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0章 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第10章 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第十章 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巴氏杆菌属 里氏杆菌属
嗜血杆菌属
巴氏杆菌科包括: 1.巴氏杆菌属: (1)多杀性巴氏杆菌(最重要一种) (2)嗜肺巴氏杆菌,鸡巴氏杆菌,产气巴氏杆 菌,鱼巴氏杆菌,马巴氏杆菌,杀鱼巴氏杆菌, (13种)。 2.曼氏杆菌属:溶血性曼氏杆菌,(过去归于 巴氏杆菌属,称为溶血性巴氏杆菌)。
用符号表示时菌体抗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放在前面,荚膜 抗原用大写英文字母放在后边中间用冒号隔开。
如出血型败血菌株,用6:B表示。
动物的主要血清型:羊以6:B为多;猪以5:A和6:B为多,家 兔以7:A为主。
五、致病性
对鸡鸭鹅,马牛羊猪兔均可致病。 急性型:出血性败血症迅速死亡。禽霍乱 亚急性型:粘膜,关节部位发生出血性炎症。 慢性型:猪羊的萎缩性鼻炎,关节炎,局部化脓炎症
4.血清琼脂:菌落在45℃折光下观察,新分离的强 毒株可见到荧光,据有无荧光及荧光色彩可分为 三型: Fg型:菌落小,蓝绿色带金光,边缘有狭窄的红黄 光带,对牛羊猪为强毒菌,对鸡等禽类毒力弱。 Fo型:菌落大,桔红色带金光,边缘有乳白色光带, 对鸡兔为强毒菌,对猪,牛,羊毒力弱。 Nf型:无荧光,为Fg和Fo型经多次传代后毒力下降 转为无毒株
(二)培养特性:必须供给x因子和v因子。
x因子:是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耐热120℃ 30min不破坏, 它是细菌合成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接触酶,过氧 化物酶的辅基。
v因子:血液中的V因子一般处于抑制状态,加热后,抑制物
被破坏,V因子释放出来,将血液加热80~90℃,15min, 即制成巧克力培养基。
二、培养特性
对营养要求较严格。在普 通培养基上生长贫瘠,血 液或血清培养基中生长良
好,长成灰白色露珠状针
尖大小菌落,不溶血,麦
康凯培养上不生长。
1.血平板:圆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露 珠状小菌落,不溶血。 2.血清肉汤:开始清度混浊,4~6天后管底 出现粘稠沉淀,表面有菌环。 3.麦康凯平板:不生长。
嗜血杆菌在巧克力平板上生长较佳:圆形,光滑,边 缘整齐,灰色半透明的小菌落。
(三)致病性
引起人,猪、鸡多种动物发病。 1.流感嗜血杆菌:引起各种呼吸道感染及小儿急 性脑膜炎。 2.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包括 心肌炎,腹膜炎,脑膜炎,关节炎。
3.昏睡嗜血杆菌:引起牛的脑膜炎,母畜流产, 仔畜败血症。
曼氏杆菌属
溶血性曼氏杆菌:牛、绵羊的肺炎,新生羔羊的 败血症。 里氏杆菌属 鸭疫里氏杆菌(原叫鸭巴氏杆菌):引起雏鸭传 染性浆膜炎,引起死亡。
放线杆菌属
1.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传染性胸膜肺炎。 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需添加V因子,常用巧克力培 养基培养,血平板上β溶血,产生CAMP现象。
2.林氏放线杆菌:致牛羊的放线杆菌病,主要侵害 皮肤和软组织,引起化脓及肉芽肿,尤其致下颌淋 巴结的脓肿,牛舌肉芽肿使舌肿大,称为“木舌 病”。也可致绵羊的皮肤,肺脏及猪的乳房脓肿。
4.生化试验:所有培养基中加入x和v因子。
复习思考题
1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形态染色及培。
3 嗜血杆菌为什么需要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进行分离培养?
4 什么叫“卫星现象”?
4.动物致病性:血清肉汤培养物0.1ml小白 鼠腹腔注射,24-48h死亡,而后剖检可分 离到该菌。 5.血清试验鉴定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
七、免疫防治
1.患病动物痊愈后,可获得较强免疫。
2.疫苗:猪肺疫弱毒疫苗(猪三联疫苗:猪瘟、猪
丹毒、猪肺疫),禽霍乱疫苗。
3.高免多价血清紧急预防和治疗。
4.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磺胺,链霉素。
六、微生物学诊断
1.取材:取新鲜的病料如渗出液,心血,肝、脾, 淋巴结制成涂片或触片。
美蓝或瑞特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 G染色为G-,初诊为巴氏杆菌。 2.分离培养: ①血平板:湿润露珠样小菌落,不溶血。
②麦康凯:不生长。
3.生化特征:三糖铁:斜面黄色/底部黄色, 不产生气体。
糖发酵:葡萄糖+ 麦+ 肌醇+ 棉子糖+
3.里氏杆菌属:鸭疫里氏杆菌(过去叫鸭疫巴氏杆 菌)。
4.放线杆菌属: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林氏放线杆 菌,驹放线杆菌,猪放线杆菌。 5.嗜血杆菌属:昏睡嗜血杆菌,副猪嗜血杆菌,血 红蛋白杆菌,流感嗜血杆菌8种。 6.泰勒菌属:马生殖道泰勒菌(过去叫马生殖道嗜 血杆菌)(1种)。
巴氏杆菌属(Pasteurella)
三、生化特征
葡萄糖 果糖 甘露糖 半乳糖 大多数甘露醇 山梨醇 木糖 + 乳糖 + 鼠李糖 + + 杨甘 菊糖 + + +
-
-
-
-
靛基质+ 触酶+ 氧化酶+ VP- MR- H2S+
四、抗原性 2种抗原
K抗原(荚膜抗原)有6种:A B C D E F(另一种不详)。
O抗原(菌体抗原)有16种:1-16。
4.副禽嗜血杆菌:引起鸡、火鸡的鼻炎。
(四)微生物诊断 1.取材涂片染色检镜:
G-,短杆菌,美兰染色两极着色。
2.分离培养: 取病料接种巧克力琼脂和鲜血平板上培养观察结果。 血平板:不生长, 巧克力琼脂:生长良好,则怀疑为嗜血杆菌。
3.V因子需要试验:
挑取可疑菌落接种兔鲜血平板,再用金黄色葡萄球 菌点种或垂直划线,置5-10% CO2 37℃培养,由于金色葡 萄球菌在生长过程中可合成V因子,并在培养基中扩散, 所以愈靠近金葡萄菌的嗜血杆菌菌落越大,越远越小,甚 至不生长,该现象叫“卫星现象”。
本属细菌已报道有20多种,多杀性
巴氏杆菌(P.multocida)是本属中最重
要的畜禽致病菌,可引起多种动物发生
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
一、形态及染色
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菌G-菌,单个
存在,有时成双排列,病料涂片用瑞氏染色
或美蓝染色时,可见典型的两极着色,培 养物所作的涂片,两极着色不明显。
驹放线杆菌:引起幼驹化脓性肾炎,关节炎,马的 流产,败血症,肾炎,心内膜炎,幼猪的关节炎, 猪流产及心内膜炎。
猪放线杆菌:引起猪的败血症,肺炎,肾炎,关节
炎,马败血症,牛流产,存在正常的组织中,属 于条件性致病菌。
嗜血杆菌属
是一群酶系统不完全的G-杆菌,生长需要血液 中的生长因子,尤其是x因子和v因子。 (一)形态及染色特征: G-短杆状,也有呈球状,杆状或长丝状,无 鞭毛,无芽孢,新分离株有荚膜,美蓝染色两极着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