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单元教学设计《负数》

大单元教学设计《负数》

大单元教学设计——《负数》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2-7页。

2.教材分析:负数这个教学内容是学生“数”概念认识的一次拓展。

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丰富了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负数,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相对完整的数的概念。

3.横向分析:北师大版教材是把它安排在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材安排在五年级上册教学,人教版教材安排在六年级下册教学。

可见,该内容比较适合小学高段的学生学习。

教材的共同点可总结为:二、整合思考在小学数学中,“认识负数”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单元,其特殊性集中表现在其独立性上,即所谓的“前无联系,后无发展”上,负数的读写认知的挑战性比较小,它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让学生经历负数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推理能力;寻找学生熟悉的蕴含负数产生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抽象能力;让学生尝试在数轴上整理数系,认识到点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和模型思想;锻炼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我们应该在整体遵循逻辑顺序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整合与拓展,将这个单元的第1课时和第2课时合并,之后再设计一节用“负数”解决问题,形成了本单元的整合框架:三、重点课例设计《认识负数》教学目标:1.经历负数的产生过程,初步体会到引人适当的表示方法(符号)的必要性;初步认识负数,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正确理解“0”的意义和作用,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描述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正、负数,进一步体会到正负数的相对性,理解负数的意义。

3.体会正负数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和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负数,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正确理解“0”的意义和作用,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难点:体会到正负数的相对性,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初识概念,引出负数1. 教师:关于“负数”,你已经知道些什么?你在哪里见过负数?教师板书课题“负数”。

学生举例,教师依次出示课件。

2. 教师介绍负数的知识背景:吉拉尔(A.Girard)1595-1632 法国数学家提出用减号“-”表示负数和减法运算,用加号“+”表示正数和加法运算,他的提议很快得到人们的公认,并一直沿用至今。

他的提议为什么会很快得到人们公认呢?3. 出示游戏情境。

有一个抢答比赛:共30题,3个小组抢答,每组3人。

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

得分相同,加赛分胜负。

算一算:三个小组各得多少分?•第一组:答对7题,答错4题。

•第二组:答对4题,答错6题。

•第三组:答对4题,答错5题。

学生讨论,计算各个小组的得分。

全班反馈:第1小组:70-40=30第2小组:40-60=40-40-20=0-20=-20第3小组:40-50=40-40-10=0-10=-10教师追问:30是什么样的数?-20是什么样的数?-10是什么样的数?4. 教师总结:在用减法解决问题中,存在不同情形:当“被减数<减数”时,求得的结果叫做负数,用“-”号表示,如-20,-10,-3 等。

负数<0。

当“被减数>减数”时,求得的结果表示为正数,用“+”号表示(“+”也可以不写),如+30,20,+3等。

正数>0(设计意图:负数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数,学生不难从生活中举例。

但学生未必真正理解负数的本质以及负数的运算来源。

弗赖登塔尔说:“我认为超越直观而运用推理方法的首先是负数。

”“0-20”准确把握了负数的数学实质,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和交流中自主构建负数概念,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理解意义,感悟相反意义的量1. 计算下列各题:(1)8-5 (2)5-8(3)70-50 (4)50-70感悟:正数和负数是相反意义的数2.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用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选一种量为正,用正负数表示题中的量(1)某仓库运进面粉7.5吨,运出3.8吨。

选(运进)为正,运进面粉7.5吨记作(+7.5),运出3.8吨记作(-3.8 )。

(2)商店三月份盈利50万元,四月份亏损6万元。

选(盈利)为正,三月份盈利50万元记作(+50 ),四月份亏损6 万元记作(-6 )。

(3)小明向东运动50米,小华向西运动40米。

选(向东/向西)为正,小明向东运动50米记作(+50/-50 ),小华向西运动40米记作(-40/+40),小刚原地不动记作(0 )。

追问:第1、2题一种答案,第3题两种选择,怎么想?(设计意图:概念知识的习得是一个反复体验、感悟的过程,本环节把生活中的素材整合到一张表格里,将数学上的负数与生活中的负数对应起来,让学生体验感悟正负数不仅仅是符号表示不同,不仅在形式上会写正负数,而且懂得一个问题中出现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

)三、完善结构,重新认识“0”1. 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追问: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师板书: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追问:在这条直线上能找到0和所有的正数吗?(画以0为端点的数射线)追问:如果这里的负数也要在这条直线上表示,该怎么办?追问:现在请你将上面的这些正负数排排队,你有什么好方法快速判断它们的大小?(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能够理解数轴的含义,也基本能在数轴上理解负数概念。

本环节借助数学系统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呈现了数轴的自然形成过程。

)四、总结拓展,渗透文化历史投影出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

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

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

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

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教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关于负数的知识面,渗透数学文化。

)教案第一单元负数单元分析: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

从而产生了负数,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中学习,现在提前到六年级学,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教学要求: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用数轴表示正负数课时安排:1、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1课时2、用数轴表示正负数…………………………1课时第一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绿色圃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

(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片头)二、教学例1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1)现在你能看出长沙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

)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高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长沙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长沙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

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高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教学例21、让学生从课本第3页的表格中观察,知道了什么?2、讲解为了表示收入与支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表示,一种是正数,一种数是在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负数。

3、学生小组讨论和交流,理解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并学习正确的读法和写法。

四、巩固练习1、先读一读,再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中。

-214 +23 -3.4 0+74.5 -4.8 -82 +50正数负数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米。

3、判断题:(1)0是负数。

()(2)在写正数时,“+”号可以省略不写。

()(3)零上60C(60C)和零下60C(-60C)是两种相反的意义的量。

()(4)不是正数。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布置作业:第6页第1、2题第二课时用数轴表示正、负数教学内容:用数轴表示正负数例3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 5.6 +0.9 - +0 -82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 摄氏度。

二、新授:教学例3: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2、出示例3:(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