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归因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归因

当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 负性的事件 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不确定的事
内容提要
1
什么是归因
2
人们是怎样进行归因的
3
归因偏差
4
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
海德的常识心理学 (素朴心理学)
“归因理论之父”
基点:人类总是试图从周围世界得出某种意义
每个人都会寻找人们行为的因果性解释行为的原因源:人 本身、环境、或两者皆有 行为结果是由个体和环境因素联合决定的
A、成功→能力和努力→自尊、自豪,增强成功期 望→趋向成就任务;
B、失败→缺少努力→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期望 →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
消极的归因模式
A、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
B、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沮丧,降低对成功的 期望→缺乏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因果关系的协变
情绪反应
行为 结果
对成败的预期 个体素质 他人言行
归因
期望变化
个体的 行为倾向
刺激
前提
认知
态度 行为倾向
什么是归因?
归因与科学解释的区别
科学解释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运用比较严密的实验和 逻辑方法进行;而归因主要是指普通个体在日常生活中 的归因,它无需理论指导,也不甚周密。
科学解释力求避免错误,既使出现失误,也往往限于人 类的认识能力,与动机因素无关;而归因却容许错误, 甚至有意出现错误,并且认为这种错误对个体的生活是 有意义的(如借口)。
归因推论的恒常原则
在行为结果中反复起作用的那些因素是该结果的原因。 每个人在归因时都有自己的原则。 eg:了解一个人,多听他人评价。“兼听则明”
海德的常识心理学(素朴心理学)
海德(F. Heider)的二分法:内部归因和外 部归因
外在归因:归咎于外在客观环境,如工作条件、 机遇、周围环境、他人等;而且认为大多数人 在同样情景下都会如此反应。
预言他人如何行动
为何要归因? ——进化心理学的解释
归因:最初的经验获得机制
人类的先民们在无数次尝试中总结经验,他们 的逻辑是从经验归纳出一般规律。他们所做的 第一步工作就是归因,这样的行为导致了这样 的结果。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的归因——这种总 结经验的方式便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看上去与生 俱来的习惯。
工作(某市 电信局)
提高知识水平 经济压力大 提高自身的地位 提高知识水平 经济收入高 工作稳定
佛家的因缘果

生活中的因果
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科学上的因果
我们手中拿一颗石头,我们一松手它就自由下落,落到 地面某处一定的位置
什么是归因?
归因的概念
归因是一种对事件因果关系进行解释的社会认 知,影响态度和进而行为。
因果关系知觉是解释行为的基本原理;
归因是利用信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 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社会心理学导论
1
第五章
归因
——我们如何解释他人、自我的行为
内容提要
1
什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归因
2
人们是怎样进行归因的
3
归因偏差
4
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
内容提要
1
什么是归因
2
人们是怎样进行归因的
3
归因偏差
4
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
动物,总希望使自 己的行为有明确的 宿引命导论
听天由命
因果律: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
维纳的成就归因 理论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亲身经历过成功和失败 的结果,并作出种种的原因推论;
三个维度上加以分类
原因源、稳定性、控制性
四个因素进行归因;
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不同的原因维度对情感、期望以及行为选择 具有不同的影响。
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
稳定性角度(1972年的归因模型)
为何要归因? ——进化心理学的解释
归因的进化意义
最根本的意义是人们为了让自己生存得更好, 让自己的基因能够更顺畅的保留下去。
更为直接的潜意识考虑(第二层面的原因):
保持更好的心理状态; 有效的防御机制; 通用的经验获得方式。
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更是人们的基 本需要!
何时归因?
人们并非事事关心,什么情况下才会劳心 费神去探究原因呢?
内在归因:归咎于自身的主观因素,如个人才 能、态度、情绪、性格、兴趣等;
海德的常识心理学 (素朴心理学)
海德除了研究事件发生的原因之外,也探 讨了对事件后果责任的知觉。他认为,在 许多情况下,明确谁应该对事情的后果负 责比谁引起事情的发生更重要。
联想责任 因果责任 可预知责任 故意责任 正当责任
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 断理论
非共同效应分析
行为都是自己选择的,不同行为产生各自的效果
将选择的和未被选择的两种效果进行比较
若两者效果不同,从效果的差异上找到行动的原因,就不 难进一步推断出内部的潜在意向或特征。
非共同性因素越少,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行为
效应1
效应2
效应3
读研(名牌 大学自费)
控制性
成功
失败
能力 努力
内部 内部
稳定 不受意志控制 不稳定 受意志控制
满意和自豪 (提高学习 的积极性)
内疚和无 助感
(会提高 )
任务的 难度
运气
外部 外部
稳定 不受意志控制 不稳定 不受意志控制
惊奇和感激 的心情
(可能提高 、可能降低
气愤和敌 意
(可能提 高)
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
积极的归因模式
外在归因分为两种:
归因于机会与运气;归因于客观环境的不利与困难
内在归因分为两种:
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归因于自身努力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原因源
内在的
外在的
能力(不可控) 困难(不可控)
努力(可控) 运气(不可控)
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
❖80年代提出了归因的第三个维度——可控性角度
原因源 稳定性 内外性
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 断理论
琼斯(E.E.Jones)和戴维斯(K.E.Davis)的 相应推断理论
通过人的外显行为是“有意图的还是偶然的”来 推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
先了解个体采取某种行为的目的 再进行由行动者意图到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
eg:“那个图书管理员帮助一个老妇人将杂货送 到了马路对面”
解释主要侧重于自然现象,往往可以客观地进行研究, 并作出一个事实判断;而归因对象偏重于社会行为,归 因时不可避免地会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属于一个价值 判断。
为何要归因?
解释的需要
对周围环境作出一致性的理解、解释
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
控制的需要
希望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的控制力与预测力, 这样人们才会感到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