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酸奶的制作.ppt

酸奶的制作.ppt


8
5、新型菌种的研究、选育和培养:
1)益生菌在酸奶中和人体内的存活状况; 2)选育产降血脂降压物质的益生菌菌株; 3)选育耐氧性能强的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生 产菌株以满足商品化生产的要求; 4)选育耐酸和耐胆汁的益生菌菌株以保证它们 能够在人的胃酸和肠道的胆汁中生存; 5)选育在高温下产酸快同时在低温下基本不产 酸或产酸甚微的生产菌株以解决酸奶后酸化问题; 6)选育产粘菌株以增加产品粘度; 7)选育产香菌株以提高产品风味质量; 8)选育抗噬菌体菌株以解决噬菌体污染难题
2)保温培养:根据采用菌的生理特性,保 温培养至凝固; 3)重复以上操作:取出1—2CC上述凝固物, 按上述方法移入灭菌培养基中保温培养。反复 数次使乳酸菌充分活化。 2013-7-9 41
2、菌种的保存:
目的:维持菌种活力
方法:将凝固后的菌种保存于0—5度冰箱中, 每隔2周移植一次。
2013-7-9
26
2、调配型乳酸菌饮料 与发酵型乳酸菌饮料:
1)生产工艺不同: 乳酸菌奶饮料经过乳酸菌发酵,是发 酵产品; 乳酸饮料、酸酸乳饮料是以水、牛奶、 白糖、柠檬酸或乳酸等配制而成,不经过 发酵,属于调配产品。
2013-7-9
27
2)营养价值和功能不同:
发酵型乳酸菌奶饮料含有大量对人体有 益的乳酸菌和乳酸菌有益代谢产物,具有乳 酸菌及发酵产物的生物功能,是有益健康的 理想奶饮品; 普通的乳酸饮料没有乳酸菌及乳酸菌的 代谢产物,乳糖也未降解;有的产品甚至采 用水解蛋白替代牛乳。
2013-7-9
20
4)改善睡眠的作用:由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
5)抑制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发酵过程中乳 酸菌能产生抑制肿瘤发生、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抗诱 变活性物质; 6)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病等也有一定 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013-7-9
21
益 生 菌
概念:益生菌是某些可以添加进食物的活微生
2013-7-9 22
3.调节肠道免疫功能。 4.促进生长、控制感染与增加营养素的 消化利用率。 5.刺激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和胃肠胀气。 6.促进钙、镁、铁、锌和维生素D的吸 收。 7.减轻乳糖不耐受症状。 8.降低高血压。 9.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0.抗肿瘤作用(正进行动物试验)。 11.提高对放射线的耐受性。
2013-7-9
18
2、保健作用
1)克服、缓解乳糖不耐症; 2)改善便秘:酸乳中产生的有机酸可促进 胃肠蠕动和胃液的分泌; 3)整肠作用: 肠道内的细菌统称为肠道菌群,包括有害菌 和有益菌,在正常情况下,有益菌占优势,这称 为肠道菌群平衡状态,当平衡破坏时,机体呈现 病态。
2013-7-9
19
酸奶或乳酸菌饮料中的益生菌能抑制 肠道内腐败菌的生长繁殖,改善肠道菌群 平衡,防治细菌性腹泻,从而发挥整肠作 用
发酵乳制品
——被称作人类身体健康的卫士
酸奶 乳酸菌饮料
2013-7-9 1
酸乳与乳酸菌饮料
◆ 概述:
1.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2.定义与分类
3.营养保健作用 4.几种产品的比较
◆ 发酵剂及其制备:
◆ 加工技术: 1.凝固型酸奶;2.搅拌型酸奶
2013-7-9
◆ 质量标准及其质量控制
2
发酵乳制品的历史、现状 与发展趋势 历史:对发酵乳的科学研究始于19世纪末,经历了
三次大的变革
1910年,俄国著名科学家梅契尼可夫指出: 酸牛乳中的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在人体肠道内可 抑制腐败菌的繁殖。在世界范围掀起了第一轮 消费发酵乳的热潮
2013-7-9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专用纯菌种开始使用 并能利用现代化装置进行工业化生产,使得 酸乳制品生产实现了现代化、规模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其他有益菌如:双 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等菌群在 人体肠道的存在及其特殊性功能也逐渐被人 们所认识,从而引发了发酵乳制品的第三次革 命。
2013-7-9 10
3、发酵乳制品包装的差异化:
1)容量差异化:从适合儿童使用的50g到 满足家庭需要的1000g不等, 2)材质多样化:塑料、纸和玻璃, 3)形态多种多样:各种形状的杯、盒、瓶、 袋;新颖的字母杯和上下装等。 给消费者更大的选择空间。
2013-7-9
11பைடு நூலகம்
发酵乳制品 的定义及分类
物,增添后可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对人们的健康起 到有益作用,特别对婴儿、老人、急性胃肠病人或 使用抗生素、激素、同位素及免疫抑制剂后肠道菌 群失调的病人更为有益。 如双歧杆菌等。
保健作用:
1.抑制肠道致病菌,控制内毒素血症与腹泻。 2.酶解膳食纤维,生成短链脂肪酸,为肠道上皮 细胞提供能量,生成表面活性物质,维持屏障作用。
制备步骤::
脱脂乳 新鲜全脂乳 灭菌(90度、30~60分) 冷却(43度)
或复原乳
2013-7-9
39
工作发酵剂所用培养基与发酵 原液的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 么?
2013-7-9
40
二、菌种的复活与保存
1、菌种复活:以恢复菌种活力
1)移取菌种:先将装菌种的试管口用火焰 灭菌,然后打开棉塞,用灭菌吸管从试管底部 吸取1—2CC纯培养物,立即移入预先准备好的 灭菌培养基中;
2013-7-9
28
发酵剂及其制备

概述 ◆ 制备 ◆ 质量控制
2013-7-9
29

一、发酵剂的概念:

1、发酵剂:是制作发酵型乳制品的特定微生
物的培养物。内含高浓度的乳酸菌。
◆商品发酵剂(乳酸菌纯培养物):所购得的 原始菌种。
◆母发酵剂:商品发酵剂的初级活化产物。
◆中间发酵剂:生产发酵剂的中间环节。
2013-7-9
37
普通发酵剂的制备
一、培养基的选择与制备
1、母发酵剂、中间发酵剂的培养基:
选择:选用优质、无抗生素残留的脱脂乳粉制 备,最好不用全脂乳粉。培养基干物质含量为10— 12%。 杀菌条件:90度、30分钟或121度、15分钟。
2013-7-9
38
2、工作发酵剂培养基:
选择:选用优质、无抗生素残留的脱脂乳粉 或全脂乳。
2013-7-9
12
思考题:概念之争
何谓酸乳制品、乳酸菌 饮料、乳酸饮料?
2013-7-9
13

定义:

酸奶是用鲜奶(或奶粉)和白砂糖为主 要原料,加入经特殊筛选的乳酸菌,在适 宜温度(30-40度)下发酵制成的乳制品。
2013-7-9
14
分类:
◆按产品的组织状态或生产方法分:凝
固型酸乳和搅拌型酸乳;
2013-7-9
4
我国制作酸奶的历史悠久,后魏贾思勰 在《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酸奶的做法; 100年前,北京城内有俄国人开的酸奶 铺子; 后来在上海也出现了手工制做酸奶的奶 店,1919年,上海某公司从国外引进菌种, 并开始机械化生产酸奶。
2013-7-9
5
60年代,天津、哈尔滨等地用手工方式制做 酸奶; 70年代初天津、北京等地用半机械化方式生 产酸奶 ; 进入80年代,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西安、 哈尔滨等地都建起了现代化的酸奶生产线 ; 80年代中期,我国的乳酸菌饮料实现了商品化。
2013-7-9
6
现状:
1、品种多、功能全、风味丰富:有芦荟
酸奶、黄桃酸奶、草莓酸奶等四十余种酸奶品种; 2、发展快:我国乳酸菌奶饮品目前正以每 年25%的速度快速递增; 3、新型发酵剂的研究与开发:制备直投 式(可直接使用,有冷冻浓缩型和冷冻干燥型)酸奶发酵 剂、高活力酸奶发酵剂;
4、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
2013-7-9 35
双歧杆菌
生理特征:是人体肠道内典型的有益细菌,它
的生长繁殖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 是专型厌氧乳酸菌,产酸力低(凝乳时间需18-24 小时),进行异型发酵菌(产生3:2的醋酸和乳酸)。 目前耐氧性的双歧杆菌已经应用在实践中。
2013-7-9
36
保健作用:
1.抑制和杀死肠道病原菌,使肠道菌群维持平 衡状态,减少因肠道紊乱引起的消化系统病症,尤 其是对肠胃功能失调的婴幼儿和一些长期口服抗菌 素而引起肠胃功能失调的病患者; 2.增强肌体免疫力:双歧杆菌能分解N-亚硝胺、 产生具抗肿瘤特性的胞外多糖、能分泌双歧杆菌素 和类溶菌物质,增强人体免疫抗病力。 3.双歧杆菌能在肠道内自然合成多种维生素。
2013-7-9 23
是食品经济的新增长点:为此,各国科
学家都在加大对益生菌的研究力度。不仅运用遗传 和微生物育种技术,而且采用基因重组等手段,不 断挖掘新的优良菌种和改良现有菌种。 益生菌高新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食品经济中的 一个新的增长点。
2013-7-9
24
几种产品的比较
1、酸奶与乳酸菌饮料:
◆工作发酵剂(生产发酵剂):用于实际生产。
2013-7-9 30
二、发酵剂的作用:
1、进行乳酸发酵:分解乳糖产生乳酸;
2、产生挥发性风味物质丁二酮、乙醛等,使产品 具有典型的风味; 3、对脂肪、蛋白质的降解具有一定作用,提高产 品的消化吸收率;
4、酸化过程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2013-7-9
31
三、发酵剂常用菌种
◆按原料中脂肪含量分:全脂酸乳、脱
脂酸乳;
◆按菌种种类分:普通酸乳、双歧杆菌
酸乳、嗜酸乳杆菌酸乳、干酪乳杆菌酸乳;
2013-7-9 15
◆按产品口昧分:天然纯酸乳、调味酸乳、
加糖酸乳等; 1.1 纯酸牛乳:以牛乳或乳粉为原料,脱 脂、部分脱脂或不脱脂,经发酵制成的产品。 1.2 调味酸牛乳:以牛乳或乳粉为主料, 脱脂、部分脱脂或不脱脂,添加食糖、调味剂 等辅料,经发酵制成的产品。 1.3 果料酸牛乳:以牛乳或乳粉为主料, 脱脂、部分脱脂或不脱脂,添加天然果料等辅 料,经发酵制成的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