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氏杆菌

巴氏杆菌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溶血性巴氏杆菌
1、形态和多杀巴氏杆菌相似 2、营养要求不严格: (1)普通琼脂生长良好,24h后,菌落 呈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 (2)血琼脂上,新分离菌微弱的溶血。 连续传代培养,溶血性减弱或消失。 (3)麦康凯上缓慢生长。
第四节 放线杆菌属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林氏放线杆菌、 驹放线杆菌等。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一、形态及染色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旧称猪胸膜肺炎 嗜血杆菌或副溶血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 有荚膜的多形性小球杆菌,无运动性,不 形成芽胞。

一、多杀巴氏杆菌
1、形态染色 (1)G-,细小短杆菌、两端钝圆、中央 凸起、近似椭圆形。 (2)无芽胞,无鞭毛,有荚膜。 (3)两极染色(美兰或瑞氏染色)。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两极着色
2、培养特性 (1)需氧或兼性厌氧; (2)最适温度37℃,pH7.2~7.4。 (3)营养要求稍高:普通培养基中 加蛋白胨、血液、血清或微量血红蛋白时 可促进生长。 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 菌落形态: 血琼脂:光滑、湿润、水滴样、边缘整 齐、淡灰白小菌落,不溶血。
二、培养:兼性厌氧菌 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需添加V因 子,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呈不透明扁平的圆 形菌落,其大小为1-1.5mm,周围呈β溶血, 用白金耳触之有粘性感,本菌产生的溶血 素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毒素具有协同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增强其溶血性,CAMP 实验阳性。
三、抗原及血清型: 根据荚膜多糖和LPS的抗原性差异, 迄今已发现两个生物型共14个血清型。生 物Ⅰ型(NAD依赖菌株):1-12和15。 中的1、5、9、10、11五种血清型致病力最 强。 生物Ⅱ型(NAD非依赖菌株):13和14。 分布于欧洲及美国,其致病性比生物Ⅰ型 要弱。 主要血清型间缺乏交叉免疫性。
四、致病性与免疫性 猪是本菌的专一宿主,可致猪感染出 现典型的胸膜肺炎。 毒素是本病的主要 毒力因子。 五、微生物学诊断 取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 化鉴定。
在血清琼脂上培养24h后,长成淡灰白色、边 缘整齐、表面光滑、闪光的露珠状小菌落。 于45度折光下观察时,在菌落表面可看到 荧光,根据荧光的颜色及有无荧光可分为3 型 Fg型:此型菌落较小,呈兰绿色带金光,边 缘有狭窄的红黄光带,对牛、羊、猪的致 病力较强,对禽类的毒力较弱。 Fo型:此型菌落大,呈桔红色带金光,边缘 有乳白色光带,对鸡及兔等为强毒菌,对 猪、牛、羊等家畜的毒力则微弱。 Nf型:不带金光,也无毒力,上面两型经人 工多次传代后可变为此型。
6、致病性 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亦称出血 性败血症)。不同动物的巴氏杆菌,常对该 种动物呈现较强致病力,对其他动物较少 引起交叉感染。 可 引起的疾病: 出血性败血症 出血性炎症 关节炎 局部化脓性炎
7、微生物学诊断
采集病料 染色镜检 生化试验
分离培养及纯培养 动物感染实验 动物死后剖检 观察病变
血清琼脂平板
3、生化特性 ① 分解葡、蔗、果、甘露和半乳,产酸 不产气。 ② 大多数发酵甘露醇。 ③ 一般对乳糖、鼠李糖、杨苷、肌醇、 菊糖和侧金盏花醇不发酵。 ④ 产生H 2S、分解NH3、IMViC+- --、还原硝酸盐、还原美蓝、接触酶阳 性、氧化酶阳性、不明胶液化
4、抵抗力不强 5、抗原结构 抗原结构复杂,主要有荚膜抗原和菌体 抗原。 (1)荚膜抗原:分成A、B、D、E、F5 个血清群。 (2)菌体抗原(O抗原):共12个型。 (3)我国禽巴氏菌以5:A最多,其次是 8:A;猪以5:A、6:B为主,其次是8:A和 2:D;牛、羊以6:B最多;家兔以7:A为主, 其次是5:A。
第十 八章
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内容: 第一节 巴氏杆菌属 第四节 放线杆菌属 要求: 一、掌握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性和诊断 要点、它与溶血性巴氏杆菌的鉴别要点。 二、了解放线杆菌属对畜禽致病菌种的主 要生物学特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第一节 巴氏杆菌属
• 杆菌科是一群个体微小、粗短、卵圆 形的G-杆菌。为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 巴斯特最早发现,故名巴氏杆菌科。 巴氏杆菌属细菌主要的菌种: 1、多杀性巴氏杆菌(P. multocida) 2、溶血性巴氏杆菌(P. haemolytica) 3、脲巴氏杆菌(P. ureae) 4、嗜肺巴氏杆菌(P. pneumotropic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