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专题一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专题一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导入环节: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找出问题的重要性以及问题怎么找,引出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

学生开展的活动:根据问题进行冥想、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2、课堂探究环节:本环节包括了确定课题的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寻找问题环节。

分小组寻找并讨论我们身边的问题,每个小组选定一个问题。

学生开展的活动:思考、讨论、展示、完成拓展任务。

第二个环节:问题转换成课题环节。

学习选题的原则,对照自己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完成从问题到课题的转换。

学生开展的活动:讨论分析、展示、完成拓展任务。

第三个环节:精雕细琢环节。

问题上升为主题,确定研学题目。

学生开展的活动:讨论、完成拓展任务。

3、回顾与延伸环节学生开展的活动:自我评价、独立思考、论证。

4、总结与提升环节学生开展的活动:思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选题的原则;2、主题的提炼和确定。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跳出常规思维,用创新的思维和眼光去选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教学准备】1、搜集整理案例、资料,起草教学设计;2、制做课件;【教学过程】开场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本书的课题研究之社会诚信。

显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呢就是社会诚信,那课题研究呢?怎么算研究?从哪儿开始研究?这个需要从脑子出发。

那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社会诚信。

环节一(导入环节)首先播放两个小视频,来源网络的关于生活诚信和考试诚信的两个微电影。

电影情节很简单,一个欠钱不还遭同学孤立,一个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

情节很俗,但是很常见,在身边真实发生着。

[设计意图]用代入感较强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自身的思考,让学生对“诚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且大致知道一点本节课的内核。

环节二(课堂探究环节)第一个环节:(头脑风暴)每位同学分发一张白纸,思考问题:提到诚信,你想到了什么预设结果:商鞅立木取信;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第二个环节:(连连发问)刚才大家提起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和语句,那么还有没有另一个角度的头脑风暴?比如,有很多关于诚信的问号?第三个环节:(官方决定)通过第一个环节我们想到了很多,通过第二个环节,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也进行了很多的思考。

那么,我们国家和社会对于诚信有哪些规定呢?带领大家学习课本,2004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将诚信教育纳入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之中,把诚信作为学校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建立学生诚信记录评估表;确定每年九月为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

为了保证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教育部考试中心启动了“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系统”试点建设。

2008年国家教育考试诚信网站正式开通。

把考生参加各项国家教育考试的违规行为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并依法向社会提供诚信档案查询服务。

该系统将为招生高校、用人单位提供诚信记录查询、认证服务,对作弊考生起到有力的威慑和打击作用。

高考前夕,教育部有关部门提醒广大考生认真备考,诚信考试。

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说,发现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电子邮件、短信等手段兜售所谓“高考试题”和“答案”,骗取考生钱财。

对网络诈骗及涉嫌在考前和考中非法传播有害信息的不法人员依法进行严肃查处。

教育部有关部门强调,考生在高考中的违规行为,除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外,还将被记入诚信档案。

第四个环节:(由问题到话题)有的问题可以直接作为课题的题目,有的还不行,(存在范围太大、时间不明确、对象模糊、表述不规范等问题)现在我们进行第三个环节,请各小组结合下面的提示进行讨论,怎么把咱们小组的问题上升为主题,并且表述规范。

请组长把修改后的题目进行展示。

四大原则:1、科学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新颖性原则4、价值性原则提示:1、需要出现范围的,要划定范围2、需要出现时间的,要给出时间3、需要指定对象的,要明确对象常见课题表现形式:关于×××的调查研究×××在×××中的应用研究×××的实验研究×××制作工艺与流程的研究[设计意图]我在课堂探究环节安排了头脑风暴、连连发问、课题成型三个小环节,由浅入深,由表象到内里,环环相扣,把自己真正摆在引导者的位置上,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的选择、提炼和确定,力争使每个小组、每一位同学都有课堂参与感。

学生开放式的寻找问题,虽然加大了我对课堂的掌控难度,却是实实在在的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同时考验了我的临场发挥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每一个小环节后面的拓展,是课堂的细节,既考虑到要让所有同学有事可做,又深化和完善了授课内容。

环节三(研究活动策划与展示)学生选定课题后,参考课本上的研究案例,对自己的研究方法进行选择,对课题研究进行策划,小组进行展示。

现在,我们各个小组已经精心选定了课题的题目,同学们,我们确定选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思维火花碰撞,切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是我们确定研究对象,划定研究范围,规划研究内容的过程。

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干什么?由组长带领大家设计出详细的研学实施方案,然后按照计划,以团队的名义,用实践去一步步完成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创新思维,在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泪水,用行动去感悟成长。

[设计意图]把发挥的空间完全留给学生,让学生热烈讨论,选择方法,制定调查问卷,确定访谈对象等等。

迸发集体的智慧。

明确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步骤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结语:请慎独,请笃信。

用诚信洗濯你的每一个细胞,脱胎换骨。

当你用诚信铸就灵魂,你不再追求诚信。

因为你发现你已经变成了诚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针对高一学生,根据本课特点,课时安排在高一上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第一节课。

1、高一学生已经在小学和初中初步接触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这门课程,对这门课程有了理论上的初步认知和最基本的实践经验;2、高一学生对高中生活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升入高一级学府,使他们对自然、社会和自己周边的生活产生了新的眼光和认知。

3、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与初中和小学不同,他们需要更系统地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理论,更深入扎实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

而这一节课,就带领他们开启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新篇章。

1、教学环节设计和授课方式简洁,变教师的讲台为学生的舞台。

“研究性学习活动选题指导”,是高中三年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第一课,如何通过这第一节课,就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精髓所在,认识到问题意识和行动研究在本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并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反复的修改,最终确定了这一方案:去除繁琐而未必实用的高科技教学手段,恢复简单而高效的课堂,通过每个环节的环环相扣,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思维火花碰撞和创新行动的舞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得出结论。

2、完全开放式寻找问题的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考验了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

在寻找问题环节,比较安全和妥善的办法一般是教师确定一个范围,比如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等,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缩小范围,有针对性的准备应对策略。

而完全开放式的让学生从自然、社会、周围生活中进行选题,无疑加大了课堂的掌控难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考验。

这一次的课堂,我对自己的掌控能力还是比较满意的。

3、导入的问题、学生选择的问题、案例都是真实的,都是发生在身边的。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之一为发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始终渗透了对这一目标的理解。

4、课堂每个环节的衔接流畅,与学生的交流与引导有弹性,注重实效。

个人感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切实把握选题的原则,能够一步步完成课题的选题工作。

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效果等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具体内容如下:1、教学环节设计和授课方式简洁,变教师的讲台为学生的舞台。

“研究性学习活动选题指导”,是高中三年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第一课,如何通过这第一节课,就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精髓所在,认识到问题意识和行动研究在本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并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反复的修改,最终确定了这一方案:去除繁琐而未必实用的高科技教学手段,恢复简单而高效的课堂,通过每个环节的环环相扣,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思维火花碰撞和创新行动的舞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得出结论。

2、完全开放式寻找问题的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考验了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

在寻找问题环节,比较安全和妥善的办法一般是教师确定一个范围,比如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等,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缩小范围,有针对性的准备应对策略。

而完全开放式的让学生从自然、社会、周围生活中进行选题,无疑加大了课堂的掌控难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考验。

这一次的课堂,我对自己的掌控能力还是比较满意的。

3、导入的问题、学生选择的问题、案例都是真实的,都是发生在身边的。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之一为发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始终渗透了对这一目标的理解。

4、课堂每个环节的衔接流畅,与学生的交流与引导有弹性,注重实效。

个人感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切实把握选题的原则,能够一步步完成课题的选题工作。

4、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没有采用任何的高科技手段,课堂过于朴素,缺少夺人眼球的微课、微视频、课堂随录随播等教学手段,很难给人震撼,使人眼前一亮。

总之,这次评选活动,我的上课顺序是排在倒数第三,所以有幸听取了我讲课之前的所有课例,真正见识了高水平的课堂实例,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细致的打磨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实自己的课程知识,扬长避短,让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附)课堂评价设计研究性学习选题阶段小组自我评价表(满分10分)选题过程(4)选题结果(2)小组合作(4)合计1组2组3组4组5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和亮点。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高中课程结构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共23个必修学分。

这意味着这门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