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政治下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高二政治下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一、课前预习★预习指南1.学习目标:知识点识记理解运用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存在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价值观的多样性√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学法建议:学习本框时,在了解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要学会运用推理的思维方式说明社会存在与价值观的关系。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因此,社会存在决定价值观。

第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它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人生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即反作用。

由于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具体参见下图:3.情景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近些年来,人们大量使用木制一次性筷子。

〔1〕长此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2〕从价值导向角度看,出现了什么问题?[提示](1)会直接导致森林覆盖率逐步下降,以致破坏生态环境。

(2)这种现象说明,人们在充分利用森林的经济价值时,却忽视了它的生态价值,以及生态环境被破坏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

这种片面的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不仅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最终也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

★信息点击两个年轻人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

有一天,他们结伴在大街上行走,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地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起。

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两个年轻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

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高兴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

英国青年对此不可理解,说:“你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能这么快地‘发’了?〞犹太青年说:“因为我没有像你那样绅士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

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

怎么会发大财呢?〞4万元毁了双料硕士在铁窗里度日如年的王伟时一回忆起往事总是流出悔恨的泪水。

他因受贿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 年6个月,20多年艰苦努力所取得的辉煌荣耀,将永远离他而去。

20年前,王伟时从技校毕业,分配到上海某国营航标厂任技术员。

他聪明好学,在科研领域勤奋钻研,研制出国际一流的产品,在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部级和大型航标工程科研项目十多项。

王伟时坚持自学不辍,1995年他先后获得某名牌财经大学工业经济系和美国某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业务上的成功使他官运亨通,先后担任科研室副主任、厂长助理、副厂长。

1995年9月,王伟时临危受命,出任连年亏损的航标厂厂长。

在他的带领下,该厂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市场上击败了许多国内外的竞争对手,当年即扭亏为盈,净盈利550万元。

功成名就的王伟时渐渐觉得,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企业富了,我却没富〞,王伟时的心态失衡了。

1996年底,航标厂下属一个分厂的厂长蔡某向总厂提出个人承包分厂,在“酒桌谈判〞时,蔡某表示,只要王伟时帮忙在承包金上松松口,事成之后送5万元酬劳。

王伟时心动了。

在他拍板下,总厂与蔡某达成的承包款及以后每年的增幅均大为降低。

感激不尽的蔡某数日后塞给王伟时4万元,王伟时心领神会地收下了。

仅仅这样一次越位,很快就有人举报。

经过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反贫局的周密侦查,王伟时受贿案发,1997年年初,他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

“香菇城〞的灾难浙江省庆元县有“香菇城〞之称,世界每年香菇产量10万吨,中国占了8万吨,庆元县就占l万吨。

20世纪80年代后期,庆元“香菇经济〞迅速崛起,消耗了大量的木材,致使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当年茫茫的原始林海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阔叶林的储量几乎为零。

经济上去了,灾难来到了。

目前,全县有100多处受灾点,危及89个村庄、1.17万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课堂释疑★要点直击1.哲学价值概念不同于经济学价值概念。

经济学的价值仅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活动,是商品交换的依据。

而哲学上所说的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可见,哲学上的价值比商品的价值更广泛、更抽象。

商品的价值只是其中的具体领域的价值。

哲学上的价值与经济学中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含义有一致性,但也有严格区别。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在商品经济领域中研究的问题,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用货币去交换。

哲学上的价值是世界观领域中的问题。

2.有关价值观的几个问题。

(1)价值观是对价值进行评价的根本观点或评价标准。

(2)价值观具有多样性。

价值观的不同,从性质上区别就是有正确价值观与错误价值观之分。

(3)价值观不同于人生价值观,它们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4)价值观的多样性不等于价值观的阶级性。

价值观的多样性包含价值观的阶级性,但不等于价值观的阶级性。

价值观的多样性中,还有更多不具有阶级性的内容。

3.价值观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导向作用是指什么?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首先要判断这些活动是否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事,人们是不会去干的。

从认识活动来说,人们不可能在同一条件下去认识周围众多的事物,人们总是把自己的认识活动局限在某些甚至某一事物上,这就是说,认识活动是有指向性的。

那么,指向什么呢?这又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一般地说,对什么事物的认识有价值,人们就去认识这些事物;这就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事物的导向作用。

从改造世界的活动来说,要看这一改造活动对人是否有积极意义,是否值得去做。

值得做,就去做,就把活动指向它,否那么,就不去做。

这就是价值观对人们进行改造事物的导向作用。

4.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通过哪些方面表达出来的?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具体表现在: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2.教学难点:〔1〕价值的概念。

〔2〕价值观的概念。

★案例精析【例1】〔单项选择题〕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首先要判断自己的活动是否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事,人们是不会做的。

这说明 ( )A.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价值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C.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D.价值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解答】C【点评】此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人们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结果,人们做有价值的事也不例外。

A项是说价值观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B项是说做什么事有价值,因此,A、B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导向作用是不同的。

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那么会起阻碍作用。

因此,D项笼统地说价值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是片面的。

故A、B、D 三项均不能选。

【例2】〔单项选择题〕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

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人类开始反省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共生共荣、协调发展。

于是,一种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也就应运而生,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这说明 (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观没有客观标准,凡是对自己有用的事物即有价值④错误的生态价值观必然危害人类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答】C【点评】此题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价值观知识的考查,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①和②是正确观点,而且符合题干要求,无论是过去人们错误的生态价值观,还是现在形成的“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科学的生态价值观〞,都是由当时的客观条件及人们的利益决定的。

条件和需要变化,价值观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③本身错误,价值应有客观标准。

④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所以④也应入选。

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为好。

只要排除干扰项,再进行适当的组合分析,就能较容易地选出正确答案。

【例3】〔不定项选择题〕1998年特大洪水的发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有些地方为了发展本地经济,乱砍滥伐,围湖造田,这样就加剧了灾害程度。

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党中央要求各地立即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做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以上事例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综合判断人们活动的价值D.人类的活动有时受价值观的支配,有时并没有价值评判标准【解答】ABC【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观的产生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考查的能力有理解能力、比较能力。

此题的中心意思是说人们新的生态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旧有生态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价值观是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的作用是不同的。

所以A、B项是正确的,旧的生态价值观的错误,是由于我们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所以,我们要综合判断人们活动的价值,因而C项也是正确的。

D项说法是错误的。

人们的活动总是受价值观的支配,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价值观有所不同而已。

【例4】〔论述题〕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2〕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解答】〔1〕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2〕第一,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是科学的社会意识。

只有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才能正确处理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点评】对同一事实、同一现象,运用不同的知识分析说明,是近年来高考常见的现象之一,它表达了高考突出综合能力考查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