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
A.C3
B.C4
C.C5
D.C6
E.C7
3.关于 CH50 试验,不正确的是 A.方法简便,快速 B. 缓冲液 pH 和离子强度增高,补体活性下降 C.补体的溶血活性与反应体积成反比 D. 敏感性低 E.过量钙、镁离子可促进溶血反应 4.关于补体结合试验,错误的是 A.敏感性高 B.特异性强 C.易出现交叉反应 D.反应结果明显 E.试验条件要求低 5.作补体结合试验时,不需作 A.抗原抗体方阵滴定 B.溶血素滴定 C.补体滴定 D.绵羊红细胞滴定 E.血清在试验前应 56℃加热 30min 6.补体结合试验用的补体,不应该 A.选用几只适龄家兔血清混合 B.保存于 4℃共当日使用 C.尽量避免振荡 D.于实验前滴定效价 E.实验时,使用 2 个实用单位 (三)、B1 型题(配伍题) 问题 1~3
E.选择前带现象 22.CFT 检测系统中血清作 56℃30 分钟处理,目的在于 A. 破坏血清中的抗羊红细胞成分 B.增强血清中抗体同抗原结合的能力 C.破坏补体,去除一些非特异反应 D. 提高血清中抗体的激活状态 E.增加补体活性 23.溶血反应的检测试剂中加入少量的钙、镁离子的目的是 A. 有助于补体的激活 B.维持合适的 pH C.抑制细菌的生长 D.抑制溶血反应 E. 保持溶液的等渗压 24.在补体参与的溶血试验中,应使用 A.一个单位的溶血素 B.二个单位的溶血素 C.三个单位的溶血素 D.四个单位的溶血素 E.五个单位的溶血素 25.在溶血素滴定时,下述哪种情况定为一个溶血单位 A.全溶的最高稀释度 B.全不溶的最高稀释度 C.大部分溶的最高稀释度 D.小部分溶的最高稀释度 E.微溶的最高稀释度 26.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缓冲液的种类与补体溶血活性无关 B.缓冲液 pH 值增加,补体溶血活性上升 C.缓冲液离子强度增加,补体溶血活性下降 D.缓冲液中钙、镁离子增多,对溶血无影响 E.钙、镁离子对稳定溶血系统无作用 (二)、A1 型题(否定型) 1.下列关于补体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补体的性质不稳定 B.标本保存应置于-20℃以下 C.在 0~10℃活性保持 3~4 天 D.加热 56℃30min 灭活 E.不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 2.补体激活替代途径的参与成分哪项除外
C.5~6% D.7~9% E.10%
8.溶血素即 A.SRBC B. 抗原 C.补体 D.IC E.抗 SRBC 抗体 9.经典途径激活血清补体作用最强的 IgG 是 A.IgG1 B.IgG2 C.IgG3 D.IgG4 E.IgM 10.补体系统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激活途径的汇合点是 A. C5 B. C4 C.C3 D. C2 E. C1 11.C3a 和 C5a 的生物学作用有 A.杀菌作用 B.过敏毒素作用 C.中和病毒作用 D.调理作用 E.吞噬功能 12.能使补体而不使抗体灭活的温度和作用时间是 A.37℃,1h B. 45℃,30min C. 56℃,30min D. 60℃,30min E.80℃,30min 13.C3b 的抑制因子是 A.I、H 因子 B. H 因子, 过敏毒素灭活素 C.过敏毒素灭活素,S 蛋白 D.H 因子,S 蛋白 E. I 因子,过敏毒素灭活素
2.试述 CFT 的原理及结果解释。 ①补体能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不与单独的抗原或抗体结合,且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 物结合后不再游离。 ②补体结合试验参与成分共 5 种,分属 3 个系统。 ③若反应系统中抗原与抗体相对应,则发生结合,进一步结合补体;加入指示系统后不发生 溶血是为阳性,反之则发生溶血是为阴性。 ④补体结合试验在抗原、抗体的定性与定量检测以及抗原性差异分析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1. ①介导细胞溶解 ②调理吞噬 ③免疫黏附 ④参与炎症反应引起机体免疫损伤 2.补体按其性质与功能分为三类,即 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共 9 种,按先后次序分别命名为 C1-C9 ②调节和控制补体系统活化的成分,多以其功能命名,如 C1 抑制物 ③补体受体(CR),以其结合对象来命名 3.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是以 IgG(1,2,3)或 IgM 类抗体结合抗原后的免疫复合物为主要激活剂, 激活过程从 C1q 开始的,补体 C1~C9 共 11 种成分全部参与的活化途径。经典途径的活化过 程可分为识别、活化和膜攻击三个阶段。 4. ①CH50 试验测定经典途径总补体溶血活性,所反应的是补体 9 种成分的综合水平。 ②方法简便、快速,但敏感性低,补体的溶血活性除与试验中反应体 积成反比外,还与反应所用缓冲液的 pH、离子强度、钙镁浓度、SRBC 数量和反应温度有 一定关系。 ③钙镁离子可稳定溶血系统,但过量反而抑制溶血反应。 5.三个系统是:反应系统、补体系统、指示系统 五种成分是:已知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抗体(或抗原),补体,SRBC 与抗 SRBC 抗体。 六、论述题 1.两种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途径 替代途径
第十九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 一、选择题
(一)、A1 型题(标准型) 1.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低的是 A.C1q B. C5aR C. C1rR D.Df D.C4 E.C5
3.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的始动分子是 A.C1s B.C1r C. C1q D.Df E.C5aR 4.补体激活的替代途径的始动分子是 A.C1q B.C1r C.C1s D.C3b E.C3d 5.在 CH50 试验中,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的关系为 A.直线 B.抛物线 C.双曲线 D.S 形曲线 E.正态分布 6.CH50 试验是以什么作为终点指标 A. 100%溶血 B. 80%溶血 C.75%溶血 D. 50%溶血 E. 25%溶血 7.SRBC 悬液浓度一般为 A.1~2% B.2~5%
14.补体占总蛋白的含量为 A. 25%± B. 15%±
C.10%± D. 1%± E. 0.5%± 15.C4 的激活剂是 A.C1q B.C1r C.C1s D.C1qrs E.C5 16.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补体是 A .C1s B.C1r C. C1q D.C2 E.C1qrs 17.当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在何种情况下方能激活补体 A.CH1 的补体结合点暴露 B.CH2 的补体结合点暴露 C.CH3 的补体结合点暴露 D.借助抗原作桥梁 E.直接同补体结合 18.IgA、IgD 和 IgE 之所以不能与 C1q 结合,是因为 A.分子结构简单 B. VH 无补体结合点 C.Fab 段结构与补体相差甚远 D. Fc 段无补体结合点 E.VL 无补体结合点 19.常规的补体滴定法是以什么来定 “实用单位” A.以发生全溶的补体最少用量 B.以发生全溶的补体最高稀释度 C.以发生全不溶的补体最高稀释度 D. 以微不溶的补体最低用量 E. 以发生全溶的补体最低稀释度 20.补体滴定时,若 1:60 的 0.12ml 补体为 1 个“实用单位”,则 0.2ml2 个“实用单位”为 A. 1:60 B. 1:50 C.1:40 D. 1:30 E. 1:25 21.CFT 前的抗原抗体方阵滴定的目的在于 A.选择抗原抗体最适比例 B.避免抗原抗体复合物太多 C.使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补体的量最多 D.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最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活物 抗原抗体(IgG1、2、3,IgM)复合物 脂多糖、酵母多糖等 参与成分 C1~C9 C3、C5~C9,B、D、P 因子 始动分子 C1q C3b 所需离子 Ca2+、Mg2+ Mg2+ C3 转化酶 C4b2a C3bBb C5 转化酶 C4b2a3b C3b)nBb 或(C3b)nBbP ————————————————————————————————
A.Hf
B. CR2 C.S 蛋白
D. If
E.CR5 1.能使 C5b~7 失去膜结合活性的是 2.能结合液相反应物,清除 IC 的是 二、填空题
1.补体的激活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为_________,一种为_________。 2.参与补体结合试验的三个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_________ 4.CH50 试验测定的是_________ 5.合成补体的主要细胞是_________ 6.CH50 法测定总补体活性,以_________为报告方式 7.具有调节 B 细胞功能,介导 EBV 感染的是_________ 三、判断题
1.补体经典途径的活化过程可分为识别、活化和膜攻击三个阶段。 2.补体结合试验阳性是指出现溶血现象。 四、名词解释
1. CH50 试验 2. 补体(Complement,C) 五、简答题
1.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2.简述补体的分类。 3.简要回答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 4.简述 CH50 试验的方法学评价。 5.简述 CFT 的三个系统、五种成分。 六、论述题
1.试比较两种补体激活途径。 2.试述 CFT 的原理及结果解释。
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一)、A1 型题(标准型) 1.D 2.C 3.C 4.D 5.D 6.D 7.B 8.E 9.C 10.C 11.B 12.C 13.A 14.C 15.C 16.E 17.B 18.D 19.A 20.B 21.A 22.C 23.A 24.B 25.A 26.C (二)、A1 型题(否定型) 1.E 2.B 3.E 4.C 5.D 6.A (三)、B1 型题(配伍型) 1.C 2.E 二、填空题
1.经典途径,替代途径 2.反应系统,补体系统,指示系统 3..溶细胞作用 4.总补体溶血活性 5.巨噬细胞 6.U/ml CR2 三、判断题
1.√ 2.х 四、名词解释
1. CH50 试验:即补体 50%溶血试验,是根据补体能使致敏的 SRBC 发生溶血的原理,而建立起
的测定补体活性的试验,该试验以 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因此称为 CH50 试验。 2. 补体:是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和功能上连续反 应的糖蛋白,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 五、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