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州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福州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福州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2)一、发展现状 (2)1.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2)2.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 (3)3.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4)4.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5)5.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6)二、面临的形势 (8)1.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要求 (8)2.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新契机 (8)3.国家支持福建加快发展政策叠加的新效应 (9)4.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9)第二章总体要求 (11)一、指导思想 (11)二、基本原则 (11)三、发展目标 (12)第三章空间布局 (16)一、一通道:通陆达海物流通道 (16)二、二枢纽:海空物流枢纽 (18)三、三中心:区域商贸物流、跨境电商物流和对台邮政中心 (19)第四章主要任务 (22)一、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22)1.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2)2.完善四级物流运作设施网络 (24)3.提高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27)二、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物流 (29)1.加快物流需求社会化 (30)2.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 (30)3.大力发展港口物流 (31)4.培育发展物流产业龙头 (31)5.发展壮大物流集聚区 (32)6.加快发展冷链物流 (33)7.加快发展电商物流 (34)8.大力发展智慧物流 (34)三、拓展深化物流开放合作 (35)1.强化区域互动合作 (35)2.推动榕台深度融合 (36)3.加强榕港澳交流联系 (37)4.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38)第五章重点工程 (40)一、多式联运工程 (40)二、物流园区工程 (40)三、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工程 (41)四、物流企业培育工程 (41)五、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 (42)六、冷链物流工程 (42)七、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43)八、城市共同配送工程 (43)九、保税物流工程 (44)第六章保障措施 (45)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45)二、强化政策保障 (45)三、强化资金保障 (51)四、强化其他保障 (51)第七章组织实施 (53)一、加强组织保障 (53)二、完善配套政策 (53)三、注重环境保护 (54)四、建立评估机制 (54)附表:福州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 (55)前言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编制和实施《福州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加快建设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努力建设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现代化新福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规划以《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福州新区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及《福州市中心城区邮政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为依据,与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福建省加快物流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和《福州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主要阐述规划期内市政府推进物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规划期间我市推进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制定相关政策、安排物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第一章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福州市贯彻落实福建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把物流业培育成为主导产业的战略部署,有效实施《福州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物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初步形成“大产业、大网络、大服务”物流业发展格局。

1.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福州市社会物流总额为14004.04亿元,比2010年增长70.0%;物流业务收入689.56亿元,比2010年增长69.4%;物流业增加值334.95亿元,比2010年增长61.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4%;完成货物运输总量27109 万吨(含平潭),比2010 年增长85.28%,其中公路、水路、铁路、航空所占全社会货运量比例分别为62.6%、32.92%、4.43%、0.05%;沿海港口运输方式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14亿吨,比2010年增长60%,集装箱吞吐量237.19万标箱,比2010年增长61.3%;航空运输方式完成货邮吞吐量11.65万吨,比2010年增长46.7%;快递业务量17044.14万件,快递业务收入19.97亿元(含平潭)。

2.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2015年,福州市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45公里,江阴疏港铁路支线、可门港铁路支线建成通车,海铁联运格局初步形成;公路通车里程111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8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10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6个,5万吨级以上21个,10万吨级以上15个,闽江口内港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口水产品集散地之一,江阴港区加快建设国际集装箱主枢纽港,罗源湾港区成为全国大宗散杂货物流集散中心之一,福州港“一集一散”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构筑了煤、油、矿石、集装箱等重要货物运输系统。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航线覆盖点日益增多,共有106条航线,其中境内航线80条、港澳台航线6条、国际航线20条航线,机场二期工作加快推进。

(2)物流运作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福州市扎实推进物流节点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和国家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建成福州保税港区、高速物流园区、南通物流分拨中心等一批保税港区、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道路货运站场枢纽、快递分拨中心、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快递公共投递服务站等物流实物平台,初步构建了“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四级物流运作设施网络。

目前,我市投资亿元以上的物流运作设施项目达到50多个。

(3)物流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2015年,福州市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83.5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08.33万户,其中4G电话用户286.18万户,3G 电话用户330.13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不含手机上网)206.7万户。

福建省电子口岸业务系统建设不断强化,海关电子作业系统、电子关锁、检验检疫电子闸口等业务系统得到应用。

福州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开通运行,跨境电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和快递服务监管平台建成使用。

物流企业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80%的大、中型货运企业应用GPS 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单证管理率和运单跟踪率超过了95%,实现了与商贸业和制造业的信息交换和互动。

3.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福州市拥有一批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初步形成了马尾冷链物流集聚区、南通商贸物流集聚区等具有特色的物流集聚区。

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物流业进一步规范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2015年,拥有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44家,其中3A级物流企业26家、4A级物流企业13家、5A级物流企业5家(5A级物流企业全省共10家)。

内资物流企业注册资金大于5亿的有13家,注册资本在1亿至5亿的有44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至1亿的有522家。

年缴纳税收超过1000万元的物流企业有盛辉物流、盛丰物流、福建顺丰速运、福建中国外代、福建邮政速递、福建汇丰物流、福建中通通信物流等。

4.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福州市物流开放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海港开放口岸已开辟国际班轮航线23 条(含港澳台地区),空港开放口岸共已开辟国际航线26条(含港澳台地区),航线延伸至澳洲、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等“海丝”沿线国家。

海港、空港和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内建成融达通、利嘉、优联3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和福州进出境快件监管中心。

国际物流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深化,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经营福州青州、福州江阴集装箱码头,设立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

榕台物流业融合进一步加深,合作建设的福州港江阴港区汽车整车物流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榕台航线不断拓展,福州已开通至台北航空货运航线,航空邮货专线实现常态化运营;开通至高雄、基隆、台中等港口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开通至基隆、台北、高雄、台中、花莲、布袋、金门、马祖、澎湖等散杂货不定期航线,成为大陆对台海上通航模式最多、往来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榕台物流企业合作交流不断拓展深化,福建八方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与台湾华冈物流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八方华冈物流公司,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设驻台湾办事处,盛丰物流、盛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与华岗集团公司、台湾力氏国际股份公司签订了海峡散货对接分拨中心项目、海峡两岸海陆联运物流项目、水产品加工转口贸易及配送合作项目。

5.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福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建立了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协调机制。

颁布了《福州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出台了《福州市加快现代物流业(含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福州港口生产发展补贴及优惠政策》《拓展福州港口经济腹地推进陆地港发展意见》《福州市快递运输车辆专用标识管理办法》《福州市提前淘汰报废“黄标车”经济补偿方案》等政策措施,扶持物流业、快递业发展。

物流业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物流行业协会积极发挥着中介组织的作用,物流业标准化建设稳步进行,人才培养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物流技术、学术理论研究及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

总体上看,福州市物流业已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但是,我市物流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仍待提高,发展方式还较粗放。

主要问题有:一是社会化物流需求有待进一步扩大,多数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尚未剥离物流业务实现“主辅分离”,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社会化程度仍较低。

二是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较弱,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企业仍较少。

三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沿海运输通道交通压力增大,港口集疏运系统不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港口集散枢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四是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物流园区规模普遍较小,集聚能力不强,服务功能不全,现代化仓储、多式联运转运等设施仍不足。

五是“引进来”“走出去”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福州“X新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有待进一步拓展,“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引进来”的物流项目偏少,福州物流企业沿着“海丝”路线“走出去”打造物流基地有待突破。

相关主题