,也影响了欧洲的一些国家,真 正预示了设计艺术新时代的来临。然而它在建筑和工 业设计方面的主要成果仍然局限于为精英阶层的服务, 对于大规模住宅和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实践影响仍然很 小,无法解决它的理性与艺术目标和大众文化需要之 间的矛盾。重建后的联盟是为政治服务的,脱离了自 由设计。
代表设计师简介及作品
德国工业联盟由穆特修斯建立,荟萃了当时德 国的一些知名人士,如彼得·贝伦斯、布鲁 诺·陶特、亨利·凡·德·威尔德、瑙姆、汉斯·波 尔齐,以及奥地利“分离派”的霍夫曼和奥别 列切等。
彼得·贝伦斯
彼得·贝伦斯是新建筑运动早 期领袖,德国工业联盟的重 要成员,德国现代主义设计 艺术的先驱。他1897年 到慕尼黑,创作了一些新艺 术风格的插图和广告画,是 德国“青年风格”的代表人 物之一。后来逐渐转向工业 设计,将“工业化”看作是 “时代精神”与“民众精神”
的复合主题。
穆特修斯
穆特修斯是德国工业联盟的奠基人和整个活动的开创 者,是一位教师、外交官、古董鉴赏家出身的设计艺 术运动组织者。他对德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起到了 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是德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先驱。
1887~1891做为建筑师工作于东京,回国时曾考察中 国。1896~1903年作为德国驻英国使馆的文化官员工 作于伦敦,在此期间系统地考察了英国的艺术,当时 英国的艺术介绍到了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