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
化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取一块馒头放到口中咀嚼。

口腔中的馒头要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与唾液的混合。

细细品尝这时的馒头,你能尝出一些甜味来。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呢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呢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二、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带有甜味的麦芽糖。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牙齿的咀嚼将馒头嚼碎,舌的搅拌使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

三、制定计划(一)实验原理
馒头变甜应该是成分中糖类发生变化。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此本实验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以及口腔中的温度为37℃的常识。

控制变量唾液,以及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和舌的搅拌作用。

三支试管,两个对照实验。

一支试管作为实验组,另两支试管作为对照组。

如果模拟牙齿的咀嚼功能、舌的搅拌功能并加入唾液,滴入碘液后,实验组的试管内没有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中淀粉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如果变成蓝色,则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没有关系。

(二)实验变量的控制
两个对照实验。

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实验组内加入唾液2ml,对照组试管加入2ml清水。

另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馒头块的状态:实验组的馒头块用刀切碎,放入试管中并震荡试管,对照组的馒头块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整块放入试管中,并且不震荡试管。

(三)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用具:馒头块(三小块等大)试管(三支)烧杯(三个)盛唾液的小烧杯滴管温度计石棉网三脚架碘液小刀小木板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

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

约1分钟之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并震荡试管;将B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注入2ml清水并震荡试管;将C馒头放入(3)号试管,不震荡。

将三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分钟后,取出这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四: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可见,(1)号试管中没有变成蓝色;(2)号试管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部分变成蓝色。

五、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1)号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没有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已经没有淀粉,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麦芽糖没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所以滴入碘液后不变蓝。

(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和馒头碎屑,水没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因此,滴入碘液后,馒头碎屑中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3)号试管中只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与唾液的接触不充分,只有部分淀
粉被分解。

由此,得出结论:说明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

因为上述活动模拟了消化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1)号试管中的馒头接触到了足量的唾液,并被消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