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闻报道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与新闻报道
1.新闻的词源
(1)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闻”字。
新闻是“新听到的消息”。
(2)“新闻”作为一个词组,出现在唐朝。
(3)宋朝的“新闻”,是指当时小报上登载的刺探来的发生在宫廷、官衙内的消息。
(4)南宋时期“新闻”被理解为“最近消息”。
(5)“新闻”两字传到日本,被广泛使用。
(6)苏格兰的詹姆士一世在1423年首次使用“news”一词。
“news”是由new引申过来,是众多新鲜事的意思。
2.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定义
(1)世界各国关于新闻的定义
世界各国关于新闻的170多种“定义”,大体上可以分成六大类:
①事实说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
”(范长江:《记者工作随想》)
“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
”(徐宝璜:《新闻学》)
②报道说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
“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美国·约斯特)
③传播说
“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
”(王中,1978年《辞海》)
“新闻就是把最新的现实的现象在最短的时间距离内,连续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
”(多维法特,德国柏林大学新闻学教授)
④手段说
“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甘惜分)
⑤信息说
“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宁树藩)
⑥反常说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博加特,美国《纽约太阳报》采访主任)“能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呀’的东西,就是新闻。
”(爱德华,美国堪萨斯州《阿
契生市环球报》主笔)
(2)新闻学研究意义上的“新闻”定义
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态的信息。
新闻信息是人们众多信息需求中的重要部分;新闻信息在现代社会主要依靠大众传播媒介来传递;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称为“新闻报道”,它有别于规模较小的民间口头传播的新闻。
二、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
1.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
(1)新闻本源
新闻本源就是产生新闻的根源。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
有了事实的发生、变动,才有新闻。
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2)新闻根据
新闻根据,即新闻发布的依据和契机,它是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
新闻根据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
新闻根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基础。
②新闻报道必须内容新鲜,在新闻时效范围之内。
新闻报道必须是人们闻所未闻的事情。
③新闻要素要完整齐备。
④要适当地交待新闻来源。
2.新闻事实与叙事寓意
“用事实说话”的双重含义
(1)要在新闻报道中客观地叙述事实,让事实本身“说话”,毋庸记者再在报道中指手画脚,滥发议论。
“让事实本身说话”
①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不添油加醋,不歪曲加工,更不“合理想像”。
②在新闻报道中要着重描述事实,不轻易做出结论。
若是一定要对某事作出评论,那也最好引用采访对象的话。
③对于有争论的问题、事物,不能凭记者个人的爱憎好恶片面报道一面之词。
④要注意掌握事件的全过程,掌握各种关键的情节和有特点的细节,并把这一切适当地组织到报道中去,使报道具体、充实、形象、可信。
(2)新闻报道要有所寓意,要通过新闻事实的选择和组织,表达某种报道意图。
①“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实际上是一种“寓意于事”的报道策略和方法。
“寓”是一种隐蔽、含蓄的表现方法,只要对报道内容有所选择,对报道角度和材料有所取舍,那么报道意图就会体现出来。
②在新闻报道中,寓意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
新闻报道中的“寓意”,要实事求是,一般限于客观事物本身所包蕴的意义,不能无限拔高。
③明确“寓意”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探索和发现新闻事实本身所蕴含着的新闻价值的过程。
④善于“寓意于事”的记者,常常用“以小见大”、“事小而意丰”的策略。
三、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1)要客观地叙述事实
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是坚持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前提。
新闻报道要客观地叙事,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①客观叙事是由新闻特性决定的。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只有客观叙事才能保证信息在传
播中不被歪曲。
②客观叙事,也是由受众需要决定的。
读者所要了解的是事实本身,最难容忍记者的主观臆断或情绪化的片面报道。
③客观事物本身错综复杂,让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好方法就是采用客观报道的方法。
(2)要真实
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是新闻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基本特征。
新闻真实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作者所报道的事实,包括人名、地名、时间等,都必须准确无误。
②作者对事实的说明和解释应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不能有任何曲解或掩饰。
(3)要公正
即遵守新闻职业道德,以社会需要和新闻价值为取舍新闻的标准。
(4)要全面
就单篇报道而言,全面是指正确地把握报道分寸,不以偏概全、舍本逐末,力戒片面性、绝对化的报道。
对一个时期的整体报道而言,则要多侧面、多角度、系统全面地反映社会各界、各个阶层、各个领域、方方面面的真实情况。
(5)要有立场
要有立场是指坚持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要迅速及时
很多事情,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报道出来便是新闻,过了这个时间限度便不成其为新闻。
(7)要针对读者的共同兴趣进行报道,讲究报道的艺术与技巧
要准确、清晰、生动地报道事实真相。
四、新闻报道的新意识
1.竞争意识
新闻报道中的竞争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新闻价值取向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新的价值判断趋向。
(2)抓住新闻报道的关键:时效性、真实性。
(3)要敢于、善于抓住受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4)强化信息观念。
2.受众意识
(1)受众的需求是媒体生存的基础,一旦媒体确立了双向、互动的观念,新闻的采集、编辑、发布便必然会顾及并尊重受众。
(2)胡锦涛对媒体工作者提出了“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新要求。
(3)新闻传媒不仅为受众传播社会事件的信息,而且还设置受众关注的话题,提供各方对这些事件的意见。
3.开放意识
开放意识体现在新闻写作上,就是必须增强新闻价值,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模式,让优秀的新闻写作高手脱颖而出。
4.监督意识
监察环境、对官员及种种不良现象实行监督,是新闻媒介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