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目录
1 负数
2 百分数(二)
★生活与百分数
3 圆柱与圆锥
4 比例
★自行车里的数学
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6 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概率
4.数学思考
5.综合与实践
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量的相反意义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例1、例2的时候,通过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对温度计的认识和了解,描述并表示气温的意义,理解负数的意义;再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情境,例如:存入支出、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感受生活中存在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例3时,利用正、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自主探究和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负数的认识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1)
(教材第2页例1和第3页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
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
1.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2.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有条件的可播放天
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
(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
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认识
【新课讲授】
1.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
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
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2.教学教材第3页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
(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
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
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
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3.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
像+8,+4,+2000,+500,+100,+20 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师设难:“我认为0应该归为正数一类。
”
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4)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温度低。
2.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
组织学生动手填一填,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41
答案:正数有:2.5 +4
5
负数有:-7 -5.2 1
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1课时负数的认识
0℃ -3℃
3℃(+3℃)
正数:负数:
+8 -8 +4 -4
+2000 -2000
+500 -500
+100 -100
+20 -2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反思:
1.通过温度的概念,初步学习负数,理解气温高低与温度的关系,是负数学习
的第一步。
2.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在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在教学中不要求给正负数下定义,只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就可以了。
第2课时正、负数的表示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借助数轴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教材第5页例3)。
【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以及正数与负数的比较。
【重点难点】
认识数轴、0。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用CAI课件演示教材第5页的主题图。
教师: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新课讲授】
教学例3。
(1)教师: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汇报。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出示数轴,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
(3)让学生说出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4)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
(5)引导学生观察数轴:
①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②在数轴上分别找到
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师及时小结,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
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4题。
第4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
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教师用课件出示答案、订正。
答案:
1.略
2.第4题:点A表示的数是-7;点B表示的数是-4;点C表示的数是-1;点D表示的
数是3;点E表示的数是6。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2课时正、负数的表示
上面这样的直线叫做数轴。
教学反思:
本堂课学生的误区在于如何在数轴上找到表示负分数的点,学生很容易混淆像13
- 、3
4-这样的一些点,教师要加强此内容的指导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