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管理学
人处于世,离不开管理。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也就是沟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在生活里,我们要用到的管理学很多,接触的也很多,但是在某些时候我们因为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管理学,所以在接触或利用管理学知识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
比如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加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时候,或只是在班级里。
这就要求我们懂得利用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
从班级走出来,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我们有时会加入一到两个社团,在那里给自己学习或加强自己的能力。
在社团里,从上到下都有明显的层次划分,因而管理权限上也比较分明。
从会长到副会长,会长助理,再到办公室主任,副主任,还有其他各部门门的部长,最后到所有协会成员,共分为三层,每一层都会被赋予相应的管理权力。
这种层级设计就是在职能与职务设计以及部门划分的基础上,根据组织内外能够获取的现有人力资源情况,对初步设计的职能和职务进行调整和平衡,同时要根据每项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确定管理层级并规定相应的职责、权限,通过规范化的制度安排使得各个职能部门和各项职务形成一个严密、有序的活动网络。
由于管理的层级比较少,信息的沟通和传递速度比较快,信息失真度低。
比如会长与副会长对于各部门负责人在沟通中信息传递,作为首次传递肯定是准确无误的。
除非是在用词方面或者眼神或者一些行为导致倾听者接受错误的信息。
而部门负责人直接把握问题的关键,对下属提出指导建议,下属执行计划,也会是正确的。
我有幸在大二期间,担任一个社团的部长,即是该社团的中间管理层,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自身的意志去开展活动,对于处理部门任务或人际关系和紧急状况,也有一定的感悟。
首先部门的设置是为了保证社团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将
活动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岗位上去,而这种岗位的任务需要一定的人数合作完成。
而且部门需要例会来促进沟通。
在会议上,部门负责人通常都强调本协会文化,给所有成员灌输协会自有的思想,让部员对协会的忠诚度得到一定的提高。
从而改变成员对协会不统一的态度,增强各层级之间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以加强协会整体的办事效率。
其次,事实上,新生并不太清楚学生组织的运作方式,但是又有极大的热情,介于这两点,只要是组织上要求的事情,都会积极地完成。
所以当上部长,需要注意合理分配工作,要进行授权,不能将任务全都揽在自己身上。
比如共享部门内部权力,激励部员努力工作,把某些权利授予下级,下级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自由决断,灵活处理问题。
同时也要和部员处理好关系,除了是上下级的关系,也是是同学、校友,这样可以调动部门的积极性。
但也不能一味追求和睦的氛围而导致自己的威信完全丧失,这样会导致部门安排的工作无人去做,或无所谓做得怎么样。
所以说,在我们身边,对于管理学的利用是非常多的,有时候我们没有去在意。
但我们学习过管理学这门课程之后,要认识到管理学的重要性,要学以致用、合理利用管理学。
以上就是我对身边的管理学的一些简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