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肿瘤的护理
1.感觉障碍 2. 体象障碍: 3. 结构失用症
枕叶肿瘤
对侧下象限视野缺损
大脑半球肿瘤
1. 精神症状 2. 癫痫 3. 感觉障碍 4. 运动障碍 5. 失语症 6. 视野损害
鞍区肿瘤
垂体腺瘤 颅咽管瘤 异位松果体瘤
脑膜瘤 胶质瘤 上皮样囊肿
鞍区肿瘤
内分泌改变
视力减退 视力缺损
动眼神经 滑车 三叉
40-50% 20% 10-12%
原发性肿瘤分类
• 幕上肿瘤:胶质瘤、脑膜瘤、颅 咽管瘤、垂体腺瘤
• 幕下肿瘤:听神经瘤、四脑室室 管膜瘤、颅底脑膜瘤
• 脑干肿瘤:以星形细胞瘤海绵状 血管瘤多见
• 脊髓肿瘤:髓内、髓外硬脊膜下 和硬脊膜外肿瘤
好发部位
星形细胞,少枝胶质瘤 室管膜瘤 髓母细胞瘤 脑膜瘤 脊索瘤 颅内转移瘤 血管母细胞瘤 颅咽管瘤,垂体瘤
运动反应
遵命动作 6 定位动作 5 肢体回缩 4 肢体屈曲 3 肢体过伸 2 无反应 1
病情观察
将三类得分相加,即得到GCS评分。(最低3分,最高15分)
2 . 瞳孔观察
• ★观察瞳孔的方法:观察时要用聚 光集中的电筒,将手电光源照在眉 心,迅速移向瞳孔,并迅速移开,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照射对侧。观察 瞳孔的直接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
☺ 硬膜外、皮下引流时引流 袋高度与头颅平齐;注意 引流液的颜色、量;不可 随薏调整引流袋的高度, 引流管内液面有波动说明 引流通畅,
5.安全护理
1)加床档,必要时使用约束用具 2)必要时遵医嘱肌注镇静剂
☺ 手术前有癫痫、手术部位在中央回及 颞叶附近者,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癫 痫发作,按医嘱定时给予抗癫痫药物; 对于突发癫痫发作病人,除通知医生、 静脉给药外,首先要注意病人的呼吸, 及时解除口腔及呼吸道梗阻。
5.肢体活动情况
如出现一侧肢体活动障碍时,往往表示颅内 占位病变增大,或为小脑幕切迹疝的一个症状。
1.术后护理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体位的护理
3
循环的护理
4
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
5
安全的护理
6
基础护理
7
并发症的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 术后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便于呼吸道护 理。
–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给予氧气吸入,以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脑 的氧代谢,减轻脑水肿。
大脑半球 脑室系统,或者脑实质 小脑蚓部 蛛网膜粒分布部位 颅底,斜坡,鞍背 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区 小脑半球 鞍区,鞍上区
临床表现 主要包括: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 局灶性的症状与体征
引起颅内压增高原因
• 1.肿瘤体积 • 2.肿瘤周围脑水肿 • 3.脑脊液循环梗塞 • 4.静脉回流障碍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
4. 伤口及引流管的观察
手术后应严密观 察伤口渗血、 渗液情况。
如渗血渗液多, 应及时报告医 生,及时更换 敷料,检查伤 口有无裂开。
5. 伤口及引流管的观察
各种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 止脱出。翻身时要注意引 流管不要扭曲、打折。
☺ 注意引流袋的高度,一般 脑室内引流时引流袋固定 高度为高出脑室平面1020cm左右;
早期: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伴意识障 碍加重,生命体征紊乱和对侧肢体瘫 痪
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额叶肿瘤
胶质瘤 脑膜瘤 先天性肿瘤 转移瘤
精神症状 癫痫发作
颞叶肿瘤
• 胶质瘤 • 脑膜瘤
视野改变:对侧同向性 上象限视野缺损 感觉性失语: 癫痫发作 幻觉
顶叶肿瘤
• 胶质瘤 • 脑膜瘤 顶叶 • 转移瘤
垂体功能低下
病人恶心呕吐,心慌乏力等表现, 术后3天停止激素应用,易发生垂体功能低下 行血液检查,为诊断提供依据 补充激素后病人症状缓解
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减轻病人的焦虑,有利于病情的恢复。病 人恶心呕吐,心慌乏力等表现,应与电解质紊乱相鉴别
术后特殊并发症的护理
听神经瘤病人,手术后伴有面神经、三叉神经损害, 眼睑闭合不全,容易发生角膜溃疡,严重者有造成失 明的危险。遵医嘱滴眼药水和药膏、戴眼罩,注意保 护眼睛,防止角膜溃疡。
• CT扫描
诊断检查
• 磁共振检查:能观察脑深部的肿 瘤,有很高的显示率
• 脑血管造影检查(DSA):对血 管性及血管丰富的肿瘤可进行定 性诊断
颅脑手术的护理
一、病情观察 二、护理
一、病情观察
1
意识
2
瞳孔
3
生命体征
4
颅内压增高症状
5
肢体活动情况
1. 意识观察
意识观察方法:
主要是给予言语和各种刺激,观 察患者反应情况并加以判断。如: 呼叫其姓名,推摇其肩臂,压迫眶 上切迹,针刺皮肤,与之对话和嘱 其执行有目的的动作等。
意识障碍
• 意识障碍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 昏迷等不同程度的表现。
• 由于引起意识障碍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基础不同,其程度可随疾病的演变而 变化。
意识障碍分类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标准
睁眼反应
正常睁眼 4 呼唤睁眼 3 刺痛睁眼 2 无反应 1
言语反应
回答正确 5 回答错误 4 含混不清 3 唯有声叹 2 无反应 1
顽固性呃逆:常见于丘脑下部和脑干附近肿瘤术后 患者。手指压两侧眶上神经或针刺足三里、内关; 也可用利多卡因口服,或胃复安、托烷司琼治疗。
参考文献
李梦樱.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69-175
y
表示脑干受损;
若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并伴有 中枢高热时为桥脑损伤。
3.生命体征
观察包括: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是人对疾病的应激反应 和身体机能障碍的反应
4.颅内压增高
颅压增高三主征: 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当患者头痛加剧并伴有躁动时,常由于颅压高所致, 要提高警惕,密切观察瞳孔,防止脑疝发生。
–的轴线保持 一致,翻身时要防止脊柱屈曲或扭转。
3.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准确记录出入量。 观察皮肤的温度、颜色、和湿润度。 根据血压、脉搏、尿量及末梢循环情况,调
节输液量及速度,防止输液量过多或不足。 术后麻醉苏醒期间,病人心率可能有所加快,
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血压过高者应静 脉用药维持正常血压,避免因血压波动造成 术后出血。 按时应用脱水药,20%甘露醇250ml,半小时 内要输完。
• 正常光照侧瞳孔立即缩小称直接对 光线反应,同时对侧瞳孔也缩小称 间接对光反应。
正常的瞳孔
正常瞳孔在自然光线下直径平均为2— 5mm,两侧等大,等圆,边缘整齐,亮 光下可缩小,光线暗的环境下可略增大。
瞳孔改变对判断病情和及时发现颅压高 危象如:脑疝,非常重要。
瞳孔观察的要点
• 瞳孔变化是反映颅内血肿 大致部位和提示脑疝出现 的可靠依据,同时应排除 影响瞳孔变化的药物、外 伤、眼部疾病。
颅内肿瘤的护理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
万蕾
课程内容
一、脑肿瘤的分类 二、脑肿瘤一般护理常规 三、脑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四、出院健康教育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
• 一嗅二视三动眼 • 四滑五叉六外展 • 七面八听九舌咽 • 迷副舌下神经全
颅内肿瘤概念
• 颅内肿瘤是指颅内占位性的新生物而言。包括发 生自脑、脑血管、脑垂体、松果体、颅神经和脑 膜等组织的颅内原发性肿瘤,也包括一小部分源 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转移到颅内的继发性肿瘤。
三叉神经损伤者面部感觉丧失,进食要防止烫伤。
有后组颅神经损伤者常伴有声音嘶哑、呛咳,故手术 后三天暂禁食,头次进食要观察吞咽是否正常,防止 呛食引起误吸,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
术后特殊并发症的护理
脑脊液漏:注意观察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要 绝对卧床休息。头部要垫无菌巾,并随时更换。做 好宣教。有脑脊液鼻漏者禁止鼻饲、鼻内滴药和鼻 腔吸痰等操作,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
– 舌后坠病人,口中放置通气道,并将肩部抬高, 头向后仰。
– 有气管插管的病人出现不耐管或咳嗽反射时,及 时通知医生拔管。
2. 体位护理
☺ 全麻未清醒的病人,应取平卧位,头偏 向健侧。
☺ 意识清楚,血压平稳,宜采用头高1530度斜坡卧位,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 低颅内压力。
☺ 搬动病人时动作必须轻稳,应有一人双 手托住病人头部,防止头颈部扭转或受 震动。
特殊体位
– 后组颅神经受损,吞咽功能障碍者只能取侧卧位,以免 口腔 咽部分泌物误入气管。
– 幕上开颅术后,应卧向健侧或取仰卧位,避免切口受压
– 幕下开颅术后早期不宜垫枕仰卧,可取侧卧或侧俯卧位,翻身 时应有人扶托头部避免扭转。
– 体积较大的肿瘤切除后,因颅腔留有较大空隙,24小时内手术 切口部位应保持在头部上方,以免脑和脑干突然移位,引起大 脑上静脉的断裂出血或脑干功能衰竭。
6.做好基础护理
1)、活动受限病人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脊髓、高颈髓术后要 采取轴式翻身法,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有肢体偏瘫 的病人,要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
2)、深静脉穿刺的病人,应及时观察静脉输液是否通畅,穿刺部 位有无渗血、渗液。
3)、留置导尿病人,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量及性质,注意尿道 口清洁,防止泌尿系感染。
特别强调的是,观察瞳孔动态变化。
异常的瞳孔变化
1.脑疝 早期:瞳孔略微缩小,但时间很短,很难 观察到,既而患侧瞳孔中度扩大,对光反 射迟钝或消失,对侧正常。
中期:患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侧瞳 孔中度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晚期:两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表示濒 危状态。
异常的瞳孔变化
2.其他情况 瞳孔时大时小,形状不规则,对光反射消失,
4、老年人要注意活动下肢,尽量不要在下肢输液,防止下肢静脉 血栓形成或静脉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