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1第三章 秦汉时期秘书机构(上)
3.1第三章 秦汉时期秘书机构(上)
☆文化,文学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取得不少领先于世 界的成就,南北文化领域出现不同的特点。
★秦汉时期的秘书工作:
一、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二、秦汉时期的秘书官吏 三、文书档案工作
一、秘书机构的确立与演进
(一)从丞相府到尚书署 (二)其他中央秘书机构
(一)从丞相府到尚书署
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作为政府中枢机构,
关
键
词
丞相府被尚书台逐步取代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在封建社会中,皇帝设臵秘书机构的目的是集国家权力于
一身,保证其实行君主独裁。一旦此秘书机构职权扩大,威胁
到皇权,皇帝就对其进行抑制、削弱,或直接将其解散,重新 设立一个听命于他的新的秘书机构。这种现象自西汉武帝始,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成了一条规律,称之为“膨胀—回位” 现象。
其秘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寺为辅。
秦朝的丞相府仅有参谋权,没有决策权。
秦朝的丞相府实际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办公厅”,丞相
相当于皇帝的首席参谋兼“办公厅主任。
西汉建立,武帝对政体开始实行变革,中央秘
书机构也开始演进。
1.削弱相府,起用尚书
2.尚书署的设立
3.尚书台最后取代相府 4.尚书台的结构及地位
1.削弱相府,起用尚书
汉初,丞相府仍如旧制,是皇
帝处理政务的办公厅。
丞相职权扩大,地位得到了一 定的提高,拥有了一定的决策 权。例如汉武帝时期的田蚡。
丞相府演变为政治实体了。
从刘邦起,皇帝致力提高皇权制度,一方面极力提高 专制地位,一方面是丞相的权势日益增大,皇权于相 权产生了矛盾。
汉武帝时,担心皇权旁落,开始削弱和抑制丞相的职 权,命令三公之下的九卿可以不通过丞相府而直接向 他奏事,由他批答。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秘书工作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始皇
汉高祖刘邦
★秦汉时期社会状况
☆政治上,首次建立我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 权制国家; ☆经济上,经济初步发展; ☆民族关系,秦汉王朝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 效管理;
☆对外关系,秦汉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发展起来;
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
三公之下设九卿: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后改称光禄勋;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也称卫将军;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后改大司农;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它使得封建社会中央秘书机构处于反复建立、兴盛、削弱、
解体、重新建立的周期性演变过程,使得秘书官员的职名处于 不断变更,秘书处于不断流动中,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二)其他中央秘书机构
1.御史寺秘书职能的盛衰
2.皇宫、朝廷的秘书机构分流 3.皇宫其他秘书官职
4.宦官秘书
5.信访机构
1.御史寺秘书职能的盛衰
力,还将相府的一些秘书职能划给御史寺,使御史
寺的规模也随之扩大。
两汉时期,御史寺秘书职能最盛。
汉成帝时,御史寺秘书职能消失了。
御史府
2.皇宫、朝廷的秘书机构分流
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
皇帝之下设三公:
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
西汉灭亡后,刘秀建东汉,沿袭西汉制度。
刘秀进一步提高皇权,削弱三公权力,直接处理政务。
刘秀继续增强秘书处尚书台的职权,凡章奏、拆阅、批处、
审查、诏书的起草、封印、转发、记录,底本的保存,帝命 的传达,百官的选任、奖罚,无所不统。
到此,标志着从汉武帝开始的将相府的秘书智能转移至皇宫 的任务已经完成。
马、丞相并列为相,进一步削弱相权。
统治者进一步信任尚书,将尚书组织成独立的官衙,
称尚书署,其办公处设于皇宫内,称禁中、省中、
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故习称尚书台。
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形成。
官署名。汉武帝始臵。东汉中枢机关。因位于宫中的中台,故以台 名,并有中台、台阁、台省等别称。(下为尚书台遗址)
3.尚书台取代相府
秦朝,御史府的职责: (1)收受公卿、百官吏民的奏事。 (2)掌管版籍、地图等重要档案和法律文件,以供官民查阅。 (3)受命处理皇帝亲自交办的事项。 (4)受遣代皇帝巡视各郡务。 (5)遣往各郡监理郡务。 (6)负有监察百官之职。 (7)被遣往军队监军。
西汉,御史寺职权增大:
除了上述职责外,皇帝为了削弱丞相府的权
东汉时期的宦官与外戚之间的斗争:
郑众专谋除窦宪
“五侯”逞凶除梁冀
5.信访机构
秦汉时期,在九卿之一卫尉的属下设立公车
府,公车府内设有谤木和肺石,凡是不属朝 廷受理范围的申诉,都可以来此申诉。
秦汉时期,各级地方政府都有秘书机构,如
主簿、记事令书、书史、书佐等秘书。
本 节
确立时期
膨胀—回位 尚书台结构 公车府 宦官秘书
3.皇宫其他秘书官职
秦汉两代,除了尚书和宦官秘书外,主要的皇宫秘书官职有:
谒者——负责传达皇帝命令的人员。
符玺令——负责保管皇帝印玺的人员。
太史令——执掌转为推算历法,保管档案、图籍,不参与政事。
女史——专记录皇帝言行的女官。
秘书监——掌管图籍档案,相当于皇宫档案馆馆长。(我国历 史上首次出现带有“秘书”两字的官职,并非秘书官员。)
这种情况下,奏折越来越多,汉代皇帝开始让尚书初 阅。
尚书一职在秦朝已有,汉朝沿臵,属于皇帝的私府, 设有四人,其中一人为首领,称为尚书仆射(pú yè)。
尚书由于经常接近皇帝,被委托拆阅奏章,提出初 步意见,进而它们有权裁决奏章。
尚书职权增加,地位提高。
2.尚书署的设立
汉成帝时,把原来的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与大司
4.尚书台的结构及地位
光武帝时期的尚书台规模颇大,结构严谨。
官员:
尚书令 尚书仆射
尚书左丞
尚书右丞
部门
三公曹
二千石曹
吏部曹
南主客曹
民曹
北主客曹
尚书台官员品位不高,但备受皇帝优待。 尚书令朝会时,皇帝特为他设专座,不与百官联席, 以示殊荣。
而且,在路上和其他大臣相遇,一般都有让台官先行。 要想掌握国家大全,必须总领尚书台事务。 尚书台的发展至东汉末年,职权膨胀,俨然如昔日丞 相府,被曹操以秘书令替代。
4.宦官秘书
秦朝,秦始皇万年对大臣疑虑
重重,宠信身边的宦官,授之
以保管印玺、起草文书的秘书
职权。如宦官赵高。
两汉时期,皇宫中的秘书主要有:
中常侍——侍从皇帝,出入宫廷,待从皇帝,传达 诏令。
侍中——侍从于皇帝左右,品位低,权利不小。 黄门侍郎——又称给事黄门侍郎,侍从皇帝,传达 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