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网络规划资料整理最终版

物流网络规划资料整理最终版

第1章物流网络概述1.网络的特征:P3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层次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分布性、异构性、自治性、协同性2.物流网络:➢在网络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适应物流系统化和社会化的要求发展起来的,由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网络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的总称。

3.物流网络的基本特征:P6●服务性●开放性●信息先导性●外部性和规模效应●整体性●服从性4.物流网络的结构:P7●流动结构——具有七个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径、流速、流效●功能结构——物流网络的基本功能: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供应链物流结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流通物流、消费物流●治理结构【指资源配置的管控机制和方法】∙多边治理(市场治理):交易各方通过合同确立交易关系,合同纠纷时引入第三方机制,即法律∙三边治理:物流资源的需求方、供给方、第三方共同治理∙双边治理:物流资源买卖双方共同治理∙单边治理(垂直一体化):将外部治理变成内部治理,将企业外部供给变成企业内部供给●网络结构【指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增长极网络:星形、扇形∙点轴网络:带型、环形∙多中心多层次网络:网格型●产业结构:物流基础业、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系统业、第三方物流业、货主物流业5.微观物流网络:P121)制造企业——生产场所●包括:设施网络、供应网络、仓储网络、配送网络、装卸搬运网络2)批发企业——存储场所●关键点:配送中心(选址)3)零售企业——市场场所●关键点:终端设施网络(选址、布置要尽可能贴近和满足顾客)、仓储网络(向零售商提供花样繁多的商品)6.宏观物流网络:P131)物流园区物流网络●物流园区是一个大的物流节点●主要功能:集成、整合。

提供一体化服务。

2)城市物流网络●主要功能:聚集、扩散、中介。

3)区域物流网络●与行政区域不同,区域经济没有明确具体的界限●特点:以城市为核心,辐射发展;明显的层次特征;依托信息网络实现一体化管理协调。

4)国际物流网络●目的:实现国际商品交易●依托:物流节点、运输航线、物流信息●特征:跨国性、多样性、复杂性、风险性7.物流网络的作用:P231)提高物流网络规划设计水平2)提高物流企业(企业物流)管理水平3)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课后习题:第1题:什么是物流网络?物流网络有那些典型结构?答:物流网络的定义,物流网络的结构第3题:物流网络分哪两类?各包含哪些内容?答:微观物流网络、宏观物流网络。

具体分类及特点。

第2章设施选址1.设施选址包含两个层次的问题:P271.选位:选什么地区(区域)设置设施。

沿海/内地,南方/北方,国内/国外2.定址:在选定地区内再选择具体位置。

2. 具体地点选择应考虑的因素P30●选位的因素:销售市场、资源市场与供应、交通、土地、自然、人力资源、社会环境与政策、基础设施∙城市的大小∙地价、用地的政策限制与发展∙与外部的衔接∙周边自然地理环境∙居民的态度3. 影响设施选址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P32(原表格太乱,自行整理以帮助记忆)●经济因素:∙供应及成本:原料~;动力和能源~;水资源~;劳动力~;土地成本和建设费用∙运输成本:零配件~;原料~;产品~∙金融因素:税率、利率、保险;资本市场和流动资金∙各类服务及维修费用●非经济因素:PESC∙政治:当地政策法规;政治环境;环境保护要求∙环境:气候和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城市规划和社区情况;教育服务∙竞争:发展机会;同一地区的竞争对手;供应与合作环境4. 单设施选址模型:重心法5. 多设施选址模型(了解)P40●网络覆盖模型:集合覆盖模型(用尽可能少的设施覆盖所有需求点);最大覆盖模型(对有限的网点选址,为尽可能多的对象服务)●线性规划模型:目标规划法、树形搜索法、动态规划法、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法(最有前景)●系统仿真模型6. 设施选址评价方法(了解)P52●成本因素评价法:盈亏点平衡法、重心法、数值分析法、简易线性规划法●综合因素评价法:分级加权评分法、因次分析法课后习题:第4题分别简述影响设施选址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

第9题用重心法计算最佳场址有哪些不足之处?参阅“单设施选址模型的一些简化的假设条件”P371.模型常常假设需求量集中于某一点。

实际上需求来自于分散于广阔区域的多个需求点。

市场的重心通常被当做需求的聚集地,而这会导致某些计算误差。

2.模型一般根据可变成本进行选址。

没有区分在不同地点的建设成本及其他相关运营成本(如劳动力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公共事业费用)。

3.假设运价随运距成比例增加。

然而大多数运价是由固定部分和可变部分组成的,实际运价的线性特征是被扭曲的。

4.网络节点之间的路线常被假定为直线,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很少。

5.该模型不是动态的。

无法找到未来收入和成本变化的解。

第12题计算题设产量为x台,列方程即可第3章设施规划系统布置设计(SLP)1.设施布置的内容P69●物流和物料搬运设备●容量和空间要求●环境和美学●信息流2.工厂系统布置设计基本要素P71●产品P 生产的商品、原材料或者加工的零件和成品●数量Q 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路线R 制定加工工艺流程,形成生产路线●辅助服务S 生产车间这一主体的周围环境,如传送过程、维修、发货、文书●时间T 在什么时候,用多少时间生产出产品。

包括各工序操作时间、更换批量的次数等3.物流中心的系统布置要素(注意二者区别)P72●商品种类I 商品品项数●商品数量Q 出货数量●物流路径R 两方面含义:供应链物流渠道;货物在物流中心的作业流转路线●服务水平或内部服务单位划分S 服务品质;作业区域与辅助服务区的设置会影响物流中心的服务能力●交货时间T 交货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设施作业能力●配送对象或客户E 客户对象(经销商、零售店)不同,其订货要求不同。

●物流成本C 注意研究:商品传送的作业费用、设施建造费用4.综合相互关系的等级及划分比例P79关系密切程度等级符号作业单位配对比例/%绝对必要靠近 A 1~3特别重要靠近 E 2~5重要I 3~8一般O 5~15不重要U 20~85不希望靠近X 0~10课后习题:第10题简述工厂系统布置设计与物流中心内部布置的基本要素。

工厂:PQRST 物流中心:IQRSTEC第14题根据作业相关图,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第4章搬运系统规划1.搬运系统分析(定义)为了提高搬运系统的合理化程度,减少搬运作业的工作强度,消除不必要的搬运作业活动,提高搬运作业的活性指数,对构成物料搬运系统的物料,人员,移动设备与容器(搬动单元),移动路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各种移动图表化,为系统布置设计优化提供决策依据,以促进设施内部物流活动合理化。

2.物料搬运分析3项基本内容(了解)—(习题出现):●搬运的对象●移动的路径方向●移动所采用的搬运器具3.SLP(服务定位协议)与SHA(安全散列算法)的关系(了解)●两者具有共同的目标,其出发点都是力求物流规划合理化,SLP重点在于空间的合理规划,使得物流线路最短,在布置时搭配合理,尽可能减少物流路线的交叉,迂回,往复现象,SHA重点在于搬运方法和手段的合理化,即据所搬运物料的物理特征,数量以及搬运距离,速度频度等,确定合理的搬运方法,选定合适的搬运设备,使搬运系统的综合指标达到最优。

●两者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行SLP时,尽可能考虑到SHA的需要,SLP和SHA交叉进行,互相补足。

4.分析各项移动时需掌握的资料●物料(产品物料类别)●路线(起点和终点,或搬运路径)●物流(搬运活动)5.物料搬运路线的选择(理解)—(习题)6. 确定搬运方法●按作业对象划分∙单件作业法∙集装作业法∙散装作业法●按作业手段和组织水平划分∙人工作业法∙机械化作业法∙综合机械化作业法●按装卸设备作业原理划分∙间歇作业法∙连续作业法●按作业方法划分∙吊装吊卸法∙滚装滚卸法●按货物特点划分:∙成件包装货物的装卸搬运方法和设备∙长大重体货物的装卸搬运和设备∙散装货物的装卸搬运方法和设备∙流体货物的装卸搬运方法和设备∙危险货物的装卸搬运方法和设备6.方案评价:●优缺点比较法考虑因素(重点)1)与生产流程的关系及为其服务的能力2)产品,产量和交货时间每天都不一样时,搬运方法的通用性和适应性3)灵活性(已确定的搬运方法是否易于变动或重新安排4)搬运方法是否便于今后发展5)布置和建筑物扩充的灵活性是否受搬运方法的限制6)面积和空间的利用7)安全和建筑物管理8)工人是否对工作条件感到满意9)是否便于管理与控制10)可能发生故障的频繁性及其严重性11)是否便于维护并能很快地修复12)施工期间对生产造成的中断,破坏和混乱程度13)对产品质量和物料有无损伤的可能14)能否适应生产节拍的要求15)对生产流程时间的影响16)人事问题,即能否招聘到具有良好工作习惯的熟练工人17)能否得到所需要的设备18)同搬运计划,库存管理和文书报表工作是否联系密切19)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地,气候,日照,气温20)与物料搬运管理部门的一致性21)由于生产中的同步要求或高峰负荷可能造成的停顿22)对辅助部门的要求23)仓库设施是否协调24)与外部运输是否适应25)施工,培训和调试所需的时间26)资金或投资是否落实27)对社会的价值或促进作用●因素加权分析法步骤1)列出运输方案需要考虑或包含的因素或目的2)把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的加权恒定为10,再按相对重要性规定其余各因素的加权值3)标出各比较方案的名称,每一方案占一栏4)对所有的方案的每个因素进行打分5)计算各方案的加权值,并比较各方案的总分第5章仓储规划与设计1.仓储的作用●调节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进行产品整合●调节供需,创造时间价值●预防偶发事件2.仓库的类型:(习题出现)1)自有仓库●优点:∙为企业本身提供较高的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其经营政策和操作程序就可以按照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在拥有长期大量的仓储业务量的情况下,自有仓库的运营费用比公共存储的费用更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会低于租的公共仓库●适合采用自有仓库的情况:∙市场上没有合适结构的仓库∙灵活要求高,满足特殊的客户需要和各种∙货物存储的需要∙拥有长期、大量的仓储业务量∙需要提升企业形象2)公共仓库●优点:∙能实现比自有仓库更低的经营费用∙可通过公共仓库存储分享规模效益●适合采用公共仓库的情况:∙没有实力或意愿投资建设仓库等设施的企业∙仓储业务业务量小,需要和其他企业分享规模效益∙仓储业务季节变化性大,发展情景不明朗∙客户和商品的需求都比较通用化∙自身仓储等业务的管理能力不够3)合同仓库●优点:∙长期的合同关系使得合同仓库的总成本比公共仓库还低∙具有专业化,灵活性,可扩展性,规模效益等优势∙可提供一系列综合的物流服务●适合采用合同仓库的情况:∙既需要管理的灵活性,又考虑投资和运营成本的企业合同仓库和公共仓库,最重要的不同在于合作关系的持久程度、专门服务或定制服务的程度以及合作利润和风险的共享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