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特色通讯的写作
1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特写、速写和素描
1.新闻特写
(1)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指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
它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断和部分加以放大,描形描态,绘声绘色,给读者以鲜明突出的印象。
(2)新闻特写的分类
①文艺性特写。
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曾经广泛使用特写这个词。
作为文艺性的特写,今天被一般人称为报告文学。
②新闻性的特写。
新闻性的特写亦称特写新闻或新闻特写。
它又包括两种:a.特写性的消息;b.特写性的通讯(通讯特写)。
2.新闻特写的特点
(1)在选材上
新闻特写往往抓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两个场面,一两个镜头,充分地展示生活的横剖面。
(2)在结构上
新闻特写的结构,常以一个概括性的导语开头,点出部分事实要点;或从生动的情节、场面、引语入笔,但不透露太多,真正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使人读完全篇产生一种“满足感”。
特写的结构为:引言、叙述、最高潮。
(3)在角度上
作者不采取鸟瞰全貌、尽收景色的笔法,而是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细察局部,从一点、一个侧面、一个口子插入放大,出奇制胜,别开生面。
3.撰写新闻特写的要领
(1)要抓住生动的形象
新闻特写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而且要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
新闻特写中的形象,应该是使人感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其可感性是十分明显、真实可信的,而且往往是能激起人们感情上的波澜的。
(2)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新闻特写要求集中。
必须是能够反映事物特征的片断和场面,才值得细致突出地描写。
抓不住特征,就会事无巨细,写成一篇流水账。
(3)要抓住情节的高潮
新闻特写绝不能从头至尾细细写来,而要有重点。
特写总是写重点的、突出主要东西的。
事件发展的关键,情节展开的高潮,就是重点,就要紧紧抓住,写细写透。
4.新闻速写
(1)新闻速写定义
新闻速写是绘画中速写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
速写,意指画家用铅笔、炭条或竹笔,在短暂的时间内即景写生,粗线条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形象和动态,反映出事物的大致轮廓和主要特征。
其目的,是粗略地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材料;同时,也借以培养敏锐地观察对象和简要地表现对象特征的能力。
(2)新闻速写特点
新闻速写的特点是“一快二短三粗略”。
①要点清晰,以少胜多,简洁朴素,明快有力。
②新闻速写是一种小小的精品,选材很严,用笔很简,只反映现实生活的掠影、一瞥,不作工笔细描。
③新闻速写有消息之简洁而不失之于枯燥,有通讯之形象而不失之于铺张。
要求记者及时抓取难忘的或富有特色的一瞬间,速记成篇,写出急就章。
④新闻速写的内容无比广泛。
凡人物、事件、场景、花絮等,都可以写速写。
5.新闻素描
(1)新闻素描的定义
新闻素描是指主要依靠朴素自然的描写方法,淡色轻抹、质朴自然、准确平实地记录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它不借助于许多修辞的手段,却也写得有神有态,实实在在,不落别人
窠臼,具有一种淡雅的魅力。
它既是新闻报道的一种体裁,又是写作方法上的一种基本功。
(2)新闻素描的特点
①新闻中的素描偏重于直观性,即完全客观地描写对象的状态,有些则带有一点感受性,即在客观描写时,掺入一点主观的感受、印象,但整个说来,仍是朴素简洁的描写。
②素描除了主要运用视觉器官外,还要调动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器官,使描写对象立体化地跃然纸上。
特写、速写和素描,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也有着较多的共同点,即均以描写为主要手段,而且描写具有具体性和生动性,给人以立体感。
有时也不加细致区别,把三种形式统称为新闻特写或新闻素描。
二、深度报道和大特写
1.深度报道的由来和特点
(1)深度报道的定义
深度报道,又称深入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或预测其发展前景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2)深度报道产生的原因
①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广阔性,要求新闻有宏观意识。
②当今人们主体意识的发展,求知欲望的增强,使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③社会信息的增生,信息变化的捷速,要求新闻突破一事一报,走向一事多报,不断报道,甚至力争同步报道;有时则要多事一报,提供丰富翔实的多方面的信息,要求记者提供对信息进行深加工的报道。
深度报道的发展和繁荣,也是广播、电视等形象化新闻手段普及、向报纸文字新闻提出
挑战的结果。
广播、电视新闻以快、具体形象占先,报纸文字新闻即以充分的调查研究、挖掘事物的内涵和深度取胜。
(3)深度报道的特点包括:①题材的重要性;②材料的详尽性;③内涵的深刻性;④体裁的综合性等。
2.深度报道的几种形式
(1)单一类(单篇式)
包括:①提出问题型;②分析解释型;③综合概括型;④典型传播型;⑤对比揭示型等。
(2)集合式的深度报道
集合式,是指多篇报道集合在一起,或多种事实排列在一起,可以使新闻报道获得一个新的力度和深度。
①连续报道——是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的报道。
其包括以下三种常用方式:
a.进行式(跟踪式)连续报道:着眼于事物的连续性,以事件发展顺序为线索,以时间为特点,不断地发消息。
b.反应式连续报道:重要新闻事件或重要典型报道之后,引起的方方面面的一系列的反应,登在报上,可以扩大影响,造成舆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追溯式连续报道:从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报道起,以连续性的报道,追溯、联系其过去的历史或事件的起因等等,使新闻立体化、深刻化。
上述三种连续报道,往往糅合在一起交替使用,并不是截然分割的。
往往进行式中有反应,反应式中有追溯,总的目的是为了使报道逐步深化。
②系列报道——即对于典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用不同的体裁与形式进行的一系列的报道。
系列报道着眼于问题的重要性、复杂性、多面性,常常以问题为线索,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逐步深化报道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力度。
系列报道可分为以下两种:
a.纵深式系列报道:即抓住一个问题,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逐步呈现事物全貌,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b.并列式系列报道:即对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的报道。
③组合报道——围绕同一主题,将不同地点、单位和不同内容的新闻编排组合在一起。
组合报道分为以下两种:
a.加重式组合报道:同一内容的新闻集中汇集,以各种体裁相配合,开拓报道的广度与深度,强化报道的主题,以加重分量,扩大报道效果。
b.对比式组合报道:以正反面或多方面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增值,给读者以明示或暗示。
(3)采写深度报道的要求
①深度报道要求作者抓住大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使题材具有普遍意义。
②要努力从纵横两个方面挖掘事物的背景材料,全面地认识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③要求作者透过事实,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④可以采取直叙事实的表述方法,也可采取夹叙夹议的、边述边评的写作方法。
⑤并非都要长篇大论,可以大中小结合、并举。
3.关于“大特写”
(1)大特写的定义
大特写是抓住社会热点中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