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应激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 应激与心理健康


击垮,就会犯错误。

如果对危险过分在意,过分紧张,也会
影响完成任务。焦虑如热锅上的蚂蚁,
或震惊之下呆如木鸡,或慌张之下提前
走火,都是战斗不了的。
第二阶段:抵抗反应阶段

正常反应是高效、有目的地执行任务,
处理险情问题。

高效、有目的-忙而不乱,灵活选择和处
理有限事项,注重效果,大量而又经济 地消耗体力与资源。
应激的心理反应可以分期


惊叫
否认 侵入

不断修正
应激的心理反应可以分期
பைடு நூலகம்
应激状态下的情绪反应

(1)应激可促使人的情绪向低落或高涨两个
方向发展。

一级:积极反应有利于机体对传入信息的正确
认知评价、应对策略的抉择和应对能力的发挥。

二级:消极反应妨碍个体正确地评价现实情境、
选择应对策略和正常应对能力的发挥。
二、应激过程的模式
(一)输入部分―心理应激源

1. 生物性应激源
2. 心理性应激源 3. 社会性应激源 4. 社会文化性应激源 5. 其他应激源
( 二)应激中介机制(中间因素)

认知评估:对遭遇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危
害情况作出估计。

认知评价过程分为:

初级评价:判断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
任务,屡经挫折,负性的动机与情感,可能
会使我们过早、过强、过长地受到衰竭状态
的折磨。衰竭轻者意味着虚弱、疲惫、淡漠、 抑郁等心身不适,重者可以是严重而持久的 躯体和精神的障碍。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解释

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 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 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 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 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 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 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 得性无助。
四、对应激反应的调节


(1)控制应激源
(2)改善应对水平


(3)寻求支持
(4)适当运动 (5)药物控制 (6)心理治疗
自我放松训练

1.深度呼吸训练
2.静坐与冥想 3.自我暗示 4.意向训练 5.肌肉放松训练

就到这里吧,休息休息。
救援史上的奇迹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在王家岭煤矿事 故救援现场说,王家岭煤矿救援创造了 中国救援史上的奇迹。 一个是被困人员的生命奇迹,一个是事 故救援的奇迹救援方案准备充分,各个 环节紧密相扣,排水救人、通风救人、 科学救人的原则是科学有效的。
思考题:

为什么有的时候人会被恐惧的事情吓死? 为什么在紧急的情况下,你居然能跨过一 条在平时根本不可能跨过去的沟壑?

被困的153人获救115人

据山西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现场消息,在被困的
153人当中,王家岭煤矿事故获救的被困者已达
到115人,井下的其他38人有望生还。

5名遇难工人遗体于5日晚升井,33人仍然被困
水和求生意志是必备条件


在突发性灾难面前,心理暗示对于增加生存 几率极其重要。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源于灾难 中的乐观心态。如果是一个人遇险,会增强 恐惧感,难保持坦然的心态等待救援。 此次事故是集体遇险,因此相互安慰、鼓励, 以集体的力量增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也 增加了他们的生存几率。

2、应激源的危急性:

是指“火烧眉毛”的应激情境。在大
多数情况下,应激的严重性随着所需
顺应的临近程度不同而变化。

例如:大学生们考试来临 、跳伞运
动员在真正面临实际跳伞时,焦虑状
态才达到最高水平。

3、对应激的认知:
认知影响个体情绪的变化, 也影响应激源的后果和作用。 如果不能预料新的顺应要求,

为什么长期的精神紧张会导致人胃痛?
一、什么是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
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和适应性 反应。
应激的理解:
(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
(2)应激是一种反应
(3)应激是刺激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4)应激是机体对内在外在环境变化的应对过程
应激包括三个阶段:

警戒反应阶段
抵抗阶段 疲惫阶段
会增加紧张程度。因此,支持和帮
助的方式、方法必须得体合适。
三、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适度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适应能
力,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促进人格的成长与发展
及身心健康水平。

持久而强烈的应激、长期的紧张和困扰,可导致交感-
肾上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垂体-甲状
腺系统活化而产生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
应激状态下常见行为反应表现
逃避与回避
退化与依赖 敌对与攻击 失幼与自怜 物质滥用
(四)结果部分
1、顺应要求的性质:多种应激源同时施于某
个个体身上,对个体的生理、心理的损害很大, 后果将很严重。 例如:某人最近被工作单位解职,心脏病发作, 又获知子女因偷窃而被司法机关拘留,这时出现 的多种应激源的共同作用的后果就会相当严重。
第三章 应激与心理健康
主讲:李文霞
案例分析:

1、美国学者做的青蛙入油锅实验;
2、冷藏箱锁住工人事件; 3、二战阵亡的英军将士; 4、王家岭矿工获救。
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
3月28日14:30分许发生,逾百名矿工被困井下8天 8夜,让我们关注生命的奇迹 /zt2010/wjlmines/index.htm /a/20100406/000692.htm 被困的153人获救115人 /a/20100406/000929.htm 工人获救后问候家人 央视记者报道时哽咽

次级评价:是否可通过个人能力进行改变。
认知因素在应激中的作用

研究证明对事件认知评价在生活事件与应激之
间确实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身同时受到社会 支持,个性特征等间接影响对事件的认知。

案例:S—O—R 考试失利
(三)反应部分

1. 适应效率的减弱 2. 对其他应激源失去抵抗 3. 有机体的磨损

从后果看: 这个阶段如何用力做功,还影
响着第三阶段的衰竭是否一定出现以及
如果出现会有多严重。
第三阶段:疲惫反应阶段

理想的情况——得到充分休养, 或顺利完
成任务而凯旋,可能不用进入真正的衰
竭期;积极的动机与情感可以预防衰竭、
加速恢复的过程。
不利的情况——

任务艰巨,胜利遥遥无期,甚至没有完成好
第一阶段:警戒反应阶段

这时机体所发生的生理变化(例如心率
加快、促肾上腺素活跃)心理变化(紧
张、恐惧、愤怒、悲伤、思维狭隘等),
是机体正常防御机能的表现,如短期内 应激源消失即恢复正常状态;

面对警报和险情,警觉期正常的反应是提高 警惕、神情专注、动员潜能、蓄势待发。如 果反应迟缓、麻木不仁、动员不足、粗心大 意、麻痹轻敌,进不了警觉期,就会被轻易
低水平的抵抗

忙乱、判断草率、犹豫不决,分不清轻重缓
急,思想矛盾,情绪不稳,操作无力且不精
确,不能与别人简明扼要沟通,不知自我保
护,无的放矢,浪费弹药。
抵抗期的前因与后果:

从原因看: 在白热化的抵抗期表现如何,
既取决于平时的心身健康状况、一般素
质与专业素养、险情严重程度、团队合
作、资源装备和上级组织指挥水平等内 外因素,也取决于警觉期的准备情况。


又没有现成的应付手段可资
利用,就会使个体处于高度 的应激状态中。

4、个体对应激的耐受性:面对一定的应激
源,其后果的严重性在通常情况依赖于个体对应激 的耐受性。


5、外界的帮助和支持
缺乏外界的精神或物质的支持,会
增加应激源的强度,从而减弱人对
应激的承受能力。

但家庭及朋友的支持行为,有时也
(2)应激状态下主要情绪反应表现
焦虑
恐惧 抑郁 愤怒
人在应激状态下的行为反应?

变相依赖:指个体在应激状态下依靠吸烟、 喝酒或过量饮食等不良行为来对付环境。

反常动作增加:指个体在应激状态下表现出 来的与平时大相径庭的行为特征。

攻击性行为:指个体为了减轻应激威胁,而 选择某种目标进行发泄。(直接、转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