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湾与大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台湾与大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台湾与大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摘要:祖国的台湾岛,美丽富饶、令人神往。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至今仍未回到祖国怀抱。

从世界各国和中国发展历史进程看,任何民族的复兴都需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争取早日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历史使命与神圣责任,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关键词:两岸统一民族复兴必然趋势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上,是祖国的宝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它是台湾人民勤劳耕作,长年用汗水浇灌的地方。

由于它资源富饶和地理位置冲要,历来为外国侵略势力所觊觎,它又是台湾与大陆同胞英勇抗击外敌侵略的地方。

台湾和祖国大陆早已融为一体,同呼吸,共命运,休戚相关。

今天台湾与祖国仍骨肉分离,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实现台湾和大陆统一,是全国人民的普遍而强烈的愿望,是大势所趋。

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考古发掘证明:台湾同祖国大陆的文化联系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台东县长滨乡出土的粗、细石制器3000多件、骨角器114件,类同于祖国大陆旧石器时期珍贵的石、骨器等文物。

台北圆山出土的石斧、石锛、石镞等遗物,与山东城子崖出土的同种石器属于同一类型。

台湾凤鼻头、台中营埔、圆山等遗址发现的彩陶,与祖国大陆广大地区出土的遗物相同。

台中、新竹、彰化出土黑陶与河南安阳、浙江杭县、江西樟树、福建武平的相似。

台东卑南遗址出土的石器、玉器、陶片等遗物与中国大陆南方各省古代越濮族遗物相似。

台北林芝山岩出土的木器、碳化稻米、绳子等遗物同中国东南大陆发掘的彩陶、黑陶有关联。

可以看出台湾出土的遗物是从大陆东南沿海传入的。

先秦时期,就有有关于台湾的种种传说。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公元230年春,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甲万人浮海求夷州……得夷州数千人还。

”①公元三世纪中期,吴国临海郡太守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详细记述了夷州地理方位、气候、地形以及当地人民生活习俗,完全可与台湾土著居民的生活形态相印证,可以肯定夷州就是今日的台湾。

隋炀帝于公元607—610年三次组织对台湾(时称琉求)的商贸经略活动,并开辟了福州和潮州直通台湾的两条海上航线,使台湾与大陆的海上交通更加顺畅,经济贸易迅速发展。

南宋时期,我国就派兵驻守澎湖。

《宋史》汪大猷传记载,乾道七年(1171年),他任泉州知州时,在澎湖建房屋二百间,遣将留屯,以免更迭之劳,军民称便。

南宋人赵汝适任福建市舶提举,就其所见所闻,于公元1225年写成《诸蕃志》,称“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

元人汪大渊和明人的杂记,也记录南宋时澎湖属晋江县管辖,人民有争讼,“取决于晋江县”。

由此可见,最晚到十二世纪,澎湖已由中国政府管辖,派兵驻守,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

元政府于1290年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并与1297年将福建路(省)治迁到离台湾较近的泉州,加强了台湾海峡的国防力量,密切大陆与台湾的政治联系。

明朝将主要力量用于防范北方蒙古贵族的卷土重来以及关外满族新起势力,放松了对东南海上的防卫,1388年甚至连澎湖巡检司也撤销了。

实行这种消极退缩政策,致使海上倭寇横行,给沿海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灾难。

平息倭乱以后,刚到远东进行扩张活动的西方殖民者荷兰、西班牙又利用海防空虚的机会,分别于十七世纪二十年代霸占台湾的南部和北部。

台湾从此第一次沦为殖民地,历时三十八年。

1661年,郑成功率军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建立政权,台南设承天府,下设天兴、万年两县,天兴管北路,万年管南路。

郑氏政权积极改进高山族人的农业生产,教授使用犁、锄、镰、钩等农具,高山族农业生产有很大提高,在麻豆、新港一带居住的高山族人,“勤稼穑,务蓄积,比户殷富”,那里“树木阴森,屋宇完洁,不减内地村落”②,表明高山族人的高山族人的而生活得到了改善。

明朝奉行的尊孔尊儒、科举取士的文化制度,也在台湾实行起来。

台南设立了孔庙,天兴,万年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成绩优秀的送太学,一部分官员从太学里选拔出来。

郑氏政权鼓励高山族人受教育,儿童入学读书,家族得到减免赋税的优待。

郑氏统治台湾的时间虽然不长,由于它招致了大量的汉族人来台,又把明朝大陆上的制度移殖到台湾,因此台湾与中国大陆实质上没有太大的分别了。

1683年,郑成功之孙郑克塽向清朝投降。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在台湾、澎湖驻军。

闽粤沿海人民不断前往开垦,至1887年,人口增加到三百二十余万人。

台湾处于统一的全国政权统辖下,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密切台湾同大陆的联系。

中国大陆的各种制度在台湾深深扎根。

台湾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从此与祖国大陆息息相关,成为一个整体。

二、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起抗击侵略者台湾与祖国大陆一衣带水,隔海峡与福建省遥遥相望。

东西方侵略者对台湾无不垂涎三尺。

荷兰、西班牙是最早强占台湾的西方殖民者,他们占据台湾的南北端以后(1642年西班牙被荷兰赶走),对当地人民实行残暴的统治和无情剥削。

高山族和汉族人奋起反抗。

宜兰一带的高山族人多次打退西班牙的进攻,保卫了宜兰不被侵占。

郭怀一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反抗荷兰的起义,遭到野蛮的镇压,但扑灭不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怒火。

郑成功1661年率大军在台南登陆,受到汉族和高山族人的热烈欢迎。

郑成功对荷兰殖民者发出招降书,义正辞严地宣告:“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③,要求荷兰侵略者退出台湾。

荷兰殖民者起初想负隅顽抗,最后终于在投降书上签字,结束荷兰在台湾的殖民统治。

此后他们又多次派船舰来台骚扰,第三次还侵占了基隆和淡水,于1668年被驱逐。

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

此后,施琅认识到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性,要求加强防务。

他说:台湾“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之左护,东南数省之藩篱。

此地原为红毛(指荷兰人)所据,无时不在贪涎……”④四十年后,清将蓝廷珍也说:台湾“沃野千里,粮糈足食,舟楫之利通天下,万一为盗贼所有,或荷兰、日本所据,则沿海六、七省皆不得安枕而卧,关系东南半壁治乱,非浅尠也。

”⑤他们的意见受到清政府的重视,加上当时国力强盛,台湾处在全国政权统一管理下,外国势力不敢染指台湾,因而在鸦片战前的一个半世纪里,台湾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飞速的发展。

鸦片战争时期,英侵略者多次窜到台湾窥探,由于台湾军民团结一致,认真戒备,英国没有得逞。

台湾道姚萤总结台湾抗英斗争取胜的原因是:“擐甲之土,不懈于登陴,好义之民,咸奋于杀敌”,⑥无疑是恰当的。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侵略者挖空心思,妄图霸占台湾。

1867年美国远东舰队司令派舰来台,对琅峤地区的高山族发动攻击。

高山族人英勇抗拒,击毙美国舰长,迫使美军仓皇撤走。

美国侵台失败后,怂恿日本出兵台湾。

日本借口琉球船民在台被害,1874年派军队三千人在琅峤登陆,由于高山族人奋起抗拒,清政府又调集兵力,在台湾作了适当的部署。

日本得到“赔款”和清政府错误地表示日本出兵为“保民义举”,从而为其兼并琉球取得“根据”以后,侵台日军才从琅峤撤走。

中法战争期间,法国集中大批船舰和数千名军队,猛攻基隆、淡水。

法军还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企图切断大陆同台湾的联系。

大陆军民运兵、运械、运饷,突破封锁线,支援台湾抗法斗争。

正是由于全国一心,军民一致,挫败了法军夺占台湾的计划。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从此它又一次沦为殖民地。

全国人民痛斥清政府割地,台湾人民发出誓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他们组织义军与在台清军配合,同侵台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从6月到10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敌人反复周旋,节节阻敌前进,每一步都要他们付出代价。

在战斗中,涌现了象吴汤兴、徐骧、吴彭年、杨泗洪、简精华等一大批民族英雄。

他们为捍卫祖国神圣领土而奋战到底,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宁死不屈的气概。

在侵台过程中,日军战斗和伤病死亡三万余人。

当时有人指出,如果清军在平壤、鸭绿江都象在台湾那样战斗,割辽、割台事件决不可能发生。

⑦同年11月,日本宣布“全台平定”,台湾人民立即掀起遍及全岛的武装反抗,一直坚持到1902年。

日本侵略者慌了手脚,顾此失彼,1895年到1898年三年间四易台湾总督,也无济于事。

日本采取灭绝人性的残暴手段镇压反抗群众,除战死不计外,1897年到1902年,台湾同胞抗日志士被捕达8030人,其中3473人被害。

台湾同胞在日本统治下,受尽了亡国奴的凌辱和痛苦,他们争取回到祖国的斗争从未间断过。

在半个世纪里,较大规模的反日起义,包括1930年台中高山族人的雾社起义,共二十多次。

尽管这些起义都遭到日本的野蛮镇压,但动摇不了台湾人民要求摆脱桎梏,争取解放的坚强决心。

正是由于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以及大陆和台湾人民风雨同舟,为保卫台湾、反对侵略的长期坚持不懈的斗争,二战后,1945年10月25日中国台湾地区受降主官陈仪接受日军的投降,结束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

台湾人民在这一天几乎家家祭祖,户户焚香,欢庆台湾从新回归祖国,情绪热烈激昂,令人感奋。

三、台湾与大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台湾早期居民是中国人,一部分是从大陆东南沿海直接进入台湾的,他们成为泰雅、赛夏、布农等族的祖先;另一部分是南下东南亚的中国南亚蒙古人后裔进入台湾的,成为鲁凯、雅美、阿美、卑南等族的祖先。

今天生活在台湾的中国人,有汉族和高山族人,其中汉族人口占百分之九十八。

台湾的汉族人,世居台湾和光复后来台的合在一起,占人口压倒多数,他们的“根”都在大陆,是大陆汉人的后裔。

这些汉人惓惓于祖国大陆,怀念故土的感情非常强烈。

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骨肉同胞。

长期以来,台湾人民为开发和建设台湾,并同全国人民一道保卫台湾反对外国侵略,发扬了中华民族朴实勤劳,艰苦卓绝的优秀品质和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这些高贵的品德是我国人民在伟大的历史熔炉中冶炼出来的,成为维系和团结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巨大力量,是任何外力摧毁不了的。

试想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后,台湾的境况将会大不同。

台湾在强大祖国的保护下不用再受外敌的欺侮,从此安全有可靠保证。

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是台湾发展的强大后盾。

祖国不仅能为台湾的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原材料、能源以及广阔的市场,也是台湾同胞最理想的用武之地。

此外,中国的统一,不仅有利于中国本身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同各国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参考文献:①陈寿:《三国志·孙权传》,260页②郁永河:《采硫日记》③连横:《台湾通史》,14页④施琅:《靖海纪事》,下卷⑤蓝鼎元:《东征集》,卷3⑥姚萤:《东溟文后集》之《奉逮入都别刘中丞书》⑦洪弃父:《台湾战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