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意识与注意
二、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 调节和监督功能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及外部表现
生理机制
从其发生来看,是有机体的定向反射。
所谓定向反射,是指有机体对新异刺激物的一种应答性反应。
定向反射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从注意的神经过程看,是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和优势兴
奋中心。
狭义的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广义的指注 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人的注意会不随意地离开客观事 物,产生一种周期性起伏的现象,即注意周期性的加 强或减弱
保持稳定注意的条件
与主体状态密切相关
与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把内部注意和外部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
三、注意的分配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二、催眠
三、白日梦和幻想
一、睡眠与梦
关于睡眠的研究
测查睡眠者的脑电,记录其身体各项功能的变化, 如呼吸、肌肉强度、心率、血压等,以这些指标的变 化作为睡眠研究的主要信息源。
波和波
当大脑处于清醒、安静和休息状态时,出现波。 波波幅稍大,频率较低,每秒8-13个周期。 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出现波。波 波幅较低,频率较高,每秒14-30 个周期。
睡眠的周期
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 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REM)阶段。 睡眠周期通常为90分钟,每晚重复几次。随着 睡眠进行,深度睡眠时间越来越短,而快速动眼睡 眠时间逐渐加长。
睡眠的四个阶段 和快速动眼睡眠
第一阶段:脑电波是混合的, 频率和波幅都较低。 身体状态:放松,呼吸缓慢,容易被外部刺 激惊醒,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这是一种短 暂爆发的,频率高的、波幅大的脑电波。 身体状态:放松状态,很难被唤醒。约20分 钟。 第三阶段: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 时也会有“睡眠锭”脑电波。 身体状态:继续放松。约持续40分钟。
不应该过分强调能动性,因为人的意识绝大多数 还是受到外部世界的限制。
四、生物节律的周 期性与意识状态
人的意识状态的变化与人的身体功能的周期 性变化密切相关,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他们的 精神状态、精力和心情的波动与变化。 人体的生物节律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 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自然变化。如:通常人的 各种生物节律都是1天或为一个星期。另外,梦 的周期大约为90分钟,女性的月经周期为28天。
快速动眼睡眠:
上述四个阶段大约持续1小时 到90分钟,之后进入此阶段,⊿波 消失,出现高频、低幅的脑电波,与个体清醒状态的 脑电活动很相似,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 动,且常伴随着梦境。
身体状态: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 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
成年人的睡眠模式
睡眠形态的个别差异
除失眠以外,睡眠障碍还包括:
突发性睡眠症 睡眠窒息 白天嗜睡
梦
对梦的不同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
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过程的最 可靠的途径。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 式出现在意识中,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 映。这些冲动和愿望在清醒状态下不被社会伦理道德 所接受,受到压抑和控制,而在睡眠状态下,意识的 警惕性放松,这些冲动和愿望就会在梦中表现出来。 所以,通过分析精神病人的梦,就可以进行心理治疗。
三、有意后注意
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从它具有预定的目的方面看,它类似于有意注意 从它不需要意志努力方面看,它类似于无意注意 它是个人的心理活动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的 指向和集中,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 有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
转移快慢难易的条件
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 新活动和任务的特点 事先是否有转移的信号 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
正确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需要注意的对象和操作
不需要注意的对象和操作 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激发学习动机
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Nhomakorabea换的规律
在同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中去的能力。 实现分配的基本条件
同时分配的几种活动中至多有一种是生疏的 同时注意进行的各种活动之间形成了动作系统
有一定的技巧
四、注意的转移
根据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 到另一个对象,或者在同一活动中由一种操作 过渡到另一种操作。
工作方式就象一个全或无的开关。
四、注意的几种学说(二)
衰退说 美国心理学家特雷斯曼是主要代表人物。认为过滤器 工作方式是衰减,被拒绝的信息不是完全被阻断,只 是次要的信息被衰减,而重要的信息能通过,并反映 到意识中。否定全或无的工作方式,应把单通道改为 双通道或多通道,她用双听追随实验来证实。 右 耳 ( 追 随 耳 ) : There is a horse understand the word . 左耳(非追随耳)Knowledge of on a hill. 结果: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
第四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第二节 注意的一般问题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什么是意识 二、什么是无意识 三、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性 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和意识状态
一、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从不同的角度看: 1、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 注意集中等。
第四阶段: 大多数的 脑电波开始呈现为⊿波。 这个阶 段被称为深度睡眠。 身体状态: 身体各项指标都 变慢,梦呓、梦游、尿床等, 大多数发生在这个阶段。身体的各项功能性指标 变慢。 第三、四阶段通常被叫做慢波睡眠(SWS),几乎 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否则的话, 就预示着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是否有预定的目的 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大小,可以把注意分 为: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一、无意注意
什么是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个体的有意识的控制:熬夜或闹钟 生物节律的控制:入睡的时间与持续时间 个性特征的影响:紧张忧虑的人与外向的人 心理状态的影响:忧郁与愉快的人 白天活动的影响:激烈的活动增加慢波睡眠 成熟发展的影响:不同年龄的人睡眠不同
睡眠的功能
解释一:
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 恢复。
解释二:
与生物进化有关的生态学理论解释。睡眠可以 使动物避免消耗能量,和在一天中不适应的一段时 间内避免受到伤害。
为什么夜间比白天疲劳?
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 理状态的周期起关键作用。视交叉上核的活动影响 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有镇静剂的作用, 可以减少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白天光线激活 视交叉,抑制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所以不会感到 那么疲劳。
人的意识状态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密 切相关。
一时间进入人的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举例:超过一定范围的波长就看不见,超过一定 频率的声音就听不见。当人们集中做事时,对身边的 事物视而不见。 原因:认知过程的性质;认知技能
能动性 人们有时候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 到事实上不存在的东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 外部的信息内容,构建自己的意识内容。 如:不舒服时,可能会产生“幻听”、“幻视” 等现象;盲点现象。 提醒:
2、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 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 的 回忆等。 3、从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和活动。
4、在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
如何理解意识?
1、意识是一种觉知。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3、意识是高级心理状态。
刺激物的开始与终止 刺激物的新异性
主体状态
对客观刺激物的需要和兴趣 当时情绪状态 已有的知识经验
二、有意注意
什么是有意注意
有一定目的,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也称随意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加深对活动任务的理解。 培养间接兴趣 合理地组织活动 用坚强意志与干扰斗争。
2、心理学的观点
梦是个体对脑的随机神经活 动的主观体验。通常情况下,一 定数 量的刺激对维持脑与神经系 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睡眠情况下,刺激减少,神
经系统产生一些随机活动,梦就是认知系统对这些随
机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的过程。
3、认知的观点
梦担任着一定的认知功能。睡眠中认知系统依 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 这些活动 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梦的功能 就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 之成为可用的知识。
外部表现
适应性运动。
无关运动停止。 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四、注意的几种学说(一)
过滤说
主要代表人物: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
他认为,信息加工受通道容量限制, 为了避免超载,需 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出一些有意义的,与当前有关的信
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的信息可暂时存在感觉登 记暂时储存,不让进入大脑过滤器。
二、什么是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是个体不曾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人的许多心理活动常常是无意识的。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1、无意识行为 边交谈,边骑自行车 2、对刺激的无意识 “视而不见”现象 3、盲视 脑损伤病人,可以区分处于视野黑点中的不同 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